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

教育始自家庭,家庭是人生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而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師。孩子繼而要接受幼稚園教育、各級學校教育,更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社會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才是理想完美的教育,而五育以德育為首要,人以德為本,品德倫理教育,是長久潛移默化的過程,宜自童蒙開始。「蒙以養正,聖功也。」

教育始自家庭,家庭是人生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而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師。孩子繼而要接受幼稚園教育、各級學校教育,更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社會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才是理想完美的教育,而五育以德育為首要,人以德為本,品德倫理教育,是長久潛移默化的過程,宜自童蒙開始。「蒙以養正,聖功也。」《易經》重視童蒙養正,才可有聖人教化的功德。

 

用高尚的品德,啟發孩子的品格

最佳的教育,應該是心靈的教育。心靈的教育,表面上看起來微不足道,所以容易被人忽略。可要知道,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改變孩子一生的轉折點,其影響甚至決定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孩子的心靈比身體更需要呵護。

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引導孩子,用高尚的品德來啟發孩子,使他們都能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梁,社會的中堅。所以,在孩子張開臂膀高飛之前,父母及老師必須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教育不只是知識的灌輸,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及給予傳統優良文化的薰習,才是今天所要關切的重點。

當幼兒漸漸成長,四歲後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學習能力亦逐漸增進,此時即應「童蒙養正」的教育。養正,指培養端正的心性及行為。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長的經驗,我們了解:四歲至十三歲這階段的兒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識未開,仰賴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淨,也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如何把握其記憶的黃金期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是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問題。

 

誦讀經典,孩子汲取古人的智慧結晶

古代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重要經典為主要教材,並以歷代公認的優美古文、詩詞等為輔佐教材,來教導兒童反覆熟讀,進而鼓勵其背誦。

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的特長,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趁他心性純淨時,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永恆性的價值,亦將伴隨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茹吐芬芳、綻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福智創辦人日常老和尚說:「生生增上,必須積累智慧跟著人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天下』,才能看得更寬廣。趁年紀小的時候多背書,先把基礎建立好,不背書、不裝聖賢菩薩的東西,就一定是胡思亂想。透過背書有條理的訓練心智,將來記憶力大大超過常人,一生受用不盡!背書也是把我們隨順世間流轉的習氣,扭轉為『隨順聖賢佛菩薩走』的習氣。」

長期的誦讀經典薰習在古典文學瑰寶中,也養成孩子閱讀古文的能力,則儒釋道中華文化智慧的寶藏,將任其悠遊探取,深信必可陶冶其性靈,開闊其心胸,端正其品行。

聖賢經書多讀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讀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如此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實不容輕忽。春去秋來,光陰易逝,少年易老,可是求取學問的路卻很漫長。朱熹是宋代的理學大家,他曾以偶成一詩勸人們要珍惜每一寸光陰,含義深遠。 《偶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在童蒙讀經階段中種下根苗,十年易過,終身難得,切莫等閒空過了。

 

讀經教學其實施方式與教育價值

以下就讀經教學其實施方式與教育價值,及推動讀經成果的親師生現身說法,提出分享;還有一位謝瑞榮法官他如何利用讀經,找回孩子失落的幸福。此外本文也將介紹台灣目前實施讀經教學,已有成果與規模的團隊,包含小孩與成人的經典學習,提供大家寶貴的數位學習與資源。

 

一、優質的經典教育陶冶出美好的品格

「經典一部勝讀雜書萬本」,經典是聖人、賢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一輩子的心血所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又蘊涵著極為豐富的道德教育。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正面的學習典型,更可藉以樹立正確價值觀。

極力宣導「賞識教育」的周弘教授認為,要將社會從根救起,靠的還是聖賢的仁德忠恕之道。在讀經過程,孩子內心很自然的接受經典的洗禮,對於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再經由成長過程醞釀、印證經書的內涵。兒童從經典的潛移默化中所學到的,將成為他日後接觸社會的道德判准,並透過文化脈絡自然而然的變化其氣質,豐富其生命。

 

二、優質的文化薰陶孕育出優雅的君子

王財貴教授說:「2 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希望中國除了富強之外,也是一個真正的禮義之邦,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養。要達到這目標,最簡便有效的辦法是:從現在開始,普遍地讓下一代熟習背誦最有文化價值的東西。

經典是文化的遺產,闡述的哲理是歷久不移,真正有價值的放諸四海皆準。讀經班所讀的內容是品格教育需要的材料,舉凡四書五經、老子道德經、弟子規、百孝經、朱子治家格言等等,都成讀誦的題材。

這些經文離不開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讓這些善知識正面的語言,慢慢地進入孩子內心深處。久而久之必由內心再悄然發出,本性的良知良能自然甦醒,文化素養得以培育,中國文化得以延續傳承。

 

三、讀經教育具有潛能發展之功效

有學者研究顯示,兒童讀經教學從教學方法上看,反復誦讀可以提升兒童的專注力,反復而熟習可以提升兒童的記憶力,而專注力與記憶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此外,以教學內容上看,任何語文都是複雜的系統,高度語文尤其艱深難解。但兒童具有強大的語文學習天賦,其可解處,固可以立即融人生活之中,其不可解處,也會在默默中主動尋求理解,語文學習有所謂的的「鷹架理論」,是活絡其頭腦的最佳訓練。

只要不強求其理解,艱難的教材便不會造成學習壓力,反而可以成為心智更上一層的無形助力,即一般所謂「右腦開發」。但如果教學內容只是簡單可解的白話文,便缺少了這一深層長進的效能。

高程度的語文學習,不僅語文能力立即提升,其影響所及,將帶動心智之全體發育。在短期之內(約一至二個月) ,即可發現兒童各種學習能力,尤其是數理思考能力,也都跟著增長起來,令人有「忽然聰明起來」的感覺。以致教師或家長以極少的氣力,即可讓兒童達成超越一般功課的成果。

所以縱使學校課也不曾減少,而兒童的學習壓力,亦因感覺功課容易而相對減少。所謂「潛能發展」,於「讀經教育」中,最易證實。〔備註:讀經教學,在香港、台灣及大陸推展多年,成效甚佳,廣受歡迎。本段摘錄自:小學讀經教學之基本理念及施教方案,供讀者參考。原文刊於科技教育協會出版之「良師興國」第二期(2000年)〕

 

四、讀經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

楊定一說,讀經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你看我三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就讓小孩朗誦,不要刻意去解釋,小孩反而可以直接跟這些古人對話!」直接與古人對話?聽來有些玄妙,但身為科學家與醫師的楊定一卻有一套證明理論。

他認為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唐詩或者是《道德經》等,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五千年,有什麼文章,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卻沒有衰退,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

所以,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涵蓋文化與生命,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而且十分強調「善良的行為」,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平靜的作用,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

 

台灣目前實施讀經教學已有成果與規模的團隊

近年來個人十分關注體制外的教育發展,也深刻體認台灣的教育應更多元、更開放,更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扎根,尤其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經營特色,並以孔子的理想「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為願景的學校,在台灣應如西方教育理念的「華德福學校」一樣的受到重視與肯定。

 

一、台中「弘明實驗高級中學」及附設國中、國小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軸之臺中「弘明」教育機構,「弘明實驗高級中學」及附設國中、國小、及幼稚園等,已經有了相當優良的辦學成果,更受到來自海外如中國大陸浙江、瀋陽、上海及馬來西亞等之各界參訪與多方肯定。

在臺北因校地取得不易,「弘明學園」在臺北苦於無法發展的空間與機會,甚為遺憾。個人誠摯的期盼「臺北弘明學園」可以在一群有心人的善念,及教育制度的多元與鬆綁下早日成立。宏揚中華文化,落實品德教育與生活教育,達成全人教育的目標,重視經典教育與藝術人文之陶冶,涵養純善溫厚的胸襟,培育知書達禮之社會英才為最終目標。

2013年三月,個人有幸隨同台灣無盡燈文化學會團隊,到馬來西亞參與論語國際交流研討會: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為期一週的國際交流講座;本活動由馬來西亞丹江弟子規教學中心主辦,邀請台灣無盡燈文化學會創辦人唐瑜凌老師為主講者,參與學員有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大陸、曼谷、菲律賓等各界學者超過400人次,活動盛況空前,在海外引起相當大之迴響。

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創辦人唐瑜凌老師說:

「走一趟海外中華傳統文化宣揚,慶幸中華文化能推廣,文化傳承不孤獨,九夷即是新中原。民國初年臺灣的教育走上『全盤西化』之路而廢除讀經,改而推廣白話文。這樣的變革,讓兒童教育流於膚淺與龐雜,現今青年幾乎無法閱讀我們祖先的文獻,尤其是『經典』。

其結果,不但讓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喪失、讓中國文化面臨斷絕之境,還使得我們的國民語文程度不佳、心量不廣、文化涵養不深與短視近利。影響所及,社會中的謙充君子不再、正義日亡、犯罪率日漸提昇、倫常逐漸崩潰、政治上爾虞我詐。

欲突破此種困境,若能恢復讀經教學,並以強化中華文化扎根的基礎教育,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不二法門。

可歎民族稱中華,卻未重視己文化。西風東漸風俗薄,正本清源中華義。

惟有辦教育方能提供政治與各行各業的人才。孔子在二、三千年前即是以中華文化來培育學生,如造就了子路成為軍事之才,且能以禮樂治國,顏回成宰相之才,宰我具內政之才,公西華乃外交之才等,其他如宓子賤治單父,子游治武城,都有聖人治理的氣象,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若能將道統弘揚與傳承,將人培養成人才,能使國家在辦政治與辦教育上找到出路。」個人也期盼在非學校型態彈性自主的教育制度下,臺灣的教育能更多元發展,百花齊放。

 

二、福智教育園區認識福智教育園區

創辦人上日下常老和尚說:「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完整的心靈教育必須在一個良好、全面的教育環境,才能實現。因此創辦「福智教育園區」。

「福智教育園區」創立於2003年,位於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面積有40公頃,目前已經有國小、國中、高中,學生約1500人,老師約400人,另外有福智宗教學院(籌設中)以及終身學習中心,外圍有有機農場100公頃圍繞,是一個純淨的學習環境。

福智學校以「建立崇高人格」為教育的中心理念,以培養成聖成賢、安邦定國、安定社會三種人才為教育目標。透過全人教育的課程——四大主軸:基礎主軸、生命主軸、生活主軸、領域主軸,涵養國小學生的善敬之心,國中學生的仁德之心,高中學生的濟世之心。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基礎——良好的學習態度、能力、方法,建立崇高的生命志向,並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融合,使學生安住在學校規律作息,從灑掃、應對、進退中,涵養廣大的胸襟、氣度。希望在生命宗旨的攝持下,未來能運用所學的領域學科知識,貢獻社會,使自他及全人類都得到快樂。

福智的教育體系,從幼兒到國小、國高中,也都重視經典的學習與背誦。

雲林縣福智高級中學

福智全球資訊網

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創辦福智僧團,與福智法人事業。一方面培育僧才,重視持戒與廣大聞思修,一方面以佛法、教育、有機農業的推廣工作,做為在家人實踐佛法的下手處。

認識福智團體

福智團體2015年度總結與成果(福智文教基金會每年皆辦理0—100歲各年齡層的身心靈成長活動,也包含各年齡層的讀經教育)

福智團體2014年度總結與成果

 

三、非學校型態實驗學校

嘉禾書院》:關於兒童讀經與嘉禾課程

讀經教學法在台灣已風行將近20餘年,嘉禾書院自2002年成立至今經歷了整整十幾個年頭,幼年的讀經訓練使得孩子們的語文能力得到極好的滋養, 除了中英文讀經, 嘉禾也將讀經法推展至多語文、數學的領域,喜見豐碩成果。而多元能力培育的課程也為學習帶來樂趣,有些孩子因而得以早日發現及發展其高功能的領域。

讀經---讓孩子和智者心靈溝通與聖賢對話

四、道禾實驗學校(一所重視華人文化的辦學楷模)

當我們隨著潮流邁向「現代化」的同時,經典的文化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傳統的節日依然引導著我們的生活節奏,傳統的信仰始終影響我們的價值觀。這塊土地上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常民生活的智慧與經驗,更值得我們認真看待。

我們以「直心中觀、道法自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來發展總體的教育視野。經由教育現場統整現代學科領域與「六藝教養」、「東方體健」等學習領域之資源,透過體驗與省思活動,喚醒學習者覺知、認肯自我生命之主體性。養成學者「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之自覺地要求,以體現知行合一的理想,使所學內化並實踐於生活之上,逐步邁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修己立人之道。

 

五、成人經典教育學習

無盡燈文化學會時哉時哉網路學院(點選超連結後提供啟蒙學院、經典學院、經典每日輕鬆學等,從幼兒至成人的經典教育珍貴學習資源)

知機其神乎!時哉時哉即是「時機到了,時機到了」,這正是文化推廣的最佳發機。透過網站呈現經典教學、藝術賞析、幼教啟蒙,講究的是輕鬆的學、不間斷的學、歡喜的學、呼朋引伴的學,使思想有養分,又能用於日用平常,並且落實到幼苗灌溉,讓世界能有欣欣向榮之姿,是有利人類物質文明科技進步的真正推手,為本教學網站名稱之義。

孔門心法傳承的是中庸之道,透過e世代網路科技打破時空拘束,將這樣的理念予以傳播,是故孕育出本教學網站之圖像(中加e)。英文則命名為Central Wonder,中譯為:中道奇觀,文化之所在謂中,欣欣向榮謂華,奇觀乃上承中華巍巍文化,開展赫赫文明之功。

本學院傳承於已故李炳南老教授(係前中興大學、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及孔奉祀官府主任秘書),老教授對儒釋道三家典籍融會貫通,能知能行,一生培育許多人才,也是許多慈善事業的首創者。我們秉承老人一貫的精神,在此繼續為中華文化奉獻努力。

時哉時哉經典學習數位教室:

啟蒙學院

經典學院

經典每日輕鬆學

 

六、讀經成果現身說法

背經好處多 背書按個讚高三學生周筠軒從小讀經典的生命故事成果分享。

 《周末微電影_看見希望 》謝瑞龍法官運用背經,開啟收容所孩子的智慧,改變父母和社會的迷思,讓少年監獄從冷冰冰的牢房變成書香滿溢的讀經室……

《 周末微電影》成人的經典背誦

手機業者徐正昌很捨得投資自己,一堂三、四萬元起跳的企業管理課程他上了不少,但最後他發現,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所給的辦法,才是最有智慧的根本解決之道,於是公司員工培訓課程開啟了經典背誦……

 

結論:經典教育等於「把聖賢請到家裏當家教」

教育學家都知道,所謂道德、品行、性情、氣質等等重要的人格成素,原是很難「教」的,很難用一般的知識教育的方式來教的。這種有關德性的成長,是在一種陶冶、薰習,或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

當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給榜樣,現身發揮「身教」功能。不過,一般的家長老師,是不足以完全擔當這種重任的。而「讀經教育」的教材中,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讓兒童琅琅上口,濡染於心,等於「把聖賢請到家裏當家教」,是一種極見功效的德性薰陶教育。要培育下一代有理想、有愛心、有品格、有擔當的,二十一世紀新社會主義的中國人,請以「讀經教育」扎下根基。

 

作者:

李月娥校長

曾任臺北市立華江國小及福林國小校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月兒奉行養樂多哲學: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感恩、歡喜、素食、每日運動;「樂」在工作,樂在學習,並時時保持好心情;「多」思考、多傾聽,多服務。

酷愛網球,經營" 以閱讀為核心"的學習校園、建立喜愛運動的校園氛圍,及塑造學習型的學校;並參與福智、慈濟等團隊及全國家長聯盟 "愛你一輩子團隊"。

 

Photo:Joel Overbeck ,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許資旻、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