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博士】黃維仁 親密關係中的提存款智慧

為什麼會洗碗的男人活得比較久?愛情關係是人間最複雜的一種關係,黃維仁說,夫妻感情的維繫就如同提款與存款,擁有豐厚的愛情存款,才能使夫妻關係更緊密;幸福的關係能增強人的免疫力,比上健身房更有用!

為什麼會洗碗的男人活得比較久?愛情關係是人間最複雜的一種關係,黃維仁說,夫妻感情的維繫就如同提款與存款,擁有豐厚的愛情存款,才能使夫妻關係更緊密;幸福的關係能增強人的免疫力,比上健身房更有用!

 

一場家庭聚會剛結束,這時男主人馬上衝到沙發上打開電視遊戲機,而女主人走進廚房,開始收拾散在各處的碗盤。後來女主人想想不對,今天忙了一整天,男主人應該分擔點家務吧。她朝著客廳大喊「過來幫忙!」,對方則懶懶的回應:「我工作一天很累,現在只想打電動!」女主人開始大怒:「我也工作一天,可是還是做了一桌菜」,最後男主人終於起身過來,可是女主人卻說,「這麼心不甘情不願的,你不用做了!」接著便是一陣大吵,相互數落一件件對方所犯的錯……。

這個場景是否很熟悉?這是由珍妮佛.安妮斯頓所主演的《同床異夢》(The Break-up)。在這段影片中,兩個人到底犯了哪些溝通上的問題?


這是愛家基金會舉辦的活動,由普渡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黃維仁所帶領的「親密之旅」課程之一,看完影片,讓學員們了解與討論。一連兩天在台中的南山教育訓練中心,約有上百名學員報名,其中不乏夫妻、情侶。


親密關係是現代人的挑戰
來自西北大學醫學院的黃維仁是美國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大家暱稱他愛情博士(Dr. Love),每年暑假,他都會抽空回台灣教導親密關係課程,他在美國、東南亞、中國大陸都有學生。今年黃維仁受到美國心理協會(APA)年會的邀請,成為第一位華裔講者。


從學習金字塔的觀點來看,如果只是來上課兩天,學員僅能吸取到5%的知識,如果放影片最多能達到20%,學習的最佳狀態,就是可以傳遞出去,所謂教學相長,可達90%以上。因此,黃維仁希望這堂課只是開始,綜合過去三十年的臨床實證經驗,和各學派的研究,他設計整套課程與教學DVD,希望能夠培訓更多的學員,讓他們有能力帶領其他人不斷學習。


黃維仁分析,現代人的親密關係充滿了挑戰,而愛情關係是人間最複雜的一種關係,人生中有許多的兩難:「若親近你,我會受傷;不親近你,我會孤單。若我將內心真實的感受告訴你,你會離開;若我不說,我會離開。」


會洗碗的男人活得比較久
近二十年來,美國學術界開始有人做實證研究,探索什麼因素才能帶來快樂與幸福。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婚姻專家葛特蒙(John Gottman),做了許多相關的研究。他指出,處在痛苦婚姻中的人,比在快樂婚姻中的人平均壽命少4年,他們得到感冒的機率,也高於30%,因為幸福的關係,能夠增強人的免疫能力。


「你每天只要花兩分鐘與你親近的家人,作一些高品質的親密溝通,比每週3次、每次30分鍾到健身房去,更具增進身心健康的效果。」黃維仁說。

 

葛特蒙的研究中,也有個有趣的發現,那就是「會幫忙洗碗的男人活得比較久」。這代表了什麼?黃維仁分析,這或許因為夫妻感情好,先生有安全感,能流露出情感,願意幫忙。而且這樣的「存款」,會使夫妻感情更好,關係更緊密。而快樂的婚姻,也讓男人活得更久。


愛情銀行的概念
黃維仁提出,「為什麼夫妻感情會降溫? 為什麼結婚後有了小孩,注意力會放在孩子上?」其實都和婚姻中的存款與提款有關係。


人和人之間都有個「感情的帳戶」,一個微笑就是存了一筆愛的款項,一句尖酸刻薄的話就好比提款。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夫妻多半沒有機會存款,各樣的生活壓力,彼此挑剔,帳戶赤字使兩人關係不穩定。但是,孩子對父母則是傾慕、依賴,讓父母覺得被需要,增加自我價值,這些都是存款。


黃維仁分享,華人對於愈親的人愈有「愛在心裡口難開」的現象。做好了是應該,做不好就該罵,總怕讚美使人驕傲,停止前進。但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真誠、適度的讚美與肯定,能助人發揮潛能,行為得到鼓勵,就會不斷地重複,效果也會不斷的加強。


「存款」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極為簡單的小事,例如買東西時,看到對方喜歡吃的食物,就順手買一個;或是偶爾打個問候的電話,或發個電子郵件;當另一半受委屈時,表達支持;看電視時手搭著肩,或手牽手散步,這些都是小動作,但可以表現親密的「存款」。


黃維仁分享,愛的祕訣之一,是要懂得愛是什麼,第二就是要花時間去學習。不是要愛得更努力,而是要愛得更有智慧。夫妻或情侶,如果可以不斷做一些「愛的存款」,可以幫助對方情緒安定下來,在解決衝突時,不容易情緒激動,更願意改變。

 

愛情銀行 Love Bank

愛情銀行:
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個情感帳戶
存款:
讓對方開心,覺得被欣賞,肯定感受到愛
提款:
讓對方痛苦,覺得被批評,誤解或傷害
存款豐厚:
愛能遮掩許多罪,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債台高築:
任何小錯都可變大罪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