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根據:雙語學習6個關鍵研究

語言的學習其實有科學根據,《未來Family》整理、採訪多位學者專家的研究,歸納出六個關鍵研究。

語言的學習其實有科學根據,能夠順著道理發展,學起來就能像順水推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來Family》整理、採訪多位學者專家的研究,歸納出下列幾個關鍵:

 

雙語研究1. 早學晚學,用腦區域不同

出處:1997年刊登於《Nature》期刊的文章,探討了使用母語與第二語言的腦造影研究。

發現:不同母語的使用者,如在早期習得第二語言,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時的大腦區域幾乎重疊;但若較晚在成年期習得第二語言,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時的大腦區域是分開的。

 

雙語研究2. 學語言有敏感期,但環境影響可能更大

出處:2003年發表於《Cerebral Cortex》期刊的文章,透過被領養成人的腦造影研究,探討第二語言是否會取代第一語言。

發現:研究者找了一群3~8歲在韓戰後被領養到法國的孤兒,他們曾經講過韓文,但到法國後完全學法文,不再接觸韓文;同時找了一群法國人,並對這兩群人聆聽法文、韓文、日文、波蘭文等不同語言時,進行腦造影研究。結果發現兩者幾乎看不到任何差異,這群被法國家庭收養的孤兒,他們的第一語言(韓文)完全被洗掉了。

 

雙語研究3. 分齡訓練發音、詞彙運用及句法較佳

出處: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Universitat Oberta de Catalunya)現代語言中心講師吉賽拉・葛拉妮娜(Gisela Granena)。

發現:學習第二語言依照不同的語言領域,有各自適合的學習階段;例如,0~6歲適合訓練孩子發音、0~10歲訓練詞彙運用、0~12歲訓練句法。

 

雙語研究4. 非從幼小開始學也能精通

出處: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現代語言中心講師葛拉妮娜和語言學者朗格(Long)

發現:調查研究中國移民學生學習西班牙文(第二語言)的狀況時發現,受試孩子最初接觸西班牙文的年齡分別是5歲、9歲和12歲,但是他們後來在西班牙文的發音、單字和文法程度上都接近母語人士。也就是說,學習第二語言即使沒有從小開始,經過長期累積也能達到一定的水準、甚至精通。

 

雙語研究5. 母語對第二外語學習重要

出處:加拿大雙語教育學家吉姆・甘明士(Jim Cummins)

發現:孩子的母語發展程度對學習第二語言至關重要。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不只是狹義的學習語言本身,其實也同時在練習對事物和觀念的認知能力。

例如,孩子如果懂得以母語說出現在是幾點鐘,代表他同時也了解「時間」和「報時」的概念。甘明士認為,孩子在良好的母語基礎之上學習第二語言,對於比較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概念」已經有認知基礎,因此只需學習如何運用新語言詮釋一件事物即可。亦即,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學習是互相依賴的,孩子的母語程度愈好,第二語言的學習效果就會愈好。

對於在多語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而言,甘明士同樣強調,孩子必須擁有良好母語基礎,並且認為多語學習有助孩子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一件事物,思考會更有彈性。

 

雙語研究6. 18歲前學第二語言較佳

出處: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現代語言中心講師葛拉妮娜與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皮克爾(Steven Pinker)共同研究。

發現:孩子雖然沒有關鍵的第二語言學習階段,但是在18歲以前開始學習比較容易達到母語人士的程度。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7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