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師生共學的互動,才能跟孩子從師生變朋友

如果只是單方面的教與學,學習不會長久,但是從彼此身上學習形成好的循環,就會讓學習的氛圍逐漸累積而成一個共學圈。

「老師,我開始做筆記了呦!」這是從社群媒體中傳來給我的訊息,除了簡單幾句話,另外就是他上傳上來的幾張筆記。長久以來的輔導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後,多一條溝通線,希望孩子可以擁有更直接的發言空間。

仔細看看他所寫的內容,追問了幾個問題,確保他自己在做的過程中的確有思考周全,忍不住想要給他大大的讚。大學剛開學,就完成自己的讀書計畫與進度表,並開始實作的學生,怎麼可以不好好稱讚?

「老師,這是小雨做的筆記,國語還有社會共五張。」儘管因為地域關係無法常常來輔導,但是孩子養成了自發的習慣,思索著他閱讀後的種種心得,試著寫成一張張的筆記,家長幫孩子拍了筆記傳上來給我看。

當然也有什麼都沒說,很乾脆地傳了兩張自己寫的筆記上來給我看的學生。學習不只是在現場,還可以在線上,透過社群媒體的便利,多了跟學生之間的交流。看著滿滿的筆記與學生思維過後的自我表述,心裡只有感動。

 

只要你願意,我們一起努力!

建立一條暢通的溝通線,讓學生可以擁有多一條跟老師對接的管道,儘管最後還是鼓勵回歸面對面溝通,但是至少我們多做了一些,顧及到無法親臨現場的孩子,多一點點,可以更即時求助的管道,學習的困擾不能拖。

原本藏在心中的話語,或許透過這小小的連結點,建立起更長遠之間的共學模式,學習原本就不只是在現場,學習也不只是應該在瞬間。有些引導與思索需要時間醞釀,有些需求則需要時間加持,才會明朗。

一條沒有被斷接的線,代表著可以從師生的角度轉朋友。

如果只是單方面的教與學,或許不長久,但是從彼此身上學習形成好的循環,就會讓學習的氛圍逐漸累積而形成共學圈。一個人的努力會有惰性,但是一群人的努力卻可以彼此激勵,成為活絡學習圈。

如果你願意,那我們一起努力。

把問題拋出來,彼此思索激盪,你所看見的或許也是另一位同學所困惑的,你覺得收穫的或許也是另外一群所需要的,學習就是在你說我講之間逐一搭建起更完善的架構與橋樑,把你的想法拋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

學習如何學習,從我們自己開始!

===================
魏美棻 NancyWei (海色)

資深講師

部落格:學習如何學習

今周刊: 學習任意門

未來Family:學有方習有術

 

Photo:Eli Francis,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