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教育,在家自學輕鬆教

「學會管理金錢,也就能學會管理時間。」理財教育絕對不是教孩子如何投資、買基金。理財要學的是「管理金錢」如何分配手上的資源、如何取捨花費的優先順序。

在北美的教學環境當中,常會把金錢教育融入學校教育裡,把「理財能力」當成是與培養「閱讀能力」一樣重要!因為金錢、理財的教育,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一點一滴的建立孩子良好的金錢價值觀。

近年來,台灣坊間的兒童理財課程越來越多,可以見到學習兒童理財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父母親如果重視孩子未來的金錢、理財觀念,就不能忽視親子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是選擇自學、共學的父母,通常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教育與陪伴孩子,更有機會把理財教育融入教學當中,只要透過下面五個簡單的行動,就能讓孩子建立良好的金錢觀,讓孩子未來更能實踐夢想,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

長年推動親子理財教育的平凡媽則表示:「學會管理金錢,也就能學會管理時間。」理財教育絕對不是教孩子如何投資,更不是學習如何買基金、投資股票。理財要學的是「管理金錢」-如何分配手上的資源、如何取捨花費的優先順序、如何紀律養成儲蓄和記帳的好習慣……背後父母透過實際生活學習要傳承給孩子的,其實是「消費價值觀」。

也因此,自學和共學的家庭因為長時間陪伴,並且由父母自主安排學習課題,往往會比一般家庭的父母有更多的機會,將理財教育融入各個主題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和孩子溝通父母想傳承給孩子的消費價值觀,和管理金錢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面對及運用金錢的正確態度。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親子理財不用刻意教學,可在生活中設計幾個小行動或遊戲,讓孩子能在輕鬆且沒負擔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從中了解「理財」的重要和必要性,以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習慣。

 

金錢教育五個自學行動

行動一:每個星期定期發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從「小錢」開始練習,學習如何存錢和花錢。我們可以幫孩子準備兩個存錢筒,一個代表「儲蓄」、另一個代表「消費」,每當孩子拿到零用錢時,都把一半放到儲蓄存錢筒,另一半放在消費存錢筒裡,讓孩子更了解金錢的分配,也能確保孩子可以存得到錢。
 
行動二:當孩子的「儲蓄」存錢筒存滿時,這時可以把錢取出來,可帶孩子去銀行開戶,並介紹簡單的投資工具,如定活存、基金、保險等,並藉由存摺、或投資的簡易對帳單,培養孩子定期檢視自己的帳戶或投資成效,讓孩子能逐步了解投資理財的重要。
 
行動三:每次在購買東西時,都可以訓練這是「想要」還是「需要」,家長可以在紙上左邊畫上「想要」,右邊畫上「需要」,透過不同東西的反思,讓孩子了解他買的東西,是想要多一點、還是需要多一點。通常跟生活有關的必需品,是需要;如果是為了買比較貴、名牌、喜歡的東西,通常跟想要比較有關。
 
行動四:在一些生活的挑戰,我們可以把它變成自學或共學的主題學習,尤其是有消費的環節,也能適當的讓孩子學習理財。比方安排一個單車環島之旅,所需花費的資金主要由前一次投資的獲利報酬做為旅遊基金,並由孩子來規劃行程,過程中讓孩子學習在有限的資金上安排各式活動,並參與花費的討論,就能讓孩子學習到錢的取捨和決策的過程。
 
行動五:所有職涯探索主題課程,不只介紹體驗不同工作的場域及需要專長,也讓孩子明白不同工作背後所創造的價值,和孩子更深度溝通,和金錢相關的人生價值觀。
 
而隨著孩子的年歲漸長、知識漸廣,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父母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觀察與媒體資訊,引導孩子參與基金投資的討論。例如,從巷口加油站大排長龍的現象,討論能源基金的投資契機;或是從媒體對於老年化議題的報導,討論生技醫療產業的獲利前景。透過不斷的閱讀、思考、討論,讓理財教育自然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長期在引導兩岸三地,國際兒童財商學院創辦人林修禾說:「每次孩子有想買的東西時,別急著拒絕孩子,每次孩子有金錢的行為,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我們可以透過問孩子為什麼想買?了解背後的購買動機更為重要。台灣的家長通常不願意跟孩子談論金錢,事實上,越早跟孩子討論理財,孩子越能了解金錢的價值。」

帶孩子參與共學的壁虎爸說,親子共學團去年的單車環島,就由孩子來規劃行程,他們不只要安排所有的路線,也要搞定行程相關的花費,那是孩子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錢和生活是這麼息息相關。

更多理財資訊:

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

立即開啟家庭理財大計

Photo:Cindy Venckus,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