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必看:父親不只是「付清」你是兒女的最佳榜樣,請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好好的溝通與協調,發揮每一個人不同的專才強項。父親在外辛苦工作賺錢,就像是為家庭的未來開疆擴土,奠定基礎,而母親鎮守家中張羅大小事,就像是做好後勤的補給和支援,這樣在前線工作的父親,才可以無後顧之憂,才可以有安全的心靈港灣,父母對家庭和樂的貢獻與付出,都功不可沒。

父親在前方開疆擴土,母親在後勤補給

在母親節之際,寫了一篇給媽媽快樂的處方簽「媽媽們不要霸凌自己,吃不健康的食物,活在自尋煩惱中,以為自己不需要被照顧......這樣太NG」引起廣大迴響,甚至有人提議也應該給父親寫一篇。

只是,要求要寫給父親看的留言,大多是抱怨兩性在家庭角色扮演中的不公平。太多的妻子覺得丈夫是豬隊友,只知道過自己的生活,卻沒有兼顧到家庭家務的分工。


 

父親只是付清嗎?只要賺錢拿回家,就算是盡了父親的責任嗎?

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樣貌,但對比過往傳統的父親形象,現在的父親,其實比較享受在當一個父親的角色,他們也比較願意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在路上,常常會看見年輕的爸爸背著孩子逛街;在公園,也會看見爸爸帶著孩子在遊戲、玩耍,相信大部分的父親,也不想在孩子的童年中缺席。

夫妻是愛人,不是仇人,不要常常站在敵對的雙方似的,總是看對方不順眼,見不得對方好像過得很爽的樣子,總覺得自己付出比較多,犧牲比較多,如果要事事計較與比較,那還怎麼做家人呢?當看見配偶過得開心時,你就會不快樂嗎﹖

夫妻因為愛而結合,卻因為孩子的加入,而產生了很多摩擦與隔閡,難道是孩子的錯嗎?

孩子會長大離巢,夫妻還要攜手走下半輩子,實在沒必要把生兒育女的壓力,變成稀釋夫妻感情的溶劑。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有對方不知道的壓力與辛苦,每一個人的累,不一定都有說出來,或是對方一定看得到,而是不在那個角色上,都無法切身體會。夫妻是要共同合作的夥伴,要支撐一個家的穩固與要營造一個家的幸福,都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達成。

夫妻相愛的氛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異性的看法與對同性的認同。彭蓮漪在未來Family02期雜誌中寫著:「澳洲麥奎爾(Macquaire)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凱‧布西(Kay Bussey)的研究發現,男孩會將父親看成發展的模型,跟隨在後模仿;而青春期的女孩,則會把父親當作是選擇異性伴侶、甚至是未來丈夫的標準。布西認為,女孩對父親的依賴性和愛慕心理往往比男孩更強,並能從父愛中獲得到安全感和特有的保護性心理。」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好好的溝通與協調,發揮每一個人不同的專才強項。父親在外辛苦工作賺錢,就像是為家庭的未來開疆擴土,奠定基礎,而母親鎮守家中張羅大小事,就像是做好後勤的補給和支援,這樣在前線工作的父親,才可以無後顧之憂,才可以有安全的心靈港灣,父母對家庭和樂的貢獻與付出,都功不可沒。

夫妻沒有血緣關係,卻是一生中要相伴最久的人,需要多看看對方的優點,多鼓勵與多感謝對方對家庭的貢獻與付出,不要常常心生怨懟與憤懣,如果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可以好好溝通,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讓對方自己猜、自己做到。

女人心如海底針,男人摸不著頭緒的,與其把時間花在等待或生悶氣上,還不如直接說出心中的期待。

 

給父親愛的小叮嚀

1、父親不只是付清,父親的責任不是只有賺錢回家,要多陪伴家人

2、不要把工作上的壞情緒帶進家裡,要跟家人和顏悅色,學會疏通情緒

3、假日多帶家人出門遊憩與運動,不要只滑手機或打電動,只跟朋友出去玩

4、做兒子可以學習的優良榜樣,督促與訓練兒子長成有擔當的男人

5、做女兒情感上的支柱與鼓勵者,肯定與欣賞女兒,讓女兒被重視

6、多跟妻子談心聊天,一起處理家務,做個內外兼修的好配偶

7、不沾染不良嗜好,不交損友,不劈腿搞曖昧,不發展婚外情

8、不用語言或行為的暴力對待家人,克制自己的大男人主義

9、要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不要逞強,記得定期做健康檢查

10、學習說出心事,不要積壓壓力和負面情緒讓自己崩潰

11、多跟家人和自己微笑,不要老是擺張撲克臉,沒有人欠你甚麼

12、多肯定、鼓勵、支持、尊重與感謝家人和自己,要和家人一起共好

幸福不是詩和遠方,幸福是珍惜每一分當下,可以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工作、好好地說出每一句話。心存感謝和善念,對家人和自己都和顏悅色,這樣每天都有幸福的感受,一天天,一年年,歲歲年年,我們就用心又用情的過著幸福的一生。

祝福大家父親節快樂!天天都順心、如意,把生活都活出了詩意和禪意。
 


生活是一場奇妙的探索與冒險,歡迎光臨臉書《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專頁。談談心、聊聊生活、感受生命中的高潮起伏與平靜美好。


圖文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