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德國人沒聽過!

「富二代」 這三個字,從政治到社會新聞,常常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文/ 凱若
  • 2016-08-01 (更新:2016-08-01)
  • 瀏覽數60,418

這些父母親很有錢的家庭(不管是如何變為有錢人的),似乎都給了他們子女極為奢華的生活享受。

四台名車、台幣20萬的包包,對這些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竟然是他們的基本配備。而更年長一點的更厲害,有幾輛名車、幾棟豪宅,已經不夠看。空降公司董事、開設空殼海外公司、進入政壇…等等,對台灣人來說也不是什麼新聞了。

這讓我想起有一回和我家德國老公的對話。

 

你的!我的!

我「出道」得早一點,二十多歲就創業,到現在也有十年的時間,所以今年決定要搬家到德國的時候,有些公司的事情和台灣的保險和資產細節(雖然不多啦!)得要先處理好。我家德國人看我為了這些安排打了很多電話,似乎很認真的樣子。他好奇地問我,未來想把這些財物怎麼處理?

哈!這問題還真敏感…。畢竟當時我們只有訂婚,還沒結婚。

按照我們文化的習慣,的確我腦子裡是有在盤算哪些東西要留給女兒,哪些留給他或未來的孩子的,只是還沒決定也沒想先告訴誰。

但我實在好奇他怎麼想,所以開玩笑地問他說:「你是想問我,走了以後會留什麼東西給你嗎?」

原本以為是個輕鬆的問話,沒想到我一說,他臉色大變,極為嚴肅地回答:「你不要留什麼東西給我!你的就是你的!

「那你問我要怎麼處理是什麼意思?」我覺得,剛是你問我的啊!幹嘛變臉呢?

「我問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到德國後,你打算賣掉還是出租你台灣的房子嗎?不是問你要留什麼給我還是小孩!」仍舊認真的表情!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兩個不同文化的對話。

 

不期待被供養的爸媽,不期待被豢養的孩子

我也好奇地問,他的父母親難道從來不會這樣安排嗎?還是只是沒告訴他?在台灣,我們的習慣就是如果有能力,就會留房留車給孩子。

如果再更有能力一點,就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給孩子一棟房子,或者付房子的頭期款。凱若有很多親戚朋友都是這樣買房的,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讓孩子開著名車也不是什麼新聞…我的朋友中就有學生時代開著BMW跑車上學的,而且父母還覺得這樣比較「安全」。

他很認真地告訴我,他父母親從小告訴他,父母親賺的錢不管多少,都是父母親的,不等於孩子的。未來孩子賺的錢,也是孩子的,他們沒有義務要拿錢回家給父母。當然,做父母的有義務要讓孩子過好的生活,但這『好的生活』不代表都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陪伴與教養。

 

物質的部分,他們的原則就是「夠用就好」

超過「夠用」定義的,每年也有生日和聖誕節等等節日可以送。就算是18歲大生日,過了這天他們終於可以開車上路了,他的父母也不會直接買一台新車給他們當禮物。他們都拿到了一台車,但是都是二手的,非常普通牌子的車。如果你想要讓自己過得更好,例如幫車子加裝音響,還是想買台自己的電視機放房間裡,很好!自己賺錢!所以當他拿到第一份收入的時候,他真的超級感動的!

他的父親也是企業主,哥哥在爸爸公司工作,但絕對不會一進去就是主管階級。該要去上的訓練,該要做的事情,該值的夜班,不會因為爸爸是老闆而有減少,全部從基層做起!爸爸也沒有什麼「接班」的特別安排。意思就是你如果夠優秀,或許你有多那麼點機會,但如果你沒認真也沒能力,那很抱歉!爸爸會有自己的安排。

我好幾次和他的媽媽妹妹出去逛街,18歲的妹妹總是只買一兩件衣服就完工!因為她的零用錢很有限,又還沒開始打工,所以她總是告訴我,賺了錢以後就可以買了!我當時心裡納悶:她想要的東西其實也沒有太貴,難道不會「盧」媽媽買給她嗎?然而,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對話在他們家庭之中。

到後來因為我們在漢堡租屋,他的學生身份需要父母收入擔保,所以我家德國人「意外地」知道他父親的收入,才知道他們家裡其實絕對不缺錢,只是他的父母寧願帶全家出遊,也不會化為過多物質的東西給與子女。

甚至夫妻,你有錢是你的,你的事業,也是你的。並不會因為一結婚了,所以兩個人的財物就完全共享,甚至連這樣的心態都沒有。

之前我買了一台MacBook。其實我是為了他買的,因為他的筆電實在爛到可以,但是他又因為重回校園沒有了收入,所以對自己非常節省。

看他用得這麼難過,有時候還因為電腦爛生氣,所以我想我就買一台兩人一起用。但想也知道啦!用的比較多的人其實是他。

有一次我隨口說:「我可以用一下你的電腦嗎?」嚴肅的德國人又是嚴肅地回答:「這是你的電腦,是我借用你的電腦!」認真到連口誤都不可以喲!

 

留給子女的是什麼?給自己的又是什麼?

這給了我很多衝擊。過去我總想,努力一輩子要給家人好的生活,其實誠實地說,很多都還是物質上的思量。

有些台灣的父母親,努力留房子車子給孩子,自己卻過得苦哈哈,一輩子沒有出過國。因為付出得多,也極為在意孩子是不是懂感恩(其實是懂回饋)。當孩子開始工作了,就期待著孩子拿錢回來「孝敬」父母。這些觀念在德國人眼中,都是很奇妙和無法理解的!

每回他家人生日,我家德國人就絞盡腦汁要送些什麼禮物才好。我問他,幹嘛不直接包錢?他說,禮物包含的不只是價值,還有你對這個人的關心與了解。他們覺得直接包錢太隨便不夠心意,而且父母絕對不會收下的。

但你說他們給子女的東西有少嗎?倒不見得!

我家德國人與他母親的關係,讓我看到完全不同的親子互動。他們真的能夠無話不談,就算是他在台灣,和母親Facetime 通話的時間,大大超過我和住上下樓的媽媽講話的時間。他不因為「必須報平安」而打,而是就是一種習慣,和父母、兄妹,早就習慣了分享大小事。

許多生活的觀念,都在每天吃完飯的咖啡時光交流,有時候一坐下來就是兩個小時,從政治、男女關係、朋友近況,到價值觀,無所不聊!我家德國人告訴我,他很感謝他的母親,這樣每天的聊天中,他聽到很多人的故事,也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樣的人。

他對父母親的愛,和我們的「孝順」完全不一樣!那是一種出自內心的尊重與愛護,就算他從來不是所謂「容易」的孩子(德國人沒人說『聽話』這兩個字),到現在仍舊如此,但彼此的關係卻是非常緊密的。

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想給孩子的,到底是什麼?

讓孩子成為「富二代」,到底是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
讓孩子過多擁有不是自己掙得的錢所買的財物,是禮物,還是寵溺?
或許,該把心思放在怎麼讓孩子成為讓人值得尊敬的人,更是無價,不是嗎?

 

 


【凱若媽咪熱銷教養書】
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德國婆婆教我的教養智慧
博客來購買傳送門>> https://goo.gl/FgGLiI

 

 

Photo:Eduardo Merille,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