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學出國參訪,這筆錢要從那裡生出來呢?

暑假大筆學習玩樂花費支出後,孩子開學又要出國行動學習,家長要怎麼準備這筆預算,家庭財務支出才不會亂了套呢?

跟著孩子參與共學團快三年的丸丸媽,又開始傷腦筋,因為共學團今年的開學典禮要去日本行動學習,一家四口一起去,旅費學費要從那裡來呢?

丸丸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們在共學團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從原來怎麼叫都不想起床上學,變成愛上學習,自主學習更是輕而易舉,對孩子們來說,每天都在邊玩邊學,學習對他們來說已經變成最快樂的事,就像現在孩子們已經嘰嘰喳喳在討論,要行動學習什麼主題,要拜訪那些日本巷弄裡的達人,還會自己上網去找影片來研究!

只是,連機票加食宿,還有專業在地導遊費用,四個人一趟行程要花近20萬,這筆錢可以從那裡挪用呢?


可進可出帳戶,彈性支應花費較高的主題學習計劃

相較於體制內的學習,選擇自學和共學的家庭,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國際交流,帶著孩子出國體驗學習。這時候,應該如何調整原有的理財計劃,利用什麼樣的工具和策略,來提前準備這些出國遊學或交流的費用呢?

國際理財規劃認證顧問(CFP)廖義榮表示,像這種因為參與共學產生的費用,可能是連續好幾年的支出,這時候必須把家庭整年度的收支報表重新檢視一次,看看有那一些的財務資源是可以用來做共學計畫的準備的?比方像年終獎金的一部分,還是每個月可以定期定額的存一筆錢,為以後年度的共學開銷先做準備。只要可以事先做準備-編列預算,事先規劃共學的開銷預估是多少? 把它變成是你們家庭支出預算的一部分,就可以用相對穩健的財務網支持共學或自學的學習計劃。此外透過投資的方式,運用資產配置,也可以用較具效率的方式來管理投資資產,將共學需要的現金流預先準備好。

IFA財務顧問鄭秀枝則仍然建議善用「三個帳戶」做管理,「只進不出」帳戶準備高中、大學後出國留學費用,「隨進隨出」帳戶支應日常生活開支,至於一些花費金額較大的中程學習計劃,就靠「可進可出」帳戶調整支應。

基本上,可以用一個「五年至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生命週期,來進行「可進可出」帳戶的投資規劃,比較適合的投資方式則是零存整付的定期定額。鄭秀枝特別強調,共學及自學家庭的教育費用支出相對不穩定,能承擔的風險更小,因此建議加入「停利」的機制,一旦投資達到獲利目標,就將獲利金額一筆轉進「只進不出」帳戶做長期投資,或者拿來支付花費較高的主題學習計劃,或家庭專案開支如年節孝養金、家庭保費支出。本金的部份則留下來繼續投資儘可能不要動用。

關於「可進可出」與「只進不出」這兩個帳戶的投資規劃,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可選擇變現性較高的共同基金作為主要投資工具,並藉由定期定額透過時間攤平波動風險的特性,逐步規劃共學家庭的理財藍圖。

由於共學家庭的教育基金包含長期的高等教育規劃與短期的遊學體驗需求,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同時建議家長在選擇基金時可以雙軌並行,「只進不出」的帳戶應聚焦於長期趨勢向上的市場,「可進可出」的帳戶則可挑選三到五年高速成長的產業或市場。

另外,也因每個家庭的風險屬性和可投資金額不同,加上每檔基金的投資區域、投資標的不同,設定的停利點也應有所不同。停利點的設定除了可參考該市場或該基金過去的表現,也可和專業理財顧問討論,設定每次投資組合的停利基準點。若「可進可出」的帳戶達到停利點,卻暫時沒有資金需求時,可將獲利金額轉入「只進不出」的帳戶長期投資,並規劃新一輪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為長期投資的資本作準備。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也提醒雖然定期定額重在長期投資,但仍建議家長每半年或定期檢視投資成效,以便適時調整投資策略。當發現投資績效落後或暫時虧損時,家長別急著馬上出清,可先觀察全球市場的變化走勢是否與投資方向一致,並可與理財顧問討論,研判當前狀況是景氣趨勢轉換,還是一個短期的波動,進而再決定是要逢低加碼佈局、轉換投資標的,或者是停利出清,等待下一個投資機會。

帶著孩子共學多年,甚至開始投入體制外教育師資培訓的皓皓媽說,經濟的穩定支持的確是很多共學家庭的困擾,也因此共學自學家庭更積極的在尋找各種方案,可以降低學習成本的支出,包括和在地特色小學合作交換學習資源、父母專業互相支援,更深度參與孩子學習或擔任志工服務角色、尋找各種社福或公益資源,像是出國不住旅館或青年旅舍,而是安排聯繫寄宿家庭互相接待,除了更在地化的深入文化交流,也可降低整體共學的學習成本。

鄭秀枝也以自身經驗補充,如果未來還款能力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也可以善用共學組織或金融機構(含保單)提供的低利貸款,至於信用卡則建議用來做日常生活開支的短期週轉,不建議透支信用額度做中長期的借貸。


日常記帳,利用預算機制事先安排出國學習旅費

除了運用「可進可出」帳戶來支應花費較大的主題或行動學習,廖義榮也建議父母從自身開始,養成日常記帳的習慣,同時帶著孩子透過零用錢的收支管理學習記帳和儲蓄。

唯有落實記帳,才能杜絕『無感』的金錢浪費,同時唯有記帳,才能真正落實預算機制,更嚴謹的管理每一筆家庭的收支。」廖義榮說。

也透過記帳和預算機制,類似這種一段時間才一次的中大型專案學習計劃,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從日常生活中取捨原有的支出後,化零為整「慢慢存」。若能確實執行,不但解決了父母錢從那裡來的困擾,也讓孩子在無形中學會理財,更學到每一個學習機會,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必須好好珍惜!

更多家庭理財撇步都在:goo.gl/w6ctyE

立即開啟家庭理財大計:http://goo.gl/blLMhx


Photo:Heidi Sandstrom.,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陳若雲、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