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分數離開了學校,就失去它的魅力!職場老闆要的是思考和應變力,不是有沒有考第一名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翻新得太快,在學校學的東西,出社會後,幾乎用不到,所以在學校考一百分對新工作不見得有幫助。新世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最好的答案。職場老闆要的是思考能力、應變能力,不是有沒有考第一名。
  • 文/ 洪蘭
  • 2015-06-30 (更新:2020-04-22)
  • 瀏覽數176,158

弱肉強食是大自然的規則,因此,比序、資源競爭一直是生存的手段,任何一個動物在加入新團體時,都必須經過打擂台的階段,好決定進食的順序(pecking order)。因為比較是演化來的一個天性,所以叫父母不要把孩子去跟別人比是做不到的事,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做法是改變父母比較的項目:不要比不重要的東西,要比長長久久跟著孩子一輩子的東西。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翻新得太快,在學校學的東西,出社會後,幾乎用不到,所以在學校考一百分對新工作不見得有幫助。新世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最好的答案。職場老闆要的是思考能力、應變能力,不是有沒有考第一名。

比如說,司馬光看到玩伴掉入了水缸,他首先要知道水缸是可以打破的(這表示他曾經打破過陶土做的東西,或至少看過別人打破碗),所以生活的經驗很重要,多看、多聽、多體驗是智慧的來源;第二他要當機立斷,救人第一,先不要去管這水缸是誰的,打破了我怎麼賠得起。這一點其實最困難,因為人有私心,救活了是他的命,賠水缸是我的錢。在公務機關就更是如此,所以在復興航空飛機墜入淡水河時,沒人敢馬上做決定,拆水門讓大型機械、怪手開入救命。但是我們不會去怪不敢做決定的人,因為追究責任時是他們吃虧,這是我們的制度有問題,要使年輕人有應變能力,他的上級要有擔當。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

黃春明師專畢業後在宜蘭教書。有一天,下大雨,他看到溪水快速上漲,知道上游一定山洪爆發,就跟校長說要趕快放學,不然學生回不了家。校長因教育局尚未下令,不敢放學,黃春明便自己放學,用繩索綁在孩子的腰上渡河,讓學生安全返家。他當機立斷解決了問題,本應被表揚,卻因「擅自作主」失去教職。

我們小時候不敢沒有問過大人便自己做主,這在上世紀是良好的行為,在快速變動的本世紀就變成延誤先機了。父母一旦了解每個時代的需求不同,便知道不可再用舊的方法去教育新的國民,一個服從的孩子通常沒有自己的思想,一個沒有犯過錯的學生也不會有創造力,所以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情操,以及解決問題和交到好朋友的能力,學生來上學的目的是學習,犯錯沒有關係,只要能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不犯第二次錯即可。只有在這種心態下,學生會真正享受學習,並從中得到創造發明的喜悅。

人喜歡因循苟且,因為做熟悉的工作最節省腦力,但要給下一代機會,父母必須改變舊觀念,教育孩子要先教育父母,英諺:「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雙管齊下才是贏家。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