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節交換禮物的意義》過多的照顧和過多的禮物,對孩子成長的過程真的不是好事;讓孩子知道:快樂來自於分享,而非擁有

學習就像擺錘一樣,時而太左,時而太右,但只要擺幅日漸縮小朝著平衡點在調整,就是一件值得歡喜之事。

今年聖誔節前後,FB的版面上被各式聖誔禮物的畫面給洗版了:有精心安排過節歡樂氛圍的爸媽、有孩子收到禮物時開心和禮物拍照的笑容、也有孩子們向聖誔老公公許願要禮物的童趣小卡片。

 

發現孩子們不只是在聖誔節當天一早醒來時會收到聖誔老公公和聖誔老婆婆用心準備的聖誔禮物(嘿嘿,大家應該都知道誰是聖誔老公公和聖誔老婆婆吧?),早在聖誔節之前,各個學校、安親班、社區、甚至一起出遊的家庭,好像也都要送小朋友聖誔禮物或是各自準備禮物來交換。

 

算一算,一次聖誔節過下來,孩子們擁有2~5份大大小小不等的禮物好像也很正常。擁有這麼多禮物,這麼多大人注目的孩子是不是更快樂,更懂得愛和分享呢?

 

事實上不全然如此,有些孩子反感到不快樂,甚至覺得爸媽都對他不好,而這樣的孩子,不少來自於環境優渥,從小物質充裕的家庭。這些孩子從小不需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輕易獲得「想要」的東西、從小就被過度照顧。


之前在餐廳用餐,鄰桌就有位母親用剪刀幫兒子把食材都先剪小小塊,再由婆婆餵,孩子只需張嘴就好,用餐過程中,孩子不只不時把玩玩具,甚至連吃進嘴裏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孩子沒有任何享受食物的快樂,更沒有對長輩的付出感謝,反而是不斷的怪媽媽沒點他最吃愛的東西,皺著眉頭責怪婆婆一直餵食打斷他的玩興……那孩子至少已是大班年紀了呀!


過多的照顧和過多的禮物(物質),對孩子成長的過程真的不是好事!
才過不久的聖誔節,您的孩子收到多少份禮物?
只有聖誔老公公在平安夜送來祝福的那一份,還是有N份禮物?


曾經朋友的孩子的學校要求小朋友在聖誔節都要準備全班孩子數量的小禮物到班上交換,也就是說如果班上有20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要準備自己以外的19份禮物,當然,當天回家也會帶19份其他小朋友準備的小禮物回家。


這樣的交換禮物可能只是糖果、餅乾或文具的組合包,這樣的交換方式看似也很公平。每個人都可以拿到一樣的小禮物回家,老師也可以不用花力氣去處理孩子因為交換到的禮物不如心中預期而產生的情緒,但是這樣交換的意義又何在呢?孩子一下子拿到這麼多禮物,除了享受拆禮物的樂趣外,我從孩子眼中實在看不到收到禮物時會有的快樂神情,別說是要能去好好珍惜禮物及感謝送禮者的用心,更何況還產生了許多禮物的包裝垃圾。


不管原因為何,如果一不小心,孩子就是拿到了好多份禮物了,怎麼辦?
是不是我們可以和孩子們商量,把自己的有餘分享予不足呢?
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和自己一樣幸福,不只衣食無缺,還能在聖誔節、生日或過年時收到好多禮物。


有群孩子在戰火下求生存,可以遠離炮火,沒有恐懼地活著對他們已是目前最大的渴望;
有群孩子在非洲的黃泥土上,只有鐵絲和廢瓶蓋能自己組合成小車車玩,上學沒有書包和可愛的文具,但他們純真的笑容不減;
有群孩子在台灣的某些角落,沒有上不完的才藝課,但可能父母離異或是外出打工,回到家要自己打理生活,自己照顧自己;


是不是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們討論自己的需要和想要是什麼?
是不是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們想想自己收到的這些禮物各是哪些愛自己的人們給予的愛及關懷?
是不是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們看看在台灣或是世界上其他孩子們的處境?
是不是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們討論自己有多少是以前想要(甚至是不需要也不想要,但就是有人送來了的禮物…)但卻都沒在用的東西可以和別人分享?
是不是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們去認識其他國家孩子的生活方式,看看我們有哪些有餘的物品是「適合」分享予這些物質不足國家的小朋友的呢?


春節快到了,在年終除舊佈新之際,是不是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自己的文具、玩具、童書、衣物等等好好做一次盤點?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整理出來,讓孩子自己把物品擦拭乾淨;衣服和鞋子檢查是否有污漬黃斑後洗晒好,再整理裝箱捐給需要的孩子們。


我們可籍著這次的盤點和孩子一起討論哪些物品是現階段需要的,哪些又是自己想要的?討論過程中請不要給孩子批判,學習理性、學習欲望的控制原本就是要一段長長時間的學習,更何況為人父母的我們恐怕也都還在學習之中呢!


學習就像擺錘一樣,時而太左,時而太右,但只要擺幅日漸縮小朝著平衡點在調整,就是一件值得歡喜之事。


如果可以,今天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把愛分享給其他和我們的孩子一樣可愛的孩子們,也許在台灣,也許在世界上其他角落……


我想,聖誔節最大的意義是愛和分享,讓我們帶著孩子學習如何享有而非擁有吧!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晨宇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