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不到朋友,怎麼辦?

家裡育有內向孩子的爸媽們,千萬不要以孩子朋友的多寡,或因孩子不善交際而擔心孩子社交能力。真正能幫助孩子的是,鼓勵他找出生活的目標,和對生命的熱愛。如果為了達到理想需要拋頭露面時,天生性格是阻止不了他的。│親子教養好文就在未來Family

進入學齡期的孩子,朋友逐漸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交朋友的能力,涉及一個人的社交能力,而社交技能就如情緒智商一樣,是未來決定事業成功的一大關鍵。在學齡階段孩子交朋友的議題裡,父母常提出的憂慮是「孩子沒有朋友」,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孩子在學校人緣沒有不好,只是常常一個人,沒有特別好的朋友。

每個人個性不同,交朋友的需求也不同。人是群體的動物,和他人的接觸是不可避免的,只不過一個人社交能力好不好,和朋友人數的多寡,並不一定成正比。

 

內向,不代表社交有問題
我個人喜歡把當事人的「快樂感覺」加進來一併考慮。如果孩子雖然一個人玩,但每天高高興興上學,快快樂樂回家,一般而言情緒穩定,爸媽可以先別擔心太多。因為孩子雖然一個人,但不見得人際關係有問題,也許那是他自己的選擇。4歲以後,孩子開始發展所謂的歸屬感(belongingness),開始重視有沒有被接納為團體裡的一分子,孩子之間往往會有小團體形成。上小學以後,因為和同學長時間相處,人際關係成為孩子成長過程裡變化多端的課題。

孩子和周遭朋友每天的心情或情緒、發生的事,都不相同,互動出來的關係也隨之不同。當朋友不只一個時,就更複雜了。

如果孩子想要有朋友,落單會帶來強烈寂寞孤單的感覺,父母是要給予協助的。可以請同學回家,一對一的玩,而且盡量玩需要兩個人一起做的遊戲。

在一次演講時,有位父親很感慨的問:「我的孩子很內向,在強調社交,外向的人比較吃香的社會,應該怎麼幫助孩子?」這可能也是許多內向孩子的父母的擔憂。

較內向的孩子,因為不知如何參與,往往變成站在一旁觀望的人;加上害怕被拒絕,更讓他們裹足不前。在家裡和同學玩的經驗,可讓孩子慢慢了解其他同年紀孩子的想法和喜好。若經驗是正面的,也會增加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不過,有一種情形要提醒,來家裡玩得很好的同學,隔天去到學校仍可能找她熟悉的朋友玩,而把你的孩子冷落一旁。

這種事先可以預測到的情形,要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可以和孩子做以下的情境演練:「明天到學校,珍妮可能還是習慣和別的小朋友玩,你會怎麼做?」

再幫孩子打打氣:「多邀她來玩幾次,也許可以讓她對你多些認識,你覺得呢?」、「我相信同學了解你之後,會發現你是個很善良,願意聽別人說話的孩子。」
對於怕被拒絕的心理,我常和孩子說的是:「不問一定是沒有。問了,有兩種結果,一是有,一是沒有。有的話很好,沒有的話,反正本來就沒有,沒有半點損失(Nothing to lose),不是嗎?」孩子聽久了,就敢試了。

一個不嫌少,快樂就好的唯一例外,是孩子整天坐在電腦前打電動,或與人網上聊天,沉浸在虛擬世界裡的自得其樂。

這種網上的互動,和在真實世界裡與他人對談,加上非語言如表情、姿勢、動作的觀察等,是完全不同的。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在電腦與人聊天的習慣,必要時寧可讓他講電話。

即使孩子已上國、高中,仍應限制上網時間,安排一些課外群體或義工的活動,協助孩子走進真實的社會。若已上癮不能自拔,請找專業人士幫忙。


害羞,阻擋不了對目標的熱愛
2012年《時代雜誌》以〈害羞的威力〉(The Power of Shyness)為封面故事,其中列舉的內向知名人士有:甘地、希拉蕊、巴菲特、比爾蓋玆、德蕾莎修女和美國總統歐巴馬等。

這些人在有選擇時,的確是寧可一個人,但這不代表他們社交有問題,而且他們在公開演講場合都表現得很自然,甚至優異。

為什麼在他們害羞的人格特質之下,仍可以變成有名的公眾人物?

哈佛大學非常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立特(Brian Little),是個極端內向的人,每次和人比較密集的互動之後,他就會需要獨處,如躲在廁所裡,來消減壓力。而當他講課和演講時,可以擺脫這天生氣質帶來的束縛的主要原因是,他很喜歡教書時可以和學生腦力激盪。

因為自己的體會,主持教授發展出一套「自選特質理論」(free trait theory)來解釋這個現象。

根據這個理論,人有三種特性:生物源生特性(biogenic identity),是與生俱有的人格,生下來就是外向或內向;社會源生特性(sociogenic identity),指來自文化、家庭和宗教的期望;意識特性(ideogenic identity),是個人欲望,和覺得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感覺。

立特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利用意識特性,清楚的認知自己想要的生活或使命,往往能克服生物和社會源生特性,對自己造成的約制。

所以,家裡育有內向孩子的爸媽們,千萬不要以孩子朋友的多寡,或因孩子不善交際而擔心孩子社交能力。真正能幫助孩子的是,鼓勵他找出生活的目標,和對生命的熱愛。如果為了達到理想需要拋頭露面時,天生性格是阻止不了他的。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內向小孩」相關文章推薦...

不要誤解內向的孩子 >> https://bit.ly/2MhLDbb

孩子在學校太內向?內向小朋友參與討論的6個訣竅>> https://bit.ly/2vKgT8A


陳姝伶——台大社會系、社會研究所畢業,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幼兒教育系博士,專攻幼兒認知發展及親職教育。1991 年在舊金山灣區成立親子樂園,義務解答華人父母在教養上的疑惑,帶領讀書會和父母成長班。與余怡菁合著有《教出這樣的好孩子》、《開心聊天教出好孩子》。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