才剛進數理資優班,國一生泣訴不想上課,和父母道別後「殞落」;學校的課表滿滿,就是沒有情緒這堂課

面對永遠是處理情緒最佳解藥。很多孩子走不出情緒低潮,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父母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小孩子清楚,當發生問題時,如何尋求幫助。
  • 文/ 周凡
  • 2016-10-07 (更新:2021-09-13)
  • 瀏覽數162,514
社會新聞〉20210913
才剛進數理資優班 國一生「不想上課」泛淚與父母道別後墜落不治

新北市土城區13歲江姓少年今清晨6時許因不明原因從住處墜落,被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緊急送往亞東醫院急救5小時後仍宣告不治,警方初步調查發現,少年生前曾透露不想上學,但未曾跟家人講述原因,確切案發經過則仍須釐清。

警方調查,少年是國一新生,2周前才剛進入新校園上課,並依優異成績進入數理資優班,與班上同學都還不甚熟稔,也未曾發生霸凌案件,少年父母則悲慟不已,表示孩子生前曾說自己不想上學,但並沒有多說原因,今上午還眼眶泛淚向父母說「再見」,沒想到就此生離死別,確切案發原因則仍待釐清。

作家周凡也曾針對孩子的情緒教育,遠比提高智力更重要發表文章......

 

1960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斯坦福大學的幼稚園做了一個棉花糖實驗(The Marsmallow Test)。

他召集了一群三到五歲的小朋友,每次讓一位小朋友進去房間,研究人員在桌旁放了一顆棉花糖,並告訢小朋友說;「如果在我回來之前,你還沒吃掉這顆棉花糖,我就會給你兩顆做為獎勵。」

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受不了棉花糖的誘惑,一進去房間沒多久就受不了,吞下了棉花糖,也有些小朋友忍耐了很久,但最後還是吃下去了,而那些可以抵擋誘惑的小朋友也不好受,有些一直唱歌,有些抓頭髮,有些走來走去,這些小朋友有個共同特徵,就是轉移自己對棉花糖的注意力,最後只有少數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

這就是米歇爾教授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延遲享樂與人生成就的關連。

研究人員繼續追蹤這些小朋友在課業及生活各方面的表現,他們發現當初可以耐住誘惑的小朋友們,長大後遇到挫折,比較可以去處理自己情緒,也比較容易堅持。相反地,那些抵擋不住誘惑一口吃下棉花糖的小朋友們,研究人員也發現,當他們生活遇到挫折時,比較無法面對困難,也比較容易分心。

 

在你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眼中卻是生命的全部

然而一顆小小的棉花糖到底跟人生成不成功有什麼關係?延遲享樂跟以後的人生成就有何關連?有些學者很會引喻,也很會延伸,認為說人生就是要忍耐,才可以成功;慾望不要太多,人生才會幸福。或許對有些人確實如此,但對有些人卻未必適用。

成功或是幸福的因素有很多,但這個實驗比較吸引我的是,研究人員追蹤發現:「當初這些可以忍耐不受誘惑的小朋友,比較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生命中所受到的挫折。」也就是我們現在常常提到的AQ(Adverity Quotient)逆境商數。

我在校園生命教育及情緒管理巡迴演講時,一位老師跟我分享一位小學三年級的男同學,中午抬營養午餐,因為犯了一點小錯,老師把小朋友的錯誤寫在聯絡簿上,小朋友一度想不開想要去跳樓,所幸老師及時阻止,才避免悲劇發生,事後了解,只因為小朋友怕父母看到聯絡簿而責罰他。

也有明星學校的資優生,學校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只因一次的考試失誤,巨大的壓力情緒一時無法排解,從學校樓頂一躍而下,結束了寶貴的生命,也造成了無法挽救的遺憾。

國外有一位十三歲的男同學,因為受不了同學的長期霸凌,留下遺書上吊輕生,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然而還有更多因為親子溝通不良、同儕及異性朋友的交往、甚至學校、網路的霸凌事件,情緒壓力無法宣洩,造成這樣的悲劇一再上演。

有人開玩笑說:「怎麼這麼笨,為了這一點小事就去自殺,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會說這種話的人,連一點同理心都沒有,或許在你的眼中所謂小事,可是在當事人眼中卻是生命的全部。

發生這些遺憾事件背後,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法即時處理自己的情緒壓力,而學校的課表,偏偏國英數…排得滿滿的,但卻從沒有情緒管理這一堂課,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但是卻有一顆脆弱敏感的心,試問,如果連生命都沒有了,那還談什麼夢想、未來。IQ很重要,但EQ、AQ更重要。

人生不會一輩子一帆風順,折挫、困境是一生都會遇到的課題,也是人生必修的學分,你無法逃避,只能面對迎戰。如果能在小時候就能學習情緒管理,學習如何認識自己的情緒;在情緒來臨時,學習如何處理它;這樣小孩就更有能力可以去面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

情緒管理其實是一門很專業而且很實用的課程,細節很多,但只要抓住重點即可:

1.碰到問題時,絕對不能沈默

無論是小孩在學校遇到了霸凌,或是遇到了問題,一定要讓小孩學習把它講出來,做為父母或是師長一定要能跟小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父母永遠是小孩的靠山而不是阻擋,我也常跟父母們分享:「當孩子願意與父母分享心情時,就不會有親子問題了。

2.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尋求幫助

曾經有人對在學學生做過調查:「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你會找父母或老師協助處理嗎?」結果有很大部份的同學遇到問題都不會找父母或老師商量,而都是自己處理。

遇到問題時,大人有時就處理的亂七八糟,更何況這些年紀輕輕的小孩,他們絕對無法自己處理,而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小孩子清楚,當發生問題時,如何尋求助相關單位的幫忙。

3.要努力認識自己的情緒

學習認識自己,還有自己的情緒是一輩子的功課。日記,是一個很好的工具,選一本自己喜愛的日記本,寫下最真實的心情與感覺,最好養成每天固定書寫的習慣,這樣對認識自己的情緒會有很大的幫助。

4.要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與人吵架時,要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心情沮喪時,如何讓自己積極?

當自己恐懼害怕時,要如何排除?

面對永遠是處理情緒最佳解藥。很多人走不出情緒低潮,是因為不願意面對,所以一再地讓情緒傷害自己。而這些課題都是別人無法教你的,問題發生時,或許第一次處理得不好,但是成長總是在挫折過後,當下次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情緒再次發生時,你就能更清楚要如何排除它。

 

[第一堂情緒管理的課] 當情緒來了怎麼辦? 4個情緒管理方法

 

※您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情緒管理」相關文章...

柚子醫生:情緒管理怎麼教?不是先管好孩子有情緒,而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https://pse.is/CCHJ2

洪蘭:如何讓青少年不憂鬱?給他個亮點,自信和快樂就會有起點>> https://pse.is/CEXV7

 

Photo:erizof,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王信惠、黃晨宇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