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48級分生上交大的背後:原來有愛拖著阿宅兒子一起玩的爸媽

韋詠祥國中叛逆期,從小建立的一起玩默契就顯出價值。吳曉惠回憶,韋詠祥雖然因數學好,在國中順利考上數理資優班,但是國中三年,過得並不快樂,因為兒子和班導師相處出現問題,本來個性就很硬的他,學習興趣大降:面對班導教的那一科,上課常常睡覺、考試還刻意交白卷。甚至回到家後面對家人講話,臉都很臭。

今年學測五選四新上路,有一位來自新北市清水高中的48級分生韋詠祥,學測成績不是頂亮眼,靠的是滿滿資訊競賽獎狀、程式實作等37頁備審資料見此下載網址,證明自己程式學習之路走得扎實,順利推甄上交大資工。這幾個月,他的故事已在網上家長、學生社群中瘋傳。
許多家長好奇這孩子的爸媽怎麼栽培?有補習嗎?

羨慕嗎?其實,在韋詠祥媽媽吳曉惠眼中,兒子從小就是典型的科技宅小孩,叫他出個房門常沒在應,手機與電腦卻是他的命,實際上不好帶。

 

真正有用的不是逼迫,而是深度陪伴

生了兒子後,吳曉惠就辭去工作當全職主婦至今,除了韋詠祥,還有一個小兒子兩歲的女兒。因為韋詠祥父親是靠著白手起家開鐵工廠,養活一家四口,早從孩子出生開始,一直認為若孩子不是念書的料,也可以跟爸爸學鐵工,學歷不是頂重要。從沒預料到,從小看起來不算愛念書的兒子,最後愛的是電腦。

談起別人稱「資訊天才」的兒子,吳曉惠有時長嘆、有時苦笑。她承認從小就發現兒子聰明,個性也超有主見,所作所為常讓大人們頭大:平常沒事都窩在房間裡上網,沒有希望你隨時陪;學校老師吩咐的回家作業,常被他無視缺交、考試還曾交白卷。念他懶惰?卻發現他沒天沒夜地研究和考試無關的電腦知識。

吳曉惠說,從沒培養孩子走資訊這行或補習過,反而曾擔心他走偏。最後證明,真正有用的不是逼迫,而是深度陪伴。以下兩點獨特的陪伴方法,讓吳曉惠順利地陪著很拗的兒子長大,實現他的程式夢。

 

1. 找機會培養一起玩的默契

當許多孩子常是苦盼爸爸偶爾有空檔,可以帶全家出去玩時,在韋家正好相反,是爸爸有空就一直帶出去,次數反而是多到讓小孩嫌煩。

「我們都覺得陪伴,不是誰陪誰,應該是全家一起做一件事,爸爸、媽媽和孩子,都要參與。」吳曉惠說。

因為這樣,即便兒子韋詠祥從小喜歡的是一個人在房間裡拆這拆那,也自然培養出一起玩的默契。他們試過許多活動,包括露營、游泳、潛水。也不是每次都喜歡,像是露營因為怕蟲被否決,最後全家最愛水上運動,還曾一起泳渡日月潭。

在韋詠祥國中叛逆期,從小建立的一起玩默契就顯出價值。吳曉惠回憶,韋詠祥雖然因數學好,在國中順利考上數理資優班,但是國中三年,過得並不快樂,因為兒子和班導師相處出現問題,本來個性就很硬的他,學習興趣大降:面對班導教的那一科,上課常常睡覺、考試還刻意交白卷。甚至回到家後面對家人講話,臉都很臭。

當時,吳曉惠看在眼裡,沒有馬上把錯歸在兒子或老師。因為她更擔憂的是,本來很好溝通的兒子,不再談心。一定要及時補救。

後來,校內很快就發現問題,並請其他老師協調,釐清班導和兒子的不合,只是一場誤會。吳曉惠仍決定,在國中畢業的暑假,要聯合全家陪著兒子做一件事。那時,剛好老公有個好朋友在救生隊,最後他們一家三人,就決定去挑戰救生員訓練。從小習慣參加水上運動的兒子,二話不說就答應。

其實,救生員訓練並不簡單,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得報到,上到七點,在深達兩公尺的專業泳池內,除了提高自己基本的泳技外,還要努力學會在救人黃金時限內要做到的各類救生術。每天上完課後,夫妻兩人還是得分頭去忙事業、家中雜事。然而,兩人都堅持著陪兒子天天練不缺席。培訓通過後,一家三口也意外地有了類似革命伙伴的情誼。兒子終於又開始和他們無話不談。

 

2. 看不懂別說 NO、而是想辦法參與

韋詠祥對於電腦的興趣,一部分是從玩 Game 開始,有一陣子曾讓吳曉惠頗為擔心。她回憶,國小畢業時送兒子手機當禮物,沒多久就發現手機介面被改,上面充滿看不懂的英文怪符號;同時兒子除了熱衷玩手遊,還常上巴哈姆特遊戲論壇交友。

韋詠祥國中時的手機

(圖:韋詠祥國中時的手機)

事實上,韋詠祥正是在此論壇上,認識了一群自學程式的網友,後來被邀請參加 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開啟了程式自學之路。只是當時,吳曉惠沒聽說過這些,私底下很擔心兒子在網上認識了不好的朋友,會學壞。

不過,當兒子國二第一次說要參加 SITCON 聚會時,吳曉惠和另一半深思後,覺得兒子的性格要阻擋很難,決定一起參與。那天是爸爸開車送去,吳曉惠跟著兒子一起去會場,看看他網上的朋友是甚麼人,「結果發現全都高中、大學生,很正派,只有他一個小毛頭來湊熱鬧!」吳曉惠笑說,後來就放手讓他參加。

現在,吳曉惠對於孩子的教養,都保持一樣態度,看不懂沒關係,一定要參加,才能掌握孩子的人脈網絡。像她現在念高中的小女兒,愛的是數學,會去參加數學社團,她還是盡量接送時順帶瞧瞧,知道女兒在跟哪些同學、老師見面。

(圖:韋詠祥近照)

如今是準大學生的韋詠祥,早在高中就認定未來要走程式這條路。爸媽願意給空間、陪著他自學,不僅讓他提早發掘興趣,也提早試誤。像是高中參加資訊奧林匹亞,成績不如預期,就讓他看出自己走資訊這一行,比較不適合資奧比賽重視的演算法,而是網頁應用,現在會更專心培養這方面能力。上大學也不是為了就業,而是和教授一起研究理論。

至於參加開源社群,還帶來意外收穫:他去歐洲參加研討會時,開始發現英文的重要,曾經國中補半學期英文就放棄,韋詠祥現在常常寫推特(Twitter),自選英文新聞翻譯練實力。

在陪伴的路上,你希望的是孩子跟著自己的方向走?還是孩子發掘新興趣時,當他第一個跑來分享的大朋友?對於吳曉惠來說,她永遠都會先爭取當後面的那種人,無論孩子喜歡甚麼都好,連結不要斷。


延伸閱讀:迎戰新課綱系列報導>>

 
 
 
 
 
攝影:關立衡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