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從小訂規矩,提早讓孩子獨立

長年旅居美國,周美吟用美式教育養小孩,早早就讓孩子學會獨立,她建議「媽媽不要要求太多,別在細節上打轉,就不會覺得壓力那麼大。」

長年旅居美國,周美吟用美式教育養小孩,早早就讓孩子學會獨立,她建議「媽媽不要要求太多,別在細節上打轉,就不會覺得壓力那麼大。」

 

五年前,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當系主任的周美吟應李遠哲邀請返台,接下中研院原分所所長一職,成了中研院第一位數理科學組的女性所長。瘦小身材、短髮齊耳加上親切笑容,乍看還真難想像眼前這位就是享譽海內外的女科學家,她指導學生論文時,即使研究室大門半掩,仍可清楚聽到周美吟宏亮的聲響陣陣傳來,中氣十足。

周美吟從小資賦優異,台大物理系畢業後前往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物理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博士還沒畢業前,已經發表12篇研究論文。31歲那年,她跟先生一起到喬治亞理工學院任教,學術事業剛起步,兒子也在這時出生,沒幾年後生下女兒,因為媽媽跟公婆都不住在美國,一切全靠夫妻倆自行打理,即使親力親為照料孩子,周美吟的學術研究卻絲毫未受影響,甚而在33歲那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總統年輕學者獎」,這是美國政府授予青年學者的最高獎勵。


美式育兒法,讓孩子提早學會獨立

走入婚姻,有了孩子,周美吟把學術研究上的自律精神,同樣應用在家務照料。

「讓孩子們提早獨立,自己身上的擔子會少一點,」長年旅居美國,周美吟用美式教育教養孩子,訂生活規則,早早讓孩子學習獨立,例如在孩子6歲時,她就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穿襪子、吃飯,「我不會追著孩子餵飯,」周美吟笑說自己算很幸運,不會有公婆在旁邊「指導」如何帶孩子,她看很多台灣的媽媽很辛苦,光是餵孩子吃飯就花很多時間。她的作法是,給孩子一個固定空間,讓孩子練習自己拿湯匙吃,就算灑滿一桌也只是前面一個塊小區域而已,清理起來不難。

睡覺這件事情也是,周美吟回到台灣後才發現,即使孩子已經讀國小了,很多媽媽仍需陪著一起睡,晚上無法做自己的事情。「我的孩子從有嬰兒床開始,就自己一個房間,」孩子的房間在二樓,周美吟透過監視系統掌握嬰兒床的動態,她可放心在一樓繼續工作,也因為孩子從很小就習慣一個人睡覺,即使5、6歲時,也不會黏著媽媽不睡覺,每天晚上9點一到,就各自回房間,「他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情。」

 

育兒壓力通常都是自己給的

當年在美國生活,沒有很多外食可選擇,通常是在家開伙,「我簡單煮,」周美吟的原則是三菜一湯,有葷有素,青菜、蛋、肉,營養均衡即可。她負責煮飯,同樣從事研究教學工作的先生則幫忙洗碗,彼此分工。

白天忙於研究,晚上回到家「就像打仗一樣」,周美吟說,照顧孩子很累,卻很快樂,工作跟花在家的腦力與心力不同,「這是互補,我在工作與家務中轉換也是一種休息,」反而有助於暫時離開工作上的壓力與思考限制,而且,陪孩子長大的過程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孩子的成長會給你正面的回饋。

照顧孩子,生活上的細節很多,「壓力通常是自己給的,」周美吟建議「媽媽不要要求太多,不要在細節上打轉,壓力就不會那麼大」,如果讓孩子自己綁鞋帶,沒有綁出很漂亮的蝴蝶結沒關係;襪子穿一高一低,也沒關係,讓孩子自己去摸索、練習,即使摔跤也沒關係。小時候摔一小跤,頂多流個血,擦個藥即可,如果從小把孩子呵護備至過了頭,愈大時摔的跤恐怕更慘痛。

 

放手,讓孩子適性發展,父母在旁邊觀察,給予引導即可,從小就要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對待,這是周美吟的教養哲學。

她兒子18歲時,就讀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很有趣的是,雖然周美吟夫婦都在同一所大學教書,兒子卻選擇離家,大學四年都住在學校宿舍,週末才回家(拿一堆衣服回家洗),「我們通常要事先打電話問兒子週末晚上有沒有空,可跟爸媽一起吃個飯,」周美吟笑著說,因為在美國,18歲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要尊重他們的生活。

從小訓練孩子獨立,結果培養出一對優秀兒女,周美吟的兒子目前在西雅圖念研究所,女兒從哈佛大學取得應用數學碩士,即使隻身返台任職,也完全不需擔心孩子了。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