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好友是東南亞新住民子女 番紅花:他們一樣才華洋溢、考上中山女中

當我們在跟孩子談「尊重生命」時,與孩子一起增進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不可省。根據教育部一○六學年度所做的調查統計,近十年國中小學生總數為一百八十萬人,新住民子女學生數則大約有十八點一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個孩子裡,就有一位孩子來自新住民家庭,這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一個族群真實的生命存在。

文│番紅花

當孩子的好友是新住民子女

前陣子高雄市長韓國瑜在談到英語教育人才輸入台灣時,對於引進菲律賓英語人才的建議,他脫口而出如此回應:「這恐怕對台灣人心理衝擊大,因為瑪麗亞怎麼變成老師了?」此話一出,頓時引起社會一陣騷動,隨後他解釋,若聘請菲律賓英文老師,就得思慮如何能說服高雄家長、克服家長內心的障礙。 

或許有些人認為這只是政治人物一時失言的小插曲,但我卻把它看作是件值得你我更往下深入思考的新聞議題。當全世界正高度關注、努力經營「東協市場」時,我們是否還置身事外,對東南亞國家的崛起無感?對東協的理解和想像,依舊停滯在「幫傭瑪麗亞」的印象?

 

偏頗老舊的世界觀,對孩子的心胸與見識不是好事

一如四方書店創辦人張正所說:「雖然台灣與東南亞比鄰,雖然台灣人和東南亞新住民朝夕相處,雖然在一些跨國公司的分類裡,台灣已經被劃進東南亞區,不過並不表示我們很了解東南亞。相反的,我們很不認識東南亞。」您經常和孩子聊聊關於東南亞國家的文化或時事嗎?您是如何看待這些國家的呢?當我們自身對東南亞國家的認識有所偏差或未能與時俱進時,我們也就很難帶領孩子共同進入東協的地理與歷史,眼裡只見西方卻不識近鄰,這對孩子的心胸與見識,肯定不是好事。 

女兒自小學開始,在她感情最親密的好友群裡,有男生也有女生,其中有好幾位同學的媽媽是新移民。等到她升上國中、高中以後,最要好的兩個摯交,也剛好都是媽媽來自越南的混血家庭。這兩個女孩個性活潑、大方、才華洋溢,並打破了「媽媽來自東南亞異國,在媽媽不會讀寫中文、無法陪讀的情況下,小孩學業成績一定比較落後」的刻板印象。她們和我的女兒一樣,一路就讀公立國小、公立國中,然後考上中山女高,一個熱愛打球和攝影、一個熱愛美術和音樂,經常和我的女兒分享她們媽媽在越南家鄉的生活,偶爾女兒回家會在餐桌上與我們閒聊好友與母親那些帶有異國色彩的生活小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在我心裡,只要是我女兒的好朋友,來我們家作客我也當寶貝一樣在招呼,因此我和這兩個孩子也不算陌生。 

前幾天女兒突然說:「小媛的媽媽要回越南七天去探望家人了!」這陣子正對越南料理產生濃厚興趣的我,聽到這消息,忍不住央求女兒可否幫我傳 Line 給小媛,如果方便的話,請她媽媽幫我帶一瓶以她在地眼光所認為最優質的越南魚露和新鮮胡椒粒。小媛回傳哈哈大笑圖,問:「阿姨,越南魚露和胡椒粒有什麼特別嗎?」我趕緊跟少女解釋,越南的胡椒產業和傳統釀造魚露可是聞名全世界,尤其是來自富國島的魚露,香港還有人形容它是「滴滴流金」呢!我可是心嚮往之,只嘆這樣的頂級魚露在台灣很難買到。小媛這才發現自己對她媽媽家鄉的風土餐桌故事,毫無概念,她說下次陪媽媽返鄉探望外公外婆時,一定要更用心去觀察、體驗媽媽成長地的生活與文化。 

我也提醒女兒別只把頭望向西方而忽略了亞洲其他國家,有機會的話,跟小媛學一點越南話。還有,她媽媽如果喜歡寫作的話,趕快把「第六屆移民工文學獎」的連結給她,移工文學獎的舉辦,顧名思義「是以新移民(外籍配偶)與移工(外籍勞工)為主體,所生產出來的文學」,小媛媽媽可以母語越南文書寫三千字以內作品,文體不限,小說散文都行,寫下她的生命經驗,在創作中抒發她的情感與記憶。 

 

尊重生命是能夠看到統計數字背後的人事物

當我們在跟孩子談「尊重生命」時,與孩子一起增進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不可省。根據教育部一○六學年度所做的調查統計,近十年國中小學生總數為一百八十萬人,新住民子女學生數則大約有十八點一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個孩子裡,就有一位孩子來自新住民家庭,這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一個族群真實的生命存在。我關心孩子的學校生活,就不能不注意到,在她們班級上,同學家庭背景的組合非常多元,同學的父母有醫生、律師、教師、小型企業負責人,也有上班族、藍領和中低收入戶。 

當時我發現孩子假日跑去死黨家玩,無意中吃到同學媽媽所煮的道地越南湯麵,滋味酸香好吃,魚露、檸檬與九層塔的搭配讓她讚不絕口,回家以後津津樂道不已,我感到驚喜。我從小就對族群融合有著包容的心,記得小學時我們家有兩間雅房租給來台北打工掙錢的原住民,私下提到房客時,媽媽有時會用「番仔」來稱謂他們,我隱約感到其中的歧視之意,我跟媽媽抗議「你不可以這樣叫他們」。童年階段我沒有機會認識或結交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同學,既然孩子現在最投緣的朋友裡有新住民子女,愛屋及烏,我認為她們不妨多花點時間去認識好友母親來自的國度,並鼓勵好友,把握機會去學習媽媽的家鄉語言如越南話和印尼話,那不僅是她們先天語言上的優勢,也能夠寬慰媽媽的思鄉情,讓媽媽感到不孤單。 

女兒國中好友小慧的母親,從越南偏遠山區嫁來台灣,小慧曾經陪媽媽回去越南家鄉好幾次,閒聊時她告訴我那迢遙的歸鄉路充滿了溫暖快樂的回憶。雖然她的越南語很破,和外公外婆阿姨舅舅對話時很卡,但越南鄉下自然、質樸、淳厚的環境,努力比手畫腳、增進溝通的熱情,各種陌生但異常美味的食物,以及媽媽因返鄉而不斷流露出來的笑容,在在使她感動難忘。倒是升上國中以後,因為補習、考試和旅費的關係,她已經好幾年沒能陪媽媽回越南的家了。 

我把網路上看到「新住民子女海外培力計畫,暑假出發,熱情徵件!」活動,透過 Line 傳給小慧。這是內政部移民署鼓勵新住民子女利用寒暑假回到(外)祖父母家進 行家庭生活、文化交流體驗與語言學習,只要是小學五年級以上的新住民子女家庭,都可以提出至少十四天的計畫來參加甄選,補助金額則依前往地區而定,最高每一個人可獲得台幣七萬元補助。我鼓勵小慧趕快和媽媽一起討論如何提案甄選回越南做文化交流,別錯過這很棒的機會。 

 

關心自已的孩子,也關心孩子的好友

小慧放學後馬上回傳 Line 給我,很開心地道謝,說她會好好研究活動簡章。如果您想和孩子透過繪本閱讀來認識新住民,我推薦《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這是兒童文學博士幸佳慧根據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的深度報導所寫的動人篇章,探討有一群在台灣出生、沒有台灣國籍的移工小孩,他們像是透明無色無味的存在,不能打疫苗、不能受教育、不能有身分證。面對這樣命運的孩子,除了任其身魂飄盪,我們國家在法令和政策上,應該要有修法的必要或探討,一如《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所說,但願能有更多人來一起關切移工家庭處境,但願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懂得尊重不同族群,從小就懂得關心其他兒童的基本人權。 
我和孩子們也因為閱讀這本繪本和《報導者》的深度報導,而試著去了解什麼叫做「屬人主義」和「屬地主義」,台灣目前所採取的屬人主義(血統主義),和美國所採取的屬地主義,有什麼樣的差異。 

我們因為孩子有緣結交了新住民子女為好友,因此而順勢踏上了認識東南亞國家文化之路,今年暑假女兒還計畫和小慧一起抱著吉他和提琴去報考街頭藝人證照呢。 

天真的友誼輝映著人性的純淨。關心自己的孩子,也關心孩子的好友,今年生日我因此多收到一張祝福的卡片,望著這孩子用原子筆速寫我的肖像優雅而美麗,我虛榮地呵呵笑,祝願她能順利通過「新住民子女海外培力計畫」,今年夏天一解她母親的鄉愁,回到越南體驗學習當地的文化。 

摘自  番紅花 《你可以跟孩子聊些什麼:新課綱上路,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每天二十分鐘,聊出思辨力與素養力!》/麥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瑞芳在地家庭 廖悅淑 新移民快速成長, 國際化從小在地生根 

吳鳳:這個世界很大,會英文不等於有國際觀 

Photo:Simon Maage

數位編輯: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