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父母學會放鬆,才能享受親子關係

人氣親職教育講師澤爸,認為當代父母親太過緊繃,吸收太多教養資訊,不知該遵守哪一個派別,反引發焦慮感。他建議家長們學會放鬆,唯有父母開心,才能享受親子關係。

人氣親職教育講師澤爸,認為當代父母親太過緊繃,吸收太多教養資訊,不知該遵守哪一個派別,反引發焦慮感。他建議家長們學會放鬆,唯有父母開心,才能享受親子關係。
 

近來教養專家界出現一波「爸爸潮」,不少爸爸在網路上成名、擁有許多粉絲,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便是其一,原本在科技業任職的他,因為分享育兒實戰經驗出了名,直接轉行當親職講師,最近還出了書。

澤爸最知名的一句話是「我陪你哭完」,當孩子情緒來了、開始哭鬧時,他建議父母們,別叫停、別罵人,而是把孩子抱到適合哭鬧的地方,說這句話,靜靜的陪孩子哭完,等情緒過了後,再來處理其他問題;這句話被粉絲們視為「神奇咒語」,每用必見效。


當代教養資訊多,反造成父母焦慮感
去年全年,澤爸就接了60、70場演講,全台跑透透,每個粉絲都想從他身上得到帶好孩子的法寶,他確實提供了許多實用撇步,卻也再三強調:「爸爸媽媽要能短暫的脫離孩子,才能真正的快樂。」

「常有網友寫信給我,自責自己不是稱職的家長,又以媽媽居多,尤其是很多人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澤爸觀察,當代父母資訊取得太容易,聽了許多派別的教養方式後,容易搖擺不定,甚至焦慮,「其實,很多事沒有那麼複雜,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大礙就好。」

當父母能學會放鬆,才能好好的理解孩子、享受關係,「也別忘記,就算當了爸媽、身分升級了,你還是『自己』,要把『自己』顧得好好的,才能真心快樂。」
例如,很多父母明明愛看電視,卻因為怕孩子看電視會有不良後果,硬是把家中的電視拆了,搞得自己不開心,澤爸認為,這就有點太過了,應該是找到平衡的方法,兼顧自己與孩子。

澤爸的兒子澤澤讀小學二年級,女兒花寶讀小班,太太原本是上班族,後來轉當全職媽媽。有了澤澤之後,澤爸就開始關心各種教養資訊,並且活用在自己家中,身為男性、又從事科技業,澤爸發現自己很能站在孩子的觀點,從表象的行為回推孩子在表達什麼、在想什麼、為何如此,而不只是處理當下的情緒或當下的狀況。
慢慢的,澤爸變成身邊朋友的育兒顧問,花寶出生後,他向公司請了長假與老婆一同來照顧孩子,開始寫部落格,也接演講邀約,後來更決定離職,當專職的親職講師,「我曾試過邊上班、邊當講師,但這會壓縮到我跟家人的相處時間,反而本末倒置了,」澤爸坦言。

目前澤爸的粉絲團有超過3.8萬人,其中,女生占了88%,而去演講時,若地點在都會區,男生聽眾約會占三成到一半,若演講辦在非都會的鄉鎮,出席者就較少有爸爸,占比約一到三成,顯然媽媽還是較積極吸取教養資訊,不過,爸爸也有愈來愈重視的趨勢。


家長理念太多,忘記了家庭關係本質
在到處演講、跟粉絲交流的過程中,澤爸發現,每個父母腦中,都常會有「我要把這件事情做好」的想法,卻忘記自己面對的是活跳跳、有想法的孩子;他觀察,當代父母最大的困境,就是有太多理念、太多信條,而忘記了家的本質、關係的本質。

「家不是只有待辦事項,」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狀況中,爸媽要先安頓好自己的心、自己的情緒,才能同理、接納孩子,進而釐清問題的核心,思考適當的作法。

另一個澤爸發現的狀況,就是語言的誤用,比方說,當孩子在不適合的地方奔跑時,很多父母除了說「不要跑」之外,還會接續著說:「再跑試試看」、「再跑我打你喔」、「你真的很不乖」、「你很調皮耶」;原本只是要制止孩子奔跑,卻不知不覺衍生出對孩子的批評。

「語言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澤爸說,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成熟,會搞不清楚父母是在罵「奔跑」這件事,誤以為父母是在針對自己,久而久之,容易影響自我認知。他建議,父母在溝通時,應該更留心孩子能否理解、並且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與需求,例如,告訴孩子:「這裡不適合跑,你是不是想跑?那等一下我們去公園跑好不好?」或者說:「你是不是無聊?那我們來畫畫好不好?」

父母要給孩子的,不只是物質供養或行為規範,而是理解跟陪伴,這正是教養的初衷,也是親子關係最珍貴的部分。

為了照顧兩個孩子,澤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教養哲學。

 

親子狀況題,從五大面向處理

當孩子出現狀況時,爸媽記得稍安勿躁,想想「家中規範→情緒→溝通→教養→關係」這五大面向,來妥善處理。

1
家中規範:
夫妻之間必須要統一教養原則,定義家中規範以及是否要介入孩子事情的界線。孩子愈小時,當然要介入愈多,等到孩子愈來愈大,就要開始學著放手。

2情緒:
確認孩子或自己是否有情緒,等雙方的情緒都平穩後再繼續溝通。萬一一時心情無法平復,看能否離開現場,若無人能幫忙照顧孩子、走不了,最起碼保持沉默,慢慢讓情緒走掉。

3溝通:
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對我們放心的傾訴。在溝通時,盡量別批判孩子,也許能一起討論出成就雙贏的方法。

4教養:

跳出對與錯的框架,放下對「好孩子」的想像。重點是教育孩子成為能夠同理他人的人、能負責的人。

5
關係:

狀況的最後,不要忘了給孩子一個鼓勵以及一個擁抱。無論出了什麼事,家最重要的是情感、是愛。

 

三大生活情境的實戰練習

問題來時,要試著同理接納孩子,再行動,起初也許不容易,但愈練習會愈好。
情境1:花寶不想去洗澡,一直拖拖拉拉
同理練習:大人也常常拖延、提不起勁。
解        方:讓洗澡聽起來有趣一點,例如,試著跟花寶說「我們去找鴨鴨一起玩水囉!」


情境2:澤澤放學回家後,不想理爸媽,回話都很簡短
同理練習:上小學真的比上幼稚園累很多,也開始有壓力,大人下班回家後也想放空,若非必要實在不想說話。
解        方:別再問課業等正事了,找點有趣、新鮮的話題,看能不能打開小孩的話匣子。


情境3:帶孩子去逛大賣場,什麼都拿起來玩,怕弄壞商品
同理練習:出來逛街,孩子當然很好奇,大人也常拿商品起來看,孩子或許也有樣學樣。
解        方:告訴孩子要小心,因為商品若弄壞,會造成賣場困擾;試著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解釋他目前的行為可能導致之後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