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念覺察,培養孩子不沈迷電玩的自制力

凡事都有意義,當「正面」的觀點也能包含「負面」的行為,就會有「全面」的效果,讓電玩由阻力變成助力。

為什麼會有電玩?是因應現代人生活太枯躁而生,還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墮落?有人給它貼上負面的標籤,說它像電子鴉片耗損健康,荒廢學業,也有人將它變成新興產業創造就業機會,電玩到底是福是禍?相信這會是一個持續性的爭議話題,然而個人認為凡事都有意義,包含電玩,而且它的魅力會持續無法抵擋,讓人難以自拔。

 

國小階段學童玩電玩的情形非常普遍,也許因為3C產品取得容易,再加上電玩奇幻的吸引力,筆者曾為了讓學生練習對電玩的自制力,特別在綜合課教了一堂「防止沉迷於電玩」的心靈覺察課,兩次的上課都見識到小朋友的各種新奇的電玩配備。而且就我的調查,班上小朋友使用電玩的情形,男女可以不玩電玩的比例是1比2,男生明顯比較愛電玩,而且打鬥槍戰和運動類的電玩大約各佔一半,只要提到電玩的內容,小朋友就興奮熱情的討論。和學業的學習大異其趣,要是我們的教育也有電玩一半的吸引力,那麼小孩也許就更有學習熱情了。

家長更關心玩電玩會不會影響功課?小朋友中只有四個人說會影響,大多數人表示,適當的玩不會影響學業,我也是覺得適時的開放小朋友打電玩可以讓心理更平衡,要知道台灣小孩是「過勞」的,兒福聯盟的調查發現近四成學童累垮了,51.9%學童週末都在補習,台灣有12.7%學童過量疲勞,34.2%學童中等疲勞;21.9%學生覺得課業是沉重負擔,甚至有19.4%學童覺得繁重課業已經超出身心負荷。我們給了小孩那麼多的學業壓力,是不是也該給他選擇放鬆的方法,包含電玩這個選項。

 

過度「放逸」打電玩一定會造成身心、學業的荒廢,但是完全「壓抑」小孩不讓他們踫電玩,會不會有一天等他脫離你的掌控後,把小時候沒玩的全部玩回來?與其這樣,不如在孩童時,他們提出要求時,教他們如何適量的打電動,透過對手指踫觸銀幕或按鍵的覺察力,讓心適當的保持在現實世界,不致跌入虛擬世界不能自拔,就我教「覺察電玩課」的經驗,確實有不少學生在透過練習後產生了自制力可以自動停止,如果能練習這個覺察的方法,不僅讓小朋友可以平衡學習壓力,也不致影響健康和學業。

 

所以「平衡」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有些很「正面」的觀點都強調電玩對小孩的殺傷力,用許多極端的例子醜化電玩,於是爸媽就用這些理論嚴格限制小孩接觸,最後電玩變成了親子衝突的引發點。其實,我的想法剛好相反,我建議家長和小朋友聊一聊電玩的事,或一起比賽,讓電玩增進親子感情。

 

凡事都有意義,當「正面」的觀點也能包含「負面」的行為,就會有「全面」的效果,讓電玩由阻力變成助力。

 

Photo:Tauno Tõhk / 陶诺,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陳若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