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作為開頭來說話,其實是強迫對方遵從自己的想法,這種說話方式容易導致雙方爭吵

在我所提倡的「自我本位」心理學當中,最大的一個目標就是「認同自己、認同別人」。也就是指,在「認同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認同、尊重對方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文 / 石原加受子

你有留意過,平常自己是怎麼說話的嗎?實際上,比起說話方式或技術,更重要的是意識的問題。我們會依據自己內心抱持著什麼樣的意識,而使說話方式變得有所不同。

比方說,控制型的人在對別人說話時,會經常以命令的方式說:「去做這件事,不准做那個!」

而質問型的人,則是會經常以責備對方的方式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呢?」

沒幹勁,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則是經常會抱持著隨便的心態說:「反正我ㄧ定做不到的嘛。」

而這些說話方式在根本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因為意識的不同。也就是說,一種是以他者本位思考,另一種則是以自我本位思考。

他者本位思考的人,凡事都以別人作為判斷標準;自我本位思考的人,則是以自己作為判斷標準。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就是「你」與「我」之間的不同。

 

連續使用「你」的人,個性很依賴?

在我所提倡的「自我本位」心理學當中,最大的一個目標就是「認同自己、認同別人」

也就是指,在「認同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認同、尊重對方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換句話說,這也就是各自獨立的狀態。

比方說,A對B抱持著他者本位的意識,當A說:「你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去做?」像這樣以「你」為主詞說話的同時,可以說A就已經對「B的選擇或生活方式」作出了批評。

若是我們擅自闖入別人的領域,強迫對方遵從自己的想法的話,會搞砸與對方之間的關係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那麼,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要以「我」作為說話的主詞,因為這種說話方式的根基,是建立在重視自己意見,也尊重他人意見的想法上。例如:

「我是這麼想的,你呢?你的想法是什麼?」

此外,當你想要給對方一些建議時,又該怎麼說呢?

「(你)這麼做是不對的,應該這麼做才對。」

「換成是我的話會這麼做,你要試試看嗎?」

前者的說法,一邊否定對方作的事,一邊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假如事情的發展順利的話倒還好,如果失敗的話,該怎麼辦呢?

若是失敗,就會變成都是自己害別人失敗的結果,多作反而多錯了。即便對方沒有向你追究責任,但你若是沒有任何表示也會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

像上述使用「你」的說話方式,不只會容易導致與對方爭吵,甚至要對他人負責,對自己來說是一種高風險的說話方式。

另一方面,以「我」作為主詞的說話方式,是不用互相依賴,獨立的說話方式

由於這種說法不會擅自侵入對方的領域,所以也可以保護到自己。

假如你總是使用「你」作為說話時的主詞,請盡量試著改變成使用「我」來作為主詞。

正因為我們的說話方式,會依據他者本位或自我本位的不同而改變,所以你可以透過使用不同的主語,讓想法轉變為自我本位的方式。

 

摘自 石原加受子《讓相處變簡單的32個心理練習:停止凡事顧慮想太多,人際關係會更順暢輕鬆》/采實文化

 

※延伸閱讀: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教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是父母的責任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Photo:StockSnap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