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東新國小:雙語實驗課程,從小一到小三,逐年擴增

東新國小是北市106學年度「唯二」率先實施雙語實驗課程的學校,CLIL課程實施兩年下來,不但帶動英文課的教學效果,也連三年成為額滿學校。未來將逐年往上延伸實施,預計111學年度全校六個年級都實施CLIL課程。

來到台北市東新國小,校舍正在大肆整修,照理說,家長不會想送小孩來這兒念書。不過連三年,東新國小都是滿額學校。原來東新是北市雙語實驗課程學校,每週有8節課是用英文教學,打動不少家長。

台北市雙語實驗課程學校的定義為,每週總授課時數1/3以英語授課,從小一開始試行。東新是北市106學年度「唯二」率先實施雙語實驗課程的學校,採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教學,小一的生活和健體課用英語來教(見表)。

隔年,CLIL課程擴展至二年級。東新國小校長鄭盛元表示,CLIL課程逐年往上延伸實施,預計111學年度將全校六個年級都實施CLIL課程。

由台灣的英文老師教CLIL

鄭盛元不諱言,初期上路最辛苦的是師資。東新的CLIL課程是由台灣的英文老師來教,沒有起用外師。校園裡見到的兩位外師是英語情境中心(編按:北市12個行政區各有一所學校設置英語學習情境中心,提供區內四至六年級學生情境體驗學英語,東新國小是南港區英語情境中心)的教師,不教學校CLIL課程。

之所以以中師為主,學校有多重的考量。一來,各學科學什麼須按課綱規範,外師不清楚課綱精神;二來,外師的招募及留才都不容易;再者,中師對教學品質、班級經營的掌握很好。

不過,外師也不是完全沒有角色。英語畢竟是他們的母語,英文老師在備課時會諮詢外師,讓語言的運用更精準到位。

108學年度,東新CLIL課程將延伸到小三的科學、視覺藝術課。師資部分由台北市招考雙專長老師,具備英文教學和學科能力,也是在地師資。

 

低年級CLIL課程無紙筆評量

鄭盛元表示,推雙語最大目標是「讓孩子喜歡英文」,因此低年級沒有紙筆評量,採檔案性評量或形成性評量,著重在聽和說,透過平常互動、學習單或活動,觀察孩子的學習成效,而不是出英文考卷考單字。

期末對低年級做問卷調查,有八成孩子喜歡用英文上課,且有自信。另外,2位外師也發現,低年級小朋友對英文的接受度比中高年級更高,看到外師敢開口打招呼,中高年級反而怕開口。

CLIL課程實施兩年下來,也帶動英文課的教學效果。一年級英文課從認識26個字母開始,以前孩子沒有大量輸入(input),教自然拼音如apple都稍嫌困難,但在雙語環境、大量輸入的情況下,孩子聽過英文的操場、翹翹板、盪秋千、校長室怎麼講,雖然不會背單字,但腦中已經記住發音。當英語課再教apple,發音就變得很自然,「老師可以省下原本1/2~1/3教學時間,把這些時間用來加深、加廣或補救教學,」鄭盛元說。

 

概念性內容用中文教,操作部分用英文

有些家長會擔心,全英文上課小孩聽得懂嗎?學得來嗎?鄭盛元表示,剛開始英文好的孩子參與度的確比較高,老師教學會運用圖卡、歌謠、玩遊戲等方式,再加上肢體動作,孩子像海綿一樣學得很快,透過觀察、模仿,就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了。

鄭盛元表示,CLIL課程隨著實施的年級往上延伸,難度也愈來愈高。一個單元的哪些主題或知識適合用英文上呢?鄭盛元認為,大致的原則為「概念性、比較困難、無法操作的用中文來教,活動性、操作型的用英文來上。」

鄭盛元說:「概念性的知識,用母語學最快。」概念學會之後做轉換時,再融入英語教學。因此,三年級CLIL課程設計是,在原本的3節自然課之外,再外加2節用英文教的科學課。「孩子學會概念性知識如溶解,再讓他們做實驗,再加英語融入。」

 

CLIL雙語課程備課三模式

校長鄭盛元指出,英文老師過去的養成沒有學科的訓練,因此,共同備課對老師來說是很重要的支持力量。CLIL的備課有三種模式:

1. 學科跨領域共備:老師跨領域共備,如生活、健體、英語老師,並邀請台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教授,一起做課程規劃,單元的主題、次主題、教學目標是什麼,哪些部分用中文或英文上,每個月至少一次。

2. 英文老師共備:語言如何與內容結合?諮詢外師語言的用法,例如體育課,不常用語句如何用更簡化的方式讓孩子了解。

3. 雙語老師的各備:授課老師蒐集相關的圖片、影片、歌謠等素材,做簡報,準備工作很繁瑣。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7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