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對孩子坦承自己的情緒

在生活中,只要指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主動提供幫助、表現出脆弱的情感、關心別人的事或道歉的行為。

文 / 克雷格.馬爾肯

 

表達堅定的同理心

許多家長把仔細聆聽、同理心跟認同混為一談。有時候家長必須撇開孩子的情緒,堅定的堅持自己立下的規矩。

孩子難過或生氣、害怕時,情況會比較難辦。舉例來說,湯米在外公過世後,害怕坐車。「我們長途開車去看他外公。」翠希解釋:「可是到達不久後他便去世,所以現在湯米認為坐很久的車是危險的事。」以往翠希和家人週末經常到鄉下一日遊,但現在幾乎都不去了。「每次我們去一個小時以上車程的地方,湯米就會鬧脾氣。」

翠希和老公花好幾小時跟兒子談他的恐懼(翠希發揮無比耐心)。我問他:『你是不是害怕要是我們坐車時間很久,就會有人死掉?』湯米點頭,可是我們無法再讓他說得更多。他只是躺在床上蜷縮成一團,一直哭啊哭的。他已經那麼難過和害怕,我們又何苦再逼他呢?我母親以前老是在逼我,我不想像她那樣。」

這個觀點的問題在於,認為當孩子難過時要孩子說出為什麼難過,是不顧及他感受或自私的做法。

如果家長面對孩子的恐懼,採取『不管你要不要,我們就是要去!』當然是沒有顧及他的感受或自私,可是如果你在維持原有計畫的同時,也保持同理心就不一樣了。

翠希學習以堅定的同理心處理湯米的問題,她和湯米談的時候運用成熟的聆聽天賦,同時拒絕更改計畫。「湯米,我知道你認為這件事很可怕,」她告訴兒子:「害怕的感覺很不好受。可是我知道如果你不去做你害怕的事,這種恐懼感只會加重。你覺得有什麼事可以讓你坐車時覺得比較安心?要不要帶你的長頸鹿波基一起去?」

堅定的同理心就是用心的關懷。孩子感到害怕時,確認他的恐懼和聽他說話很重要。但是避開孩子的恐懼,避免讓他更害怕的做法,勢必會讓他一輩子活在恐懼中。雖然後者有時很吸引人,但這麼做其實不是真的在照顧孩子,而是在照顧自己。

對為人父母者來說,我們要做的不只是了解子女,還要幫助他們成長。湯米明白自己可以依賴翠希的幫助,讓自己覺得安心,當他對長途坐車感到愈來愈放心之後,他會明白可以在不同時期依賴翠希。湯米明白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雖然重要,但沒有特別到比別人的需要和感受重要,而這就使他更接近光譜中央。

 

發現好行為

我們與子女同住,日復一日的目睹互相之間不計其數的互動,而且相處時間多半都是連續幾小時,所以只要密切觀察,就有很多機會理解孩子最好的行為。

像是發現孩子主動提供幫助、表現出脆弱的情感、關心別人的事或道歉的行為,強調和獎勵關懷體貼的行為,是鼓勵孩子具備你所希望新行為的最佳方式。

沒必要急著批評孩子的每一個自私或自大之舉,這麼做的效果不彰。

研究顯示,加強任何共同的想法、感受或行為,有助於使自戀者移回光譜中央。這表示在最感動人的時刻(例如孩子親吻淚汪汪的弟弟妹妹的額頭,或是在朋友害怕時握住對方的手)說出你的想法,遠比獎勵愛和仁慈行為更具鼓勵性,更能促進培養健康的自戀。

把行為列表並加以追蹤會有幫助。翠希就列出一張湯米的行為,包括:

表達感激之情、請求幫忙而不是生氣、道歉、對妹妹說一些支持的話(「希望你覺得好一點了」)、說出較軟弱的感受,像是難過或恐懼。

例如,有一次湯米想把妹妹的畫丟掉(「你為什麼老是畫那些好笑的花?」),但是他瞬間就控制住自己。「對不起,」他說:「這是看不起人的行為。」然後便走向吉兒,看她的畫。

「你做得很棒,湯米。」翠希大聲說:「你明白自己有輕視別人的行為,並且道歉了!這很重要。當你在犯錯之後願意道歉,會讓別人覺得好過一點。現在你還可以做什麼事讓她心情好一點呢?」

「我可以說一些讚美的話。」他停下思考,「我喜歡這些顏色,很高興你畫畫,這些圖畫讓我看了很開心。」

翠希也利用很多機會對照湯米的行為。

使用對照法時,要提到一個比較好的行為,而不是無動於衷。

湯米懂得向妹妹道歉的第二天,又回到翠希所謂的「打帶跑」舊有模式。他放學回家時很生氣,因為他被老師處罰只能待在教室裡不能出去玩,於是遷怒於妹妹,說她的拼貼畫「看起來亂七八糟」,接著就一走了之。翠希處罰他,並且運用對照法。

「你昨天跟妹妹道歉是非常好的行為。她心情因此變好,後來你們兩個也玩得很愉快。你還記不記得你是怎麼做的?說不定也會讓你的心情好一點喔。」

 

脆弱模式

要記住,公開承認自己的恐懼、傷心、寂寞,以及其他軟弱的情緒是健康的,同時必須相信說出這些情緒的時候別人會聽到。教導孩子做這件事,對建立親密的人際健康關係很重要,而且教導的最佳方法就是透過實例。

翠希很怕自己會痛罵湯米一頓,這個恐懼使她有時會在湯米行為突然失控時退縮。

但後來她學會說出自己的難過和恐懼。「湯米,因為你對待妹妹的方式,我現在感到很難過,而且我很擔心你。我現在想不出來要怎麼幫助你,但是我打算想一想,當你做出這樣讓人難過的行為時要有一個懲罰。不過我現在太生氣了,想不出來。」

湯米的父親伊恩也學會說:「我現在因為你的行為而全身緊繃,如果你再這樣,我恐怕會非常生氣。所以你需要花點時間冷靜一下。」

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對孩子意味深長,因為對孩子傳達出你關心他們,但是你的情緒也很重要的訊息。

摘自 克雷格.馬爾肯 《不用怕,自戀》 / 時報出版

 

Photo:Ed Garcia,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王穎勳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