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都愛做環保〉鄭揚耀 我若不是在雨林, 就是在前往雨林的路上

在鄭揚耀一家面前千萬別說你懂「環保」!因為他們家的環境教育,已經做到「搶救雨林」的等級,鄭揚耀的女兒常說:「我爸爸不是在雨林,就是準備帶人到雨林的路上。」

在鄭揚耀一家面前千萬別說你懂「環保」!因為他們家的環境教育,已經做到「搶救雨林」的等級,鄭揚耀的女兒常說:「我爸爸不是在雨林,就是準備帶人到雨林的路上。」

 

在小小孩的心目中,父母經常「看起來很厲害」,一身本事,能把蛋和牛奶變成冰淇淋、能用木頭釘出小桌椅……。

在台中中山醫學院就讀護理系一年級的鄭唯君,也很崇拜她的父親。不過她父親鄭揚耀所做的事和別家爸爸不太一樣,他四處奔走,救下馬來西亞一片約2000個中正紀念堂大的雨林,跟新加坡全國的面積差不多。

環境教育愈來愈普及,不少家庭在生活中要求孩子隨手做環保,有些甚至做到「基本教義」等級。然而,像鄭揚耀這種「環保基本教義行動派」的父親就舉世無雙了。


辦雨林學校,種咖啡維持當地人生活

鄭唯君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感覺爸爸好像百寶書一樣,懂很多事情,會修東西、做書櫃,很能幹。等她到了國、高中,爸爸投入雨林救援行動,鄭唯君覺得爸爸更厲害了。「我很崇拜他,處理人與人的交流很有技巧,」鄭唯君說明,尤其這件事涉及龐大利益,爸爸懂得「轉了好幾圈」做事情,沒把人際關係搞壞,事情也做成了。

鄭揚耀受邀到台灣為新竹荒野協會演講時,透露了他的一些「眉角」:他開辦雨林學校,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為期五天、八天的課程會參觀雨林、聽演講,也接短期雨林旅遊團,以觀光收入說服當地原住民,林木砍掉是可以賣錢,但不砍掉也可以靠觀光賺錢。現在雨林學校已上軌道,每月固定開出課程。

此外,還靠咖啡豆維持當地原住民生活。2013年初,一位來自印尼隆拉浪的葛拉畢族人找上鄭揚耀,希望他協助收購原住民的咖啡,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尊嚴的生存。鄭揚耀投入經營「雨林咖啡」,他的「黑豆子咖啡茶莊」2015年甚至接獲國際性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 頒發 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首獎的獎項。

鄭揚耀和台灣關係深遠,相關經驗將他一步步推上環保之路。他是馬來西亞華僑,後來到國立高雄工專攻讀土木工程科,娶了台灣老婆韓璧青,畢業後先留在台灣當一家小建築公司工地副主任,後來因為台灣的新外僑政策返回馬來西亞,因緣際會,有台灣友人轉介想收購砂勞越山藤和木材的台商,鄭揚耀開始進入雨林研究探勘,之後做過雨林導遊、開過茶莊,目前經營咖啡豆烘焙。


爸爸是雨林導遊,激發姊弟的生態魂

有一個「成功拯救雨林、咖啡烘培又做到世界第一」這麼獨特的爸爸,整個家庭一定受到影響。比弟弟大五歲的鄭唯君記得,從弟弟約幼稚園大班起,爸爸就帶姊弟到雨林展開森林冒險,逢週末,全家多半會到雨林、國家公園,偶爾去海邊,有時一去三天兩夜。

「每次進入雨林我就很放鬆,跟家人一起冥想,」鄭唯君表示,介紹分享動植物是他們家生活中的小樂趣,共同的話題。
爸爸還是最專業的導遊。在姊弟倆還小時,看到什麼動植物,信口捻來就編成森林故事、小神話,情節完全即興,比如樹蛙和松鼠比賽在樹間飛翔,從一棵樹飛到下一棵,有一次樹蛙突然飛不過去……之類的,讓姊弟自行想像。

家裡六個大書櫃滿滿都是自然相關的書,包括百科全科、《國家地理雜誌》、動植物圖鑑,從小鄭揚耀講給姊弟聽的故事,幾乎都跟動植物有關。等姊弟長大一點後,則開始分享動植物是屬哪一科類目之類的知識。下次到戶外現場還會隨時抽考,姊弟如果忘了,爸爸還是會小叮嚀一下說:「喔,沒做功課。」國、高中時,父親甚至要求姊弟要寫相關報告。
姊弟對動植物充滿興趣,經常問東問西,有時問到鄭揚耀「覺得煩」,叫姊弟自己去查資料,她和弟弟會比賽誰先查到,弟弟記性好,常答對較多問題。有時姊弟懶得查Google,也會去翻書,爸爸會指示:「在○○書上,自己找。」

這樣的童年,也影響了姊弟對事物的興趣。鄭唯君指出,她喜歡人體解剖學、生物、生命科學、醫學、護理等,所有高中課程中,最高分是生物;目前讀國二的弟弟,最擅長的是生物和地理。


一家重環保,吃外食也自備餐具

家庭生活中重視環保是理所當然。家裡回收桶分好幾個地方放,舊報紙堆在看報區附近,鐵鋁罐、玻璃瓶因為要沖洗,所以回收桶放在廁所附近。至於個人房間裡的廢紙就自己先收好,等回收車來才一起拿出來;平常少用衛生紙、多用抹布清潔。

鄭家自用車上備有餐具餐盒,平常在外不用保麗龍、塑膠餐具,會跟店家要非拋棄性的餐具。如果要買外帶,姊弟會自己帶飯盒去裝菜飯。

但鄭爸爸有件事無法身教成功,那就是:吃肉。父親要求姊弟跟著他吃素,會說:「雞多可憐,你吃肉,牠就死了。」正在成長發育的鄭家姊弟無法克制吃肉欲望,但因爸爸苦苦勸說,是會比一般人吃的肉少一點。他們也很少喝可樂,在家都喝水,姊弟曾上網查詢咖啡因,知道不太健康,就少喝。

但是爸爸對環保要求實在太高了,有時造成姊弟搞小叛逆。「偶爾爸媽出遠門不在家時,我會帶弟弟到麥當勞好好吃一頓肉,解放一下,」鄭唯君透露。另外,人工景點的吸引力,姊弟也無法克制,媽媽會帶姊弟到六福村遊樂園、商場這些地方逛,鄭揚耀會跟著去,但常不耐煩,自走自的。 目前,鄭家的重心在雨林。「爸爸現在『不是在雨林,就是準備帶人到雨林』,」鄭唯君指出,大型行程每個月至少一、兩次,八天、五天、三天、一天的也都有,很忙碌。去雨林交通時間頗長,要開一小時車到一個小飛機場,飛一個小時到另個更小的機場,再搭乘私人飛機飛兩、三小時,才能到達深山中的雨林。


救雨林不容易,創造三贏考驗智慧

台灣荒野協會參與雨林救援行動也愈來愈深。2000年,台灣荒野協會創始人之一徐仁修前往馬來西亞認識了鄭揚耀,彼此一見如故,後來徐仁修說服他成立砂勞越荒野保護協會,鄭揚耀並擔任首任會長。

徐仁修提到這段故事:2011年,他透過與伊班族、婆羅探險旅行社以及荒野基金會的合作,以生態旅行結合自然教育的方式,成功說服州政府,把烏魯艾一大片已經批准砍伐的原始雨林保護下來。鄭揚耀談起辦雨林學校的計畫,徐仁修認為可行,因此開始與伊班族的頭目接洽。

鄭家全家都要參與雨林救援行動。爸爸常帶團進雨林,好友帶團來勘查,台灣來的荒野協會、大葉大學義工,不少睡在鄭家;媽媽手藝好,負責煮飯給大家吃。咖啡店樓上準備了大通鋪,有些人就會睡在家裡,鄭唯君偶爾必須把自己的房間讓出來給客人,她去和弟弟擠一個房間。

「我都記得誰睡過我房間,」鄭唯君畢竟是女生,對自己房間有一定的依賴。她還在幼稚園大班時,家裡就接待台灣來的第一批志工,帶親子團一行10~20人,去國家公園、附近公園活動,鄭唯君也跟著去玩。這些國內外義工進出家裡成為姊弟的兒時回憶。

等鄭唯君懂事一些,父親可以跟她談嚴肅的事,會分析給她聽,如果雨林沒了世界會如何,如果雨林能夠保護下來,會如何;然而雨林開發牽涉龐大利益,如果一般人會如何如何做,但成功機率低,並教姊弟學著從不同的角度想,如何能夠創造三贏……。

目前這片雨林是暫時被保護下來,有雨林學校、觀光、咖啡豆種植來的收益,當地原住民有一定收入,不急著賣地。只是能撐多久還待考驗,鄭揚耀和韓璧青未來的投入只會愈來愈多,一個家庭擔負著如此重大的使命,應該壓力不小。但往好處想,或許也將促使家人間更緊密連結,創造與眾不同的家庭回憶。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