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讓孩子看電視、手機不只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動與行為問題,更可能影響他三十年後的年收入

研究告訴我們:「五歲定終生。」幼童使用數位裝置,可能助長注意力不集中症狀,這個影響將貫徹到成年後,並影響多數人念茲在茲的收入。可見,父母應積極關注幼童使用數位裝置的狀況,以及分心、對立、攻擊等症狀,別讓孩子經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意力不足、過動與行為問題   文 / 張立人 

2019 年,加拿大一個涵蓋三千多名幼兒的出生世代研究中,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小兒科的塔馬納(Sukhpreet K. Tamana)博士等人發現,五歲孩子每日看螢幕(包括遊戲、平板、手機、電腦、電視、DVD 等)的時間平均約 1.4 小時(他們三歲時平均為 1.5 小時),和每天用不到半小時的孩子相比,那些每天使用超過兩小時的小孩,出現外顯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攻擊性等的機會增加 5 倍,明顯注意力問題的機會則增加 5.9 倍,其嚴重度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程度者,竟然達 7.7 倍!

為何如此呢?

2018 年,華盛頓大學精神科教授迪米崔.克里斯塔基斯(DimitriA. Christakis)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 發表的實驗中,將出生後第十天的老鼠分派為兩組,一組是一般養育,一組則處在模擬數位螢幕刺激的情境下,在籠子四面加上色彩繽紛的亮光,配合卡通頻道的聲音隨時變換,每天六小時,為期四十二天。之後進行多項大腦認知功能測驗。

結果,數位螢幕刺激組的老鼠出現過動傾向、不知危險,大腦依核(Nucleus accumbens)與杏仁核出現麩氨酸傳導變化,類似人類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克里斯塔基斯指出,光是數位螢幕帶來的感覺過度刺激(excessive sensory stimulation, ESS),就能造成對大腦的危害。而我們甚至還沒談到螢幕播放的內容呢!

研究也發現,如「芝麻街」等幼教節目,對於學齡前幼兒的教育是有正面效益的,但若讓嬰幼兒觀看,卻會導致語言發展遲緩。

2019 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心理系麥迪耿(Sheri Madigan)博士等人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兒科學》(JAMA Pediatrics)的最新研究再次印證:兩歲孩子使用數位螢幕的時間愈長,可以預測他到了三歲時,接受發展篩檢測驗的分數會變差;三歲孩子使用螢幕時間愈多,可以預測他到了五歲時,接受發展篩檢的測驗分數會變差。

數位螢幕確實危害了三歲以下幼兒的大腦發展,美國兒科醫學會早已禁止一歲半至兩歲以下嬰幼兒接觸數位螢幕。世界衛生組織也在 2019 年四月建議:不足一歲的嬰兒務必完全遠離電子螢幕。

到了青少年時期,數位螢幕對大腦的潛在危害仍在。

2018 年,美國南加大預防醫學系愷林.雷(Chaelin K. Ra)等人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針對洛杉磯十五歲至十六歲,共兩千五百八十七名青少年進行兩年左右的追蹤研究,他們一開始都沒有明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每天頻繁使用的數位媒體種類(包括:社群媒體、追劇、簡訊軟體等),平均是 3.6種,超過一半的青少年頻繁使用社群媒體。

結果發現:多頻繁使用一種數位媒體,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症狀的機會就增加 11%。沒有頻繁使用任何數位媒體的青少年,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症狀的盛行率是 4.6%,頻繁使用 7 種數位媒體的青少年,比率倍增至 9.5%,頻繁使用十四種數位媒體的青少年,比率增至 10.5%。

 

別小看幼童分心或過動

幼兒園階段的幼童上課不專心、坐不住、調皮,看起來好像無傷大雅,有時還有點可愛,但是如果太輕忽這個現象,後果卻不是父母能夠想像的。

加拿大魁北克從 1985 年到 2015 年,有一項針對三千多名幼兒園孩童的追蹤研究,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簡稱 UdeM)費爾耿斯特(Francis Vergunst)博士等人分析數據後發現:五至六歲幼稚園孩童的行為,竟然可以預測三十年後的年收入!

在幼兒園階段,老師針對孩童行為進行評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攻擊、對立、焦慮、利他行為。分析後發現:男童注意力不集中、對立或攻擊,可以預測他們在三十三至三十五歲時收入較低;如果男童有利他行為,則能預測未來收入較高。女童注意力不集中,預測未來收入較低。以上相關性和智商與家庭背景無關。

此外,男童每減少一標準差的注意力不集中,未來年收入約增加三千零七十七加幣(約台幣七萬元),女童每減少一標準差的注意力不集中,未來年收入約增加一千九百一十五加幣(約四萬四千台幣)。以四十年的職業生涯換算,分別增加七萬三千兩百三十二加幣(一百六十八萬台幣)、四萬五千五百六十九加幣(一百零五萬台幣)的總收入。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五歲定終生。」幼童使用數位裝置,可能助長注意力不集中症狀,這個影響將貫徹到成年後,並影響多數人念茲在茲的收入。可見,父母應積極關注幼童使用數位裝置的狀況,以及分心、對立、攻擊等症狀,別讓孩子經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兒童觀看電視的經典研究:與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二十年前,每個家庭裡的電視機曾是兒童的最愛,但父母一拔掉插頭就沒得看,只得乖乖念書或出門打球,而且一走出家門就看不到電視。研究早已指出:電視機與遊戲機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相關行為問題有關。

《兒科學》刊登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小兒科教授克里斯塔基斯與公共衛生學院的佛德里克.齊默門(Frederick J. Zimm erman)等人的研究,他們發現:嬰幼兒在一歲或三歲時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可以預測他們在七歲時出現注意力不足的症狀。每多一個小時,就多 9% 的機會。若比一般孩子看電視時間多 2.9小時,機會將增加來到 28%。

《兒科學》針對一千三百二十三名兒童與青少年,持續一年的追蹤研究也發現,不管是看電視或打電動,和接下來發生注意力問題都有關。

齊默門和克里斯塔基斯等人研究也發現,三歲以下的幼兒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到了六歲時的認知測驗分數,包括:閱讀辨認與理解能力、工作記憶能力等,都出現等比例的下降。

紐西蘭南島第二大城丹尼丁(Dunedin)進行的世代追蹤研究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心理學家藍休斯(Carl Erik Landhuis)等人也發現:兒童時期每增加一小時的電視時間,青少年罹患較嚴重注意力缺失問題增加 44%。兒童時期每天看電視時間超過兩小時,青少年時注意力就落在「後段班」了,看電視大於三小時的,注意力問題特別嚴重,即使已經不再愛看電視,這關聯性仍然存在!

現在,從嬰幼兒、兒童到青少年,每天盯著智慧型手機持續觀看網路影片,等於把電視抱在胸前,隨時隨地看電視,且內容更加有誘惑力,有時父母親還「搶不走」,其隱憂難以想像!

不只是看電視的時間長短,內容也是關鍵。

克里斯塔基斯等人發現,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天多看一小時暴力電視節目,五年後出現注意力不足的機會變成 2.2 倍,每天多看一小時非暴力休閒電視節目,注意力不足的機會變成 1.7倍。

父母親必須從旁協助孩子慎選電視媒體內容,這相當重要的。嬰幼兒多看電視會變笨,並非危言聳聽,因為這是大腦快速發育的黃金時期,可說分秒必爭,更難想像的是誘惑力更強的智慧型手機、平板等數位裝置所帶來的五花八門內容。

如何讓孩子變笨?也許,就是讓他多看數位螢幕。

 

摘自 張立人《APP世代在想什麼:破解網路遊戲成癮、預防數位身心症狀》/心靈工坊

 

Photo:LuidmilaKot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