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幼兒園愈來愈像小一,孩子累到失去笑容

2010年,有超過1/3的老師認為孩子應該在進入幼兒園前(5歲,相當於台灣的大班)就認識所有字母、並知道如何使用鉛筆;2010年的幼兒園學生有高達1/3、每個月都參加至少一次的考試,1998年時,幾乎是零。

2010年,有超過1/3的老師認為孩子應該在進入幼兒園前(5歲,相當於台灣的大班)就認識所有字母、並知道如何使用鉛筆;2010年的幼兒園學生有高達1/3、每個月都參加至少一次的考試,1998年時,幾乎是零。

 

注音符號、加法減法已經是現在台灣小一新生的「必備能力」,不會的孩子進小學馬上面臨落後的壓力。


這現象不只出現在台灣,美國幼兒教育也出現同樣問題。《紐約時報》報導,受到「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的影響以及對「共同核心標準」的解讀,美國的初等教育愈來愈強調數學和閱讀能力,連幼兒園的孩子也受到波及。


有些學區的孩子從5歲開始學習小學一年級、甚至是二年級的課程內容;玩沙、堆積木、塗鴉的童年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課本和練習本。


維吉尼亞大學有研究比較聯邦政府在1998年和2010年對幼兒園教師做的調查,發現老師和學校對新入學幼兒園學生的期待愈來愈高。


2010年,有超過1/3的老師認為孩子應該在進入幼兒園前(5歲,相當於台灣的大班)就認識所有字母、並知道如何使用鉛筆;2010年的幼兒園學生有高達1/3、每個月都參加至少一次的考試,1998年時,幾乎是零。


同一份研究也發現,2010年幼兒園每天的音樂課程只有16%(1998年為34%)、藝術課程11%(1998年為27%);老師和孩子討論他們熱愛的恐龍、外太空的機會愈來愈少,這些時間全都拿來教孩子拼字、文句寫作和基本算數。


「這時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然後在玩耍中學習」,從事幼兒教育15年的教師皮洛認為現在的幼兒教育「走向錯誤的方向」,強調幼兒需要的基礎是「玩耍和探索的學習機會」。


去年秋天開始,馬里蘭州郊區一個學區為5歲學童引進以「玩耍」為核心的復古課程,獲得熱烈響應。馬里蘭、華盛頓和明尼蘇達州都有學區在培訓幼兒園教師時強調「目的性玩耍」的重要性,希望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引導學童在玩耍和藝術、音樂的樂趣中達到學習目標。


北卡羅萊納州最近也鼓勵教師以畫作、塗鴉、積木作品來評量學生學習成果,取代小測驗、數學與閱讀能力等。佛蒙特州一位啟蒙教育學者表示,從前讓孩子玩水純粹是好玩,孩子們也喜歡,但現在教育界知道可以從玩水中讓孩子學習觀察水是如何流動,這就是科學思想的啟發和探索。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