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變成你討厭的那種大人!

以更柔軟的眼神和寬大的心去面對生命中每個交會的稚嫩靈魂,再尋找最適當的力道和距離陪伴孩子成長。

文 / 彭瑜亮(阿亮老師)

有的父母能讓孩子躺在懷裡傾訴心聲,有的卻總隔著一座巨大的冰山;有的老師像個孩子王般讓學生心服口服跟著,有的卻讓全班避之唯恐不及。

這其中落差的關鍵,究竟為何?

讓我們一起進入時光隧道,回到自己已泛黃的孩提時代,再將那畫面染上真實色彩。

小時候,是不是曾經很討厭爸媽的某些樣子?

可能是一天到晚管東管西碎碎念、可能是只在乎成績名次不管你有多會打球,可能是太情緒化莫名其妙就會挨一頓罵、可能是老愛數落怎麼樣都得不到一句肯定……

小時候,是不是曾經很討厭某些老師的樣子?

可能是上課超級無聊卻逼學生認真聽課、可能是滿口大道理淹死人不償命,可能是一派古板整天禁止學生談戀愛、可能是把為你好掛在嘴邊然後高壓管理班級……

還記得嗎?如果可以,我們多麼想要避開這些難熬的片刻。

只是,事過境遷,當年的男孩女孩長大了,成了男人女人、當了父母老師,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自己當年討厭的那個樣子,舉著大人的大旗在孩子面前揮舞,卻無法贏得絲毫的欽佩或注目。

長大了的我們,比較能理解當時父母老師的角色,也會反省自己小時候的不懂事;但同時也別忘了看看孩子,從那一雙雙純真的眼眸中找到也曾經是孩子的我們,便更能夠同理孩子、調整自己,避免重蹈覆轍。

此外,童年記憶中絕對不是只有糟糕的大人,一定也有溫暖的大手、親切的笑容,有父母的溫暖擁抱、有老師的無限關懷,這些都可以是讓我們進步成「更好的大人」的養分。

要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並不容易,但可以從很簡單的地方開始 ── 列出理想中的樣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好父母,應該要具備那些特質?孩提時代遇過的好老師們,做對了什麼事情?然後,再列出自己現在的狀態,或是從孩子眼中看看自己,兩相比較之下,具體的努力方向便呼之欲出了。

 

常有人問我:是怎麼抓住孩子的心的?

我總說,覺得自己是個不願長大的孩子,或是從不限制心裡頭還住著的那個孩子出來走走,或是再精確些,我會提醒自己也曾是個孩子、也還是個孩子。

每當這念頭一浮現,便能以更柔軟的眼神和寬大的心去面對生命中每個交會的稚嫩靈魂,再尋找最適當的力道和距離陪伴他們成長。

最後,送上《小王子》中的名言:「成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當孩提時代的渴盼能夠被記住,作為現在不斷進步的養分,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大人。

 

Photo: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