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小孩的情緒,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事情發生時,爸媽有權利、也應該跟孩子聊聊自己的看法,但有時候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對孩子的「同理心」。我們把孩子說的事,硬是冠上我們的價值觀,然後對他們說的事情質疑,甚至否定。

文│黃正昌、蕭胤程

孩子的情緒
這天,業師父送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去參加比賽。一路上兒子一語不發,只聽著音樂看窗外,問了兒子幾句話,告訴他比賽應該注意的事項,兒子也只是敷衍的「嗯」了幾聲帶過,想想這樣也是自討沒趣,業師父只好打關指,試圖化解車裡的寂靜。 送完兒子,看看之後也沒情事要辦,就順道轉至糖老大家聊天……

業師父  最近我發現我讀小五的兒子變得有點不一樣。 

糖老大  不一樣? 是好的不一樣? 還是不好的? 

業師父  也沒有什麼好不好的,但至少對我跟孩子的媽來說不是很好。 

糖老大  喔?說來聽聴。 

業師父  不知道他是青春期還是怎麼著,小的時候不管在生活上,學校裡發生什麼事,他回家以後都會跟我們說。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兒子有時回家,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就是擺了張臭臉。問了也不說,追問也沒結果,最後氣氛變得有點僵,實在不知道應該要從什麼角度切入問他。

糖老大  那你跟媽媽是怎麼想的呢? 

業師父  我們只能想:「小孩子難免長大了會有情緒,反正一下就過了,想講就講,不想講我們也沒有辦法。」

糖老大  但…這樣的方式處理,有改善你們的溝通嗎? 

業師父  沒有啊。所以我們才煩惱不知該怎麼辦。 
對了,我倒是發現,他對我們什麼都不太說,對自已的同學或朋友倒是機哩呱啦的說個不停,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呢?以前明明是無話不談的。 

糖老大  你還記得你在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會跟父母親聊自己生活上的事情或心事嗎?

業師父  當然不會,我們那個年代的父母大多比較嚴肅,如果跟他們說了些什麼,可能就是長篇大論的跟我們說一堆大道理,開始「教育」我們為人處世,這算好的, 有時候甚至於還會因此「教訓」起我們,不挨罵就不錯了,怎麼可能跟他們說太多。當然大部分都還是跟自己的好同學,好朋友說囉。 

糖老大  怎麼聽起來業師父有很大的怨念啊? 哈哈! 

業師父  也不是怨念啦,我也知道那個時代的父母親都很傳統、保守,跟子女相處都還是很有距離,但時空變了,我們這個年頭的父母已經不像以前的他們,我們對他們有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啊。


孩子不是不想講,只是不知道怎麼說
糖老大  你說的沒有錯,以前的父母親跟孩子大部分都很有距離感,孩子大多是害怕父母的,覺得父母就是權威,有時候不是不想講,根本就是不敢說。 

業師父  也是,尤其我父親,之前跟你提過,他很有威嚴,連平常說話都不敢跟他說了,何況是跟他講心事。 

糖老大  現在的父母親,也像你說的,有了很很多的關心和愛。但我也發現很多都是爸媽單向的「關懷」

業師父 「關懷」本來就是單向的不是嗎?這是父母親給予孩子的直接表現。 

糖老大  我說的單向關懷,往往只是爸媽們希望,孩子給他們一個「他們怎麼了」的說法,讓他們心安。然後可能會接著說:
「我們不是都跟你說過了,你看吧…」
「唉呀!你這件事情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有什麼好難過的?」
「以前啊,我們都 …比你們還慘啦!」

業師父  是啊,有時候他們的問題真的是雞毛蒜皮的,根本就沒什麼啊。我們父母也只是把我們的看法跟經歷告訴他們,這樣有錯嗎? 

糖老大  這樣的想法沒錯,但是說法有問題。

葉師父  不就是直話直說,家人說話不用拐彎抹角吧? 

糖老大  爸媽當然有權利、也應該跟孩子聊聊自己的看法,但有時候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對孩子的「同理心」。我們把孩子說的事,硬是冠上我們的價值觀,然後對他們說的事情質疑,甚至否定。 

業師父  否定?我們並沒有否定他們說的事情啊?沒有罵也沒有反對啊!

糖老大  這麼說吧,例如「這有什麼好難過的?」這句話,你覺得是不是就是在否定孩子難過的情緒,然後用我們大人的眼光去看,所以才會認為沒什麼好難過的。但對孩子來說,說不定那件事真的就是讓他覺得很難過呢? 

業師父  啊!我怎麼沒注意到。這句話好像真的是用我何的眼光去評斷了孩子的情緒呢。 

糖老大  如果我們沒有同理心,在孩子跟我們說了一些事後,我們用這樣論斷的方式處裡,孩子心裡一定不舒服,就算他們沒有當下反應,也會把「沒被支持」的印象放在心裡,久了當然也就不愛講囉。 
另外,有些爸媽是孩子講他的,父母聽他的,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正在說話的孩子身上,玩手遊,傳訊息,看電視,做家事…孩子覺得沒有被爸媽重視,這也是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跟爸媽說話的原因。 

業師父  道理知道歸知道,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先處理事情?還是心情?
糖老大  說穿了,我們每天會碰到的事情都是「事情+心情」,大人會用理性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心情」,所以能單純的談「事情」。但孩子並沒有那麼多的歷練,所以他們說出來的往往都是夾雜著「事情」與「心情」,如果大人還是用理性的角度去看,也難怪都會覺得孩子的問題不是問題。

業師父  「事情 」跟「心情」聽起來好像把問題簡單化了,可是要如何去處理他們說的「事情」還有「心情」呢?沒有什麼先後順序呢? 

糖老大  先處理「事情」或「心情」,要看孩子的需求,沒有什麼標準答案,需要靠平常我們跟孩子的相處、了解、還有去察覺孩子的感受。有時候,說不定他們也只是單純想找人說,發洩情緒,不需要任何建議,只要有人聽就好。若平常爸媽沒有練習這個部分,可以從學習如何提問開始。

業師父  要怎麼學習提問?不就是直接問他們怎麼了?但他們就是不肯說啊。  

糖老大  我來舉個例子好了,前一陣子我朋友的女兒告白失敗,媽媽看她一進門就不對勁,晚餐時就問了。 

媽媽:「妳今天好像悶悶不樂,發生什麼事嗎?」
這句話就是先說出我們當下觀察到的情況
女兒:「沒啦!我哪有悶悶不樂的。」
媽媽:「是喔,看妳晚上飯吃的不多。」
女兒:「沒有啦!我只是吃不下,不想吃而已。」
媽媽:「我想說是不是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妳才會吃不下。如果真的有什麼事的話,可以跟我說,我很願意聽喔。」
女兒:「沒事啦!不要問了!」
媽媽:「沒事就好,但如果有什麼想跟 我說的,我會很願意聽。」

業師父 就這樣?沒有再說什麼了?

糖老大 是啊,就這樣。
業師父 但她並沒有問出孩子發生什麼事啊?如果是我們,可能直覺反應會說「不講拉倒」、「妳明明一臉有事,為什麼不說?」,這個例子看起來,並沒有達到讓孩子說出她怎麼了的效果啊。

糖老大  我會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一定要讓孩子說出什麼。而是我們可以先給予關心、詢問,同時我們也要允許孩子當下不想說的心情,咄咄逼人就算是出於善意,也會讓孩子倍感壓力。我還沒說後續發展呢,業師父別急。

業師父  唉呀!孩子有事父母著急是天經地義的,別笑我了。後來呢?

糖老大  後來臨睡前道過晚安,女兒才到爸媽房裡,把媽叫出去,偷偷的告訴媽媽今天告白的事情邊講邊哭。媽媽後來也跟女兒分享小時候告白失敗的經驗,鼓勵她要更勇敢、更愛自己,一直聊到深夜……除了她們以前累積的情感與信任外,這位媽媽怎麼提問讓孩子沒壓力,方法很值得讓我們學習。

業師父  那當孩子不想講的時候,有沒有什麼例句可以讓我可以先練習練習的呢?

糖老大 我說幾個給你參考,但是還是要看當下的情況而定,不要照本宣科,最後沒效果才來找我算帳啊!

業師父 不會、不會,我也算是有慧根,只是總要有個開始可以學習的範例嘛。

糖老大 例如:
「沒關係,你想講的時候,我都會很樂意聽。」
「你想要問我怎麼處理,我會很樂意回答你。」
「不用擔心我們忙會造成我們的困擾,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比你更重要的。」
如果沒有辦法當下立即處理的,像現在很多爸媽真的非常忙碌,非不得已你也可以說:
「雖然我很忙,但是你的事情我會優先處理。」
「如果我真的抽不了身,可以先等我處理完,第一件事就是回去聽你說。」
當然啦,這樣的承諾還是務必要做到才行,才會有信任的累積。

業師父  這些話聽起來的確是會讓人產生安全感,也會樂意講出來的感覺。

糖老大  是啊,要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環境,他們才會說出心裡的話。

摘自 黃正昌、董胤程《教養相對論:先懂孩子再懂教,當葉問遇到唐老大會問的13個教養難題》/布克文化



 

Image by ambermb from Pixabay

數位編輯:艾瑞卡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