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上網時數〉拯救網路成癮, 日本政府祭出「斷捨離」計畫

手機滑滑滑,網路成癮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根據調查,日本青少年的成癮比例,又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對此,日本政府祭出「拯救青少年網路成癮計畫」,幫助他們「斷捨離」!

手機滑滑滑,網路成癮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根據調查,日本青少年的成癮比例,又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對此,日本政府祭出「拯救青少年網路成癮計畫」,幫助他們「斷捨離」!

 

2014年4月,基於網路犯罪猖獗及免費通訊LINE的盛行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日本愛知縣刈谷市所有的中小學校與家長們做了一個重要的協議:晚上9點以後,不准孩子使用手機或智慧型手機,必須將手機交給家長保管。這個協議獲得家長響應後,在新學年度的第一個學期,全市6所中學和15所小學同步實施。


這件事,頓時成為全國的話題。2009年,日本教育部曾經指示,全國47個行政區的教育委員會「原則上」禁止中小學生不能無故攜帶手機上學後,首次以家庭為主、禁用手機的例子。


那麼,這個協議實施一個月後的成效如何?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由於與改善生活產生了直接的關聯,所以,包括孩子和家長的態度都趨向肯定,最明顯的好處是「讀書時間增加」、「防止了因網路帶來的各種問題」。


後來,這個預防孩子過度使用手機的創舉,引起其他縣市中小學群起效尤。「儘管不具強制性,但是,只要對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有幫助,就值得了,」愛知縣雁音中學校長大橋普支俊欣慰的說。

 


網路成癮是全球性問題


愛知縣刈谷市破釜沈舟之舉的背景,實與日本青少年網路成癮增加有關。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縮寫作IAD,日本簡單定義為:長時間使用網路或LINE等的SNS社群網站,導致發生睡眠不足等有害日常生活的行為,以及在不使用時出現身體∕心理不適症等。事實上,受日本政府委託,九里濱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曾於2012年做了調查。調查顯示,日本初中∕高中生中,約52 萬人有網路成癮症狀。與針對歐洲11個國家平均 15 歲青少年所做的同調查相比,日本青少年的比例顯得較高,尤其是女生使用LINE、Twitter、facebook等社群網路的人數遽增。


研究指出,青少年成癮的比例,土耳其5.0%、挪威 2.0~8.7%、芬蘭 1.4~1.7%、英國 5.3~14.7%,顯示歐洲各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韓國2012年調查,5歲到9歲則有7.3%、青少年則有10.7%的人網路成癮,有低年齡化的趨勢;台灣則有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王智弘研究團隊發表的「中文網路成癮量表」,顯示小學生18.8%,國、高中生20.2%有成癮症狀,比例相當高;中國則達14.1%。


只不過,網路成癮是否算精神疾病?這個問題至今尚未定論。儘管如此,中國仍然率先制訂了「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成癮綜合防治方案」,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網路成癮視為臨床疾病的國家。


德國則及早針對18歲以上的青少年成立了治療的醫院,並極力倡導團體治療和運動療法等,加上對「預防」的重視,因此,全國的網路普及率雖已達 100%,但是,18歲以下的網路成癮問題相對少。


為了讓孩子戒掉網路,可說是成癮國家中的「老前輩」韓國幾乎傾國出動。例如,採取有名的「灰姑娘法」(Cinderella Law),玩線上遊戲必須有ID;16歲以下的青少年被強制不能在晚上12點到早上6點上網,另成立全國常駐諮商機構;積極培育諮商專業人才;指定治療醫院;對業者進行倫理教育;擬定「救援學校」( Rescue School)機制,透過合宿及接近大自然的方式,徹底的治療成癮症。

 


提供青少年合宿場所,戒斷成癮症


特別是「救援學校」因為有一定的效果及影響,因此,日本也跟著如法炮製,教育部還派員前往韓國取經。


日本政府劍及履及。2014年開始,以作為拯救青少年「網路成癮」計畫中的一環,活用了「青少年自然之家」、「青少年交流之家」等28所公立宿泊設施。透過提供合宿的場所或露營的方式,讓青少年在沒有網路的環境中,共同生活、增進交流及親炙大自然,藉以戒斷其成癮症。由於這些設施早有接受「繭居族」的經驗,因此,對網路成癮的孩子接受度很高,願意積極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教育部極為認真的執行,製作了圖文並茂的《為了思考資訊社會新問題的教材──指導手冊》,以及DVD教材,在網路上流通,供日本全國教育機構、家長們,甚至全世界利用。


另外,在法律上也做了整備。2009年,擬定了「青少年安全、安心使用網路的環境整備法」。筑波市教育委員鷲田美加坦言,這條法律是為了彌補當家長的力量鞭長莫及時,為保護未成年者制定的。


而為了預防網路成癮,讓青少年及早獲得網路的知識,日本的社會機構也積極參與。其中最著名的是2002年成立的「天使之眼」(Angels Eyes)協會,於2004年成立預防網站。每年都透過網站告示板、電子郵件、面談等接受諮商。極力呼籲民眾注意「自己」、「家人」或「身邊的人」是否有成癮症狀?不僅針對各種案例提供意見,還有專家常駐。


遠藤美孝是著名的網路成癮顧問,寫了幾本相關的書。在《拯救孩子逃離網路成癮》書中指出,在日本,雙親本身是重度使用者、雙親忙於工作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成癮。她說:「責任全在大人身上。但是,責任不全只在家長身上,學校、國家行政、企業等,整個社會都有責任。」

 


親子共同擬定具體使用規則


成城墨岡診所的精神科醫師墨岡孝察覺,赴診所接受成癮治療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81人,到2013年已達285人。墨岡強調:「凡事預防重於治療。在家庭,和孩子多『溝通』,是件很重要的事。」


家庭是孩子待的時間最長的場所,家長可說任重道遠。日本教育部在《指導手冊》的〈家長篇〉中面授機宜,特別做了四個實用的重點提示:


1.首先,思考數位機器真的需要嗎?
2.擬定使用的規則。
3.注意孩子。並經常問他:「對你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4.指導孩子遵守使用網路資訊的倫理。


首先,孩子想要的數位機器(手機、智慧型手機、遊戲機等)花樣繁多。在購買前,親子之間應認真的討論真有需要嗎?


一旦決定了要購買,必須一起擬定規則。


為了預防孩子成癮,必須提醒他懂得保護自己,而且,要規定「利用時間、設定使用費用」等。例如,晚上幾點過後,就不能再使用;一天只能使用幾小時(墨岡孝醫師認為,不宜超過2小時);使用費一個月限制在多少元以內;吃飯、走路時不用等。


還有,當與人做網路交流時,最重要的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因此,必須告訴孩子:不寫連自己都嫌憎的語言;在網路上書寫和投稿的照片是「一生都不會消失」的;即使對方沒有迅即回覆,也不要覺得受傷或焦急。在保護自己方面,則要求不能擅自上網站登錄、購物和應徵;不隨便透露姓名、地址;使用時,如果有任何困擾或無法理解的事,一定要立刻與雙親談。


尤其重要的是,有必要將規則「寫在紙上」、「貼在看得見的地方」,並「定期確認」。家長必須經常觀察孩子的使用行為,確認孩子是否確實遵守規則、了解他們如何利用數位產品與外部交流等。


另外,檢討也有必要。每隔一週或一個月,定期在週日或事前講好的日子裡,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是否遵守規定?行動是否合宜?此外,不時提醒他:「現在,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一定要做的事是什麼?」


當然,家長本身必須以身作則才行。教育人員、行政單位、法律、醫生專家、社會機構固然都可以成為守護天使,但是,對孩子而言,終身且無可取代的守護天使,還是父母。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