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從不匱乏的孩子,竟成了慣竊!? 當孩子缺乏「愛」,就會用各種方式「討愛」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才能「逼」父母親放下工作,呈現出「關心」呢?

母親提問

兒子今年16歲,高中畢業後就送他去加拿大溫哥華讀書。

住寄宿家庭不到三個月,房東先生打電話跟我說他會偷室友的錢,或順手把人家的東西當成是自己的,帶回自己的房間。

我明明有給他足夠的零用錢,也關心詢問過他的錢是否夠用?他都說夠,但卻去偷人家的錢。

他人在加拿大那麼遠的地方,我有問他為什麼要偷錢?

但他卻沈默不語。我罵他也沒用,我除了感到難過也很困擾,我真的很想知道到底為什麼我兒子要這樣做?身為媽媽的我該怎麼辦呢?

 

夏老師故事分享

我先跟媽媽分享一個故事:在我工作坊中曾有一個孩子,他的父母親都忙於家族事業,根本沒時間陪伴他。

父母也認為孩子長大了、都上高中了,所以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就是透過給錢,甚至還辦了兩張金卡供他使用,讓孩子物質上從不缺乏。在父母的認知中,他們提供的愛已經很足夠了。

但奇怪的是,這對父母親卻常需接到警察的電話通知父母來警局領回孩子,原來這孩子不只在台北附近,連遠在斗六、嘉義也都在百貨公司、雜貨店鋪偷東西…父母對此百思不解,但每次不論發生在南部或北部,都必須放下一切趕去警局接回孩子,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就是沉默不語。

後來我請媽媽猜猜看孩子這些行為背後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存在呢?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才能「逼」父母親放下工作,呈現出「關心」呢?慢慢地,母親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是用這種方法創造出一段受父母「關注」在一起的機會。這時我再回頭問個案『妳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父母是因為有「愛」才有孩子

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情感。但當為人父母後,卻常為了工作、要賺錢養家,就有理由忘了「愛」孩子。

當孩子在童年時期愛的需求不被滿足,就會挪移到青年,再無法得到愛時就挪移到成年。生孩子難,教養孩子時更需要付出,當孩子缺乏「愛」,就會用各種方式『討愛』。從關係動力學的角度來看,就是手段超過了目的,也就是孩子只看到手段,給金卡,卻感受不到愛。

「討愛」這種行為是屬於年齡回溯,把自己變成嬰兒,希望得到一份愛,才能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要去「討一份愛」。一個人不論年齡多少,有時候仍會出現年齡退縮的狀況,這是因為童年時期沒有被愛的滿滿,潛意識會在成年時期去討。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他不僅需要同儕的同伴、同時也會需要父母的愛與陪伴,而家是個談愛的地方,父母的愛往往是支持孩子往前最大的動力,這份愛的能量是需要流動的。

偷竊行為還算是不好中最好的警訊。如果這個孩子是選擇投靠江湖大哥級的人物,透過這大哥對他關心、愛他,唆使他做非法的事就更麻煩了。所以,我建議父母不論是到國外或接孩子回台灣,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度過這段成長的青春年華。有品質的陪伴是重要的!

 

 

Photo:Gabriel Rojas Hruska ,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