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評價」之中,不管正面或負面,都將使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信的人

我們從小就活在各種評價之中,像是「乖孩子」、「壞孩子」、「很會念書」、「體育很好」、「很笨」、「沒用」、「很溫柔」、「很壞」、「身材很好」、「很胖」等等,在各種方面被人所議論。而負面的評價是很傷人的。

文/ 水島廣子

在意「他人眼光」的原因來自於受到「小創傷」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只是在意的程度因人而異。「十分在意」和「不那麼在意」的人,兩者有著顯著的差別。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別呢?

很在意「他人眼光」的人,其共通點就是身邊有許多愛批評的人、容易擔心的人或管太多的人。

「你這樣做,別人會怎麼想?」

「你怎麼這麼沒用?」

「那個某某比你強多了。」

「為什麼不能做得再好一點?」

「都是你害的,事情才會變成這樣。」

類似這種話語,都是從比較親近的人口中說出來的。

我們從小就活在各種評價之中,像是「乖孩子」、「壞孩子」、「很會念書」、「體育很好」、「很笨」、「沒用」、「很溫柔」、「很壞」、「身材很好」、「很胖」等等,在各種方面被人所議論。

而負面的評價是很傷人的。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負面評價而覺得受傷,我稱之為「小創傷」(醫學上所謂的「創傷」,是以經歷悠關性命般的衝擊為前提,但在日常生活中就算被人說「你很胖」也不會危及性命,所以為了與原本的「創傷」做區別,本書將這種創傷稱為「小創傷」)。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小創傷」,但有些人是在充斥著「小創傷」的環境下長大的(依照情況不同,也有可能成為真的「創傷」)。

也有人身邊充斥著會帶來「小創傷」的人。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人因為無法安心呈現原本的自我,當然就會認為「所謂的他人是評價及傷害自己的存在」。

為了不被傷害,因而變得很在意「他人的眼光」。

就算周遭的人沒有直接帶來「小創傷」,但如果一直被提醒:「你這樣做別人會怎麼想?」那麼你自然也會將他人定義為可能傷害或評價自己的存在。

體驗過無數「小創傷」的人,因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吸收對自己的負面評價,當然沒有自信,認為他人的存在就是負面或有攻擊性的。為了不被傷害──也就是為了不想被別人貼上負面標籤,會掉入「在意他人眼光」的漩渦中。

這個漩渦是以「他人是評價及傷害自己的存在」為核心。如果想從這個漩渦中掙脫,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修正這個認知。

 

不是只給自己好評價就夠了,重點是「自己感覺很好」時,那種「喜歡自己」的情緒

有很多「小創傷」的人,應該是沒自信的人吧。這是理所當然的,對自己總是充滿「我真沒用」的負面評價,感覺絕對不會是好的。「我真沒用」就是種負面感受。

「所謂的自信,就是對自己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自信並不是訓練肌肉一樣可以「培養出來」的東西,自信是「在當下感受到」的東西。是在某個時刻的某個場合,對自己的感覺跟「有自信」、「沒自信」連結起來。也就是說,想要感覺自信,「首先要培養自信」這件事是不需要的,而是需要「隨著不同場合讓自己感覺變正向」

如果喜歡「別人眼中的自己」,那麼對自己的感覺也會變好吧。在這層意義上,「他人眼光」和「自信」也就沒有關係了。

這裡的重點是「喜歡自己」。並不是重視「我從別人那裡得到了正面的評價」,重點是「自己感覺很好」

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所謂的「喜歡自己」,也有的案例是「自己給自己正面的評價」。但這種做法並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做出評價」。

例如,覺得「很喜歡今天自己的髮型」,可能是自己這個評價者給了「今天的髮型」正面評價;在這種時候,如果出現了另一個髮型更好看的人,那這種「喜歡」就會被顛覆了。因為評價是相對的。

另一方面,如果不在意評價、單純只是滿足於今天的自己,就算出現了髮型更好看的人,也不會受到對方多大的影響。因為「滿足的感受」是不容易動搖的。

「自己感覺很好」時,那種「喜歡自己」的情緒,是不會被小事所左右的。

 

摘自 水島廣子《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他們喜歡酸你,是因為他們有問題!遠離惱人的負面攻擊,找回不再被人際關係傷害的自己》/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成長的路很漫長,但只要有信心一直往前走,相信孩子一定會找到他自己的方向

父母可以是孩子背後支持的力量,但他的未來要自己負責,只有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

 

Photo:Positive_Images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