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讚勝於責罵,讓孩子對「良好行為」留下印象

「與其在意不擅長的部分,不如發展孩子擅長的部分」,這樣的心態很重要。
  • 文/ 書摘
  • 2016-08-04 (更新:2016-08-04)
  • 瀏覽數16,402

文 / 田中康雄

「與其在意不擅長的部分,不如發展孩子擅長的部分」,這樣的心態很重要。

 

讓孩子對「良好行為」留下印象

什麼年紀會做怎樣的事,多數人都認為「理所當然」。因此,做不到應該會做的事,或是做了不好的事會被責罵,這是一般人的認知。能夠察言觀色,做出符合當下情況的行為的孩子,這種方法也許適合。但是有發展障礙特性的孩子不太會解讀對方話中的某種意圖,被罵「不可以喔!」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必須讓他們具體了解被周遭認同、被稱讚的「良好行為」是什麼。

 

怒罵會狠狠傷孩子的心

有發展障礙特性的孩子做出令周遭困擾的行為,那是因為大腦功能的失衡,並非他們不夠努力或懶散,更不是「故意找麻煩」。

孩子本身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覺得很混亂、很受傷。在那樣的狀況下,如果還一直嚴厲責罵孩子,他們非但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也會缺乏自我肯定,心想「反正我就是很糟糕」、「我沒有半點價值」,像這樣失去自信。孩子已經相當努力,與其在意「不會的事」,請多關注「會做的事」、「擅長的事」,好好地稱讚他們。

 

不責罵,指示具體的方法

當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時,請拋開「那是不被允許的行為」這種大人的反應。

但是如果孩子做出危險的事,保持冷靜、有耐心地說明也很重要。例如,一生氣就動手的孩子,「因為XX,所以你生氣了對吧」,像這樣代述孩子的心情,不要責罵他生氣的事,接著告訴他「這種時候不可以打人,要跟對方說不要這樣」,讓孩子知道暴力是不對的行為,給予具體的指示。

這麼一來,孩子就能慢慢體認好的行為會被認同、被稱讚。

另外,當孩子做出好的行為或是表現良好時,不要覺得「這很正常」,立刻稱讚他「你好棒!」、「你好努力!」,用簡潔的話語直接表達喜悅。

稍微誇張的稱讚,讓孩子對良好行為留下印象,往後就會做更多好的行為。


稱讚孩子時的重點
以直接的表現立刻稱讚(好乖,謝謝你!)

→ 降低稱讚的標準,好好地稱讚(畫得真好)


告誡孩子時的重點

被罵的孩子,不會突然就懂什麼是「不可以」。

他們只會記住被罵

爸媽應具體傳達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學會做好的行為。


以肯定取代否定的表達

聽到「不可以XX」、「不要XX」,孩子不可能知道該怎麼做。

不要用否定句,而是「XX吧」這樣的肯定句,這點很重要。

 

具體傳達好的行為

告誡孩子時,我們總會忍不住用否定的說法, 例如「 不可以XX」。

可是這樣的說法,孩子學不會好的行為。因此,說法必須要具體,像是「不可以用手抓著吃」改成「用筷子吃」、「你怎麼還不睡!」改成「去睡吧!」。

 

別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怎麼連這點事都不會!」、「你真糟糕!」這種否定人格的話也很不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才好,自尊心又受到傷害,這樣的經驗一多,孩子說不定會自我貶低,心情持續低落,變成很沒自信的人。

孩子,擅長與不擅長的事有明顯的差異,所以不要抱持著「那個都會做了,這個應該也可以」、「有心做就做得到」這樣的想法。

我們也有不擅長的事,只因為那件事就被否定成「糟糕的人」,心裡會很難過。放慢腳步,適時給予稱讚,增加孩子會做的事,培養自我肯定感很重要。

 

不要說嘲諷或開玩笑的話

孩子一般不太會區分真心話與表面話,不懂玩笑話與實話的差別。所以,聽到別人開玩笑說「你真傻」會非常生氣,被挖苦說「你好會說謊」,反而很開心。

他們聽得懂的是「直接的語言」。例如,有時候大人會說「等一下」、「再努力一點」之類的話,如果改成「到了八點,我們來看繪本」、「這個字再寫五次」像這樣傳達具體的時間或次數,孩子比較容易理解。


用具體的肯定句傳達

(例)水龍頭的水沒關→把水關掉吧 VS 不要把水一直開著→就算孩子聽得懂,他不一定會想到要把水關掉。

(例)不希望孩子在廚房裡玩→去客廳畫畫吧!VS 不要在廚房裡玩→就算孩子聽懂了,卻不知道該去哪裡玩。

 

使用直接的語言

有時孩子聽不懂慣用語或比喻、反話等。

你打算什麼時候做?改為「現在來做吧」

好想跟貓借手!改為「我好忙」

替換成孩子能夠理解的話!換成和他們喜歡的事物、身邊的事物有關的說法,他們比較聽得懂。

摘自  田中康雄 《教養,從讀懂孩子的行為開始》 / 采實文化

Photo:Bessi,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王穎勳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