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可以放慢腳步等等我嗎?

兒童擁有自己的一套成長方式,有屬於自己的內在節奏,所以,爸媽不應對孩子橫加干涉。爸媽要幫助孩子,但不要代替他做好一切。

文│瑪麗亞‧蒙特梭利、李利

掌握幼兒的生理活動節奏理解幼兒與成人的差異,成為孩子最好的協助者

義大利原著精選:成人無法理解孩子的喜好與節奏

有一條自然法則對成人十分適用,即「效益最大化法則」。這條法則誘導成人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某種目的。因此,當兒童正在努力地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的事情時,成人就會感到痛苦,因為他只需要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把這些事做得完美無缺。為此,他十分想要去幫助這個兒童,即使他知道這是不應該的。

在成人看來,兒童的喜好是難以理解的,因為兒童熱衷於那些極其瑣碎並毫無用處的東西,他們所愛的都是是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兒童發現桌布斜了,他立即就想起成人是怎樣鋪桌布的,這項衝動引發了他所有的熱情,於是他開始慢慢地試圖把桌布鋪好。其實,這種行動對於這個還處在發展階段的兒童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事,因為他用自己的努力說明:就算沒有成人的幫助,他也可以透過努力把事情做好。

如果有一天,兒童對成人說想要自己梳頭,成人非但不會為兒童有這種難能可貴的想法感到高興,反而會覺得受到攻擊。成人心裡非常清楚,兒童不可能快速而完美地梳好頭,而他可以幫助兒童做得又快又好。儘管此時兒童正欣喜於自己的建設性活動,成人拿起木梳對他說:「我來梳就好。」成人就像是個強有力的巨人,兒童與他爭辯沒有任何意義,只好放棄自己的努力。

成人必須知道,這樣做時他並沒有滿足兒童的心理需要,只是在兒童喜歡的獨立活動中代替了他。成人一味地阻止兒童進行自由行動,成了兒童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兒童「任性」地不要別人幫他洗澡、穿衣或梳頭,他絕望的反抗拉開了和成人戲劇性鬥爭的序幕。兒童需要靠自己努力得到成長,成人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給的幫助兒童根本不需要,這種越俎代庖就是兒童成長中的第一個壓制,而且這種壓制將對兒童日後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摘自《童年之祕》(The Secret of Childhood)

 

當代專家解讀:父母親不經意的「協助」,將打亂兒童的節奏感

前蘇聯的卓越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曾說過:「兒童在早期按照自己的大綱進行學習,到了學齡期他按照教師的大綱進行學習,而教師的大綱則應該為了兒童更好的發展,按照兒童的大綱而制定。」也就是說,兒童擁有自己的一套成長方式,有屬於自己的內在節奏,所以,成人不應對兒童橫加干涉。

在生活中,多數父母不理解或不知道兒童的發展規律,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些父母對孩子說:「別亂跑!」「別動!」「我來拿吧,你會把它打碎!」「你去看電視吧,被子我來整理就好!」他們認為自己這種行為是「愛孩子」,其實,他們無意中推遲了孩子感知世界、開發智力、發展自我的進程。

成人的幫助成了兒童成長中的最大障礙,而成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讓兒童遭受了多大的痛苦,這是成人和兒童共有的悲劇。

 

在家蒙特梭利:成人應放慢節奏以順應兒童

放慢說話速度、尊重孩子的需求,允許孩子「慢慢來」

每一個獨立的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假如成人真的愛孩子,那麼就請放慢自己的腳步,等等孩子。那麼,成人該怎麼做才能調整自己的節奏,配合兒童的發展呢?以下提供幾個訣竅:

 

控制說話速度

成人在與兒童說話時,一定要把說話速度放慢。兒童的聽覺還不夠完善,成人的語速過快,他就會不適應。因此,建議成人對兒童說話的時候,咬字清晰並一字一頓、放慢速度。假如成人說的話比較長,那就多重複幾遍。

 

克制想要「幫」孩子的衝動

在孩子做某些看似徒勞無功的事情時,成人應該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自我克制,忍住不要去幫助兒童。例如,孩子在綁鞋帶,一遍遍地重複著,無論他失敗了多少次,只要孩子沒有向你提出幫忙的請求,你就必須克制住自己,按捺住一時衝動。

 

聆聽孩子的意見

成人經常命令兒童,對於這些命令,孩子常常會表示不滿。例如,爸媽要求孩子睡覺,但孩子更希望完成手頭上的事情後再睡覺。此時,成人不應該強制孩子停手,而是應該耐心地傾聽他的意見,遵從孩子的意願。

成人要想把握與孩子互動的節奏,首先就要尊重並且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與心理需求。

父母應該順應並接納孩子的節奏,而不應該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判孩子的行為。如此,親子之間的衝突就會減少很多,孩子的成長也會順利很多。

 


生活教育是最好的學習自由活動,激發孩子對學習與生活的熱情

義大利原著精選:成人必須協助兒童,讓他得以獨自活動和進行工作

兒童活動的目的和成人不相同。成人是為了外部目的而不斷地行動,外部目的要求他冷靜、努力、忘我和不厭其煩地工作。他必須不停地工作並使自己成為一個強有力的人。

兒童經由工作得到發展,經由工作增強他的能力。因此,他從來不要求減輕他的工作,相反的,他會要求允許他去表現甚至是獨自表現,他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發展。當兒童進入屬於自己的一個小房間時,他會興致勃勃地忙碌起來。成人必須幫助兒童,讓兒童可以獨自地活動和進行他自己的實際工作。

首先,兒童周圍的環境必須是生氣勃勃的,而不是死氣沉沉的。在這個環境中,他能自由支配一切,並充分享受活動的樂趣,這個環境還能幫助他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顯然,這種環境必須是能夠提供各種活動的環境,是由一個準備承擔他自己使命的成人來安排,而不是要成人放任兒童在被動的環境中,任其自生自滅。

成人最容易犯的致命錯誤是不協助兒童去做事情而是代替兒童去做事情,這樣做的成人將成為兒童心理發展中最強大的障礙。

─摘自《童年之祕》(The Secret of Childhood)

 

當代專家解讀:兒童具有發自內在的天生活動力,大人不應禁止!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發展離不開活動。無論是敏感期內的衝動,還是本身的工作本能,兒童都喜歡透過活動來完善自己、發展自己。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被成人抱著走路,或是他什麼都不用做,只要一伸手,想要的東西就會有人送上來。這些孩子中,有些已經5歲了還不會自己扣釦子,有的甚至還需要家長餵飯。充滿愛心的家長們一邊抱怨著孩子不夠獨立、不夠聰明,一邊寵溺著他們,不讓他們做任何事情。

兒童們之所以會喪失行為能力和思考能力,追根究底是因為成人不曾給過他們完善自我的機會,是成人偷走了他們成長的樂趣。

 

在家蒙特梭利:為孩子準備符合他需求的環境,並尊重他對活動的自由選擇

成人要幫助孩子,但不要替代他做好一切

兒童的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心靈活動,另一種是身體活動。身體的活動十分複雜,這不但牽扯到了肌肉的運用,還會影響其個性的發展。另外,兒童透過接觸客觀現實還可以獲得抽象概念,使身體的活動與心靈世界聯繫起來。

 

為孩子打造特殊環境,一切以兒童為主

成人要為兒童塑造一個特殊的環境,環境裡的一切以他為主,有各種兒童的玩具、有專為孩子準備的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桌椅碗筷。環境裡的一切都要求真實,成人不能以遊戲的心態對待兒童。這個特殊的環境可以在兒童的活動中起到輔助作用,幫助兒童自我鍛煉。

 

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最適合兒童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根據自我發展的法則,自由選擇活動區域、活動內容、活動難度,讓他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和認可。所以,成人要讓孩子自由操作、言語交際和遊戲活動,讓他逐步掌握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接納孩子合理的要求、主張

尊重孩子的合理主張和要求,他就會越來越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成人要積極支持兒童合理要求的自主性,尤其是在孩子2到3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會出現強烈的自我主張和迫切的自我表現欲望。

 

讓孩子有自我評價的自覺性

專家們發現,很多兒童缺乏自我評價的自覺性,幫助他提高自我評價的自覺性,其正面行為得到了強化和肯定,孩子就會朝更良好的方向發展。成人要懂得適時地讚揚兒童,幫助兒童認可自己、肯定自己。

成人為兒童包辦一切,不需要他再做任何自由活動,將徹底扼殺孩子的成長。因此,蒙特梭利不止一次地強調:成人要幫助兒童,但不要代替他做好一切。

摘自 瑪麗亞‧蒙特梭利、李利 《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 野人文化

 

Photo:Lou Om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