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感受到」的,能夠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心情」,才是真正的自信

所謂的「自信」,是指能夠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心情」。當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正向,我們便會產生自信。「我這樣就可以了」,就是自信真正的意義。

文/ 水島廣子

越在意「他人眼光」就會越沒自信

「在意『他人眼光』的心情」和「自信」有很密切的關聯。

有自信的人,一定不會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正是因為沒有自信,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此越是在意「他人眼光」,會越缺乏自信。

我來說明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在意「他人眼光」,就是把自己當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也就是說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全部視為自身的價值。

把自己視為「砧板上的魚肉」,實在是件非常無力的事。因為一旦如此,就不會產生自信。

也許你會因為旁人對你做出正面評價而感覺良好,但只要評價的主體是旁人,那就不是真的。在得到好的評價之後,你反而會產生「下一次也要得到好評價」的壓力,而且如果出現了「比自己還優秀的存在」,對方的注意力就會轉移走了。

「砧板上的魚肉」無法控制一切,只能對評價拚命忍耐,是相當無力的存在。

只要你全盤接受旁人的評價,變成「砧板上的魚肉」,就不會產生自信。

 

真正的「自信」是能夠自我肯定

「只要培養自信就好了」這句話中的「自信」,在大家的印象中像是種安然不動的東西,一旦獲得之後,便不會受到枝微末節的小事動搖。

此外,自信也帶有「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的印象。感覺好像只要有了自信,與他人相處時就能從容大方。

這樣看來,所謂的「自信」看起來似乎像是某種「東西」。就像做了肌力訓練,便可以承受負荷重物一樣的感覺。

然而實際上,自信並不是這樣的東西。

所謂的「自信」,是指能夠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心情」。

當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正向,我們便會產生自信。

「我這樣就可以了」,就是自信真正的意義。但當對自己的感覺負面時,就會覺得「沒有自信」。

也就是說,所謂的「沒有自信」,並不是「實際的自己如何」,而是「對自己的感覺如何」。

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就算是達成了同樣的目標,有的人會對這樣的自己感到自信,有的人則無法。

「明明長得這麼漂亮,工作能力又強,怎麼她對自己還是一點自信也沒有?」時常可以見到有人抱持著這樣的疑問,這正是「自信」與「對自己的感受」不同的狀況。

自信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感受到」的。能夠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心情」,才是真正的自信。

 

摘自 水島廣子《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他們喜歡酸你,是因為他們有問題!遠離惱人的負面攻擊,找回不再被人際關係傷害的自己》/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成長的路很漫長,但只要有信心一直往前走,相信孩子一定會找到他自己的方向

父母可以是孩子背後支持的力量,但他的未來要自己負責,只有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

 

Photo:huweijie07170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