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學」創辦人何凱成: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

美國把運動視為教育的一環,藉此培養優秀人才與領導者,九成企業CEO都是運動校隊出身。但台灣乃至全亞洲的教育,把運動與學業分開,只看重學業成績 。球學聯盟在做的,就是要改變台灣如此極端的教育觀念。我們給升學型學校的學生更多接觸運動、上場磨練的機會,讓他們體會運動帶來的益處...

「球學」創辦人何凱成,是台灣人打美式足球的唯一名人,並憑藉這項運動,申請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畢業時還有兩大銀行高薪工作向他招手。他藉由組織聯盟,讓更多人重視運動教育。他選擇返台創業的動機,是自己的故事,一段因運動改變破碎人生的成長經歷。

 

害怕回家的孩子 在球場找到歸屬感 

何凱成讀國中以前,都在台灣生活。媽媽在生下他不久,就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症(一般多稱為「精神分裂」)。爸爸因忙於工作,與媽媽關係疏離,後來也分居。他與姊姊大部份時間與爸爸同住,直到讀小四,已罹患肝癌數年的爸爸病情惡化,姊弟倆才搬到媽媽家。 

「媽媽一發病,就會破口大罵、亂砸東西,我和姊姊每天都很害怕,」何凱成說,媽媽的病況不穩定,讓他無奈又恐懼,放學後都不想太早回家。運動,成了他心靈的重要依託。 

他讀國小時成績不好,數學常考不及格,但運動方面很有天賦。不只加入學校籃球隊,放學後也常到公園找比自己年紀大的球友比賽。大人看到他的表現,常鼓勵他長大當「國手」。球場對他而言,就像他的第二個家。 

他說:「每個人都需要的認同與歸屬感,我很幸運在球場上找到了。如果沒有打球,我想我可能真的完蛋了。」

 

家庭變故 開啟美國新生活 

小六那年,爸爸病重住院,住在美國的大姑姑也返台幫忙照顧。但爸爸還是不敵病魔離世,媽媽因打擊太大,住進療養院。 

大姑姑已有三個孩子,仍依照爸爸遺願收養何凱成與姊姊。不過,必須要媽媽簽字同意放棄監護權,才能完成收養程序,帶他們到美國生活。 

後來何凱成聽姑姑轉述,姑姑到醫院找媽媽時,兩人都哭了。因為媽媽很清楚,自己沒辦法照顧好孩子,只是這一簽,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孩子?但基於對孩子的愛,還是選擇放手。

 

一句英文都不會 靠運動融入校園生活 

何凱成到美國沒多久,就進入當地中學就讀。因為台美教育的差異,在台灣是「數學白癡」的他,到了美國竟被當成「數學天才」,學習上的最大難關,是英文不通。 

當年台灣小學普遍沒教英文,何凱成才剛讀國中一年級,只學了26個英文字母就到美國,每天上課都像「鴨子聽雷」,日子很難熬。 

但他明白,是爸爸的犧牲與媽媽的放手,他才有機會到美國學習與發展,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他隨身攜帶電子辭典與筆記本,遇到不懂的單字就抄下來查意思,學會的單字也越來越多。  

除了要克服「菜」英文,身為校園裡唯一的華人,何凱成還得面對種族與文化上的隔閡。 

「我的英文很差,但很會打籃球。我想著,一定要在球場上讓大家『好看』,」何凱成說,一開始打球,沒有同學想和他同隊,但在場上,他瘋狂展現球技,誰也阻擋不了他上籃得分,「當同學看見我的運動實力與無畏,甚至在面對歧視言語時還能自我解嘲,我就不再只是他們的『亞洲同學』,而是一個真正的朋友與好隊友了。」

 

美式足球一戰成名 獲頂尖學府門票 

中學體育老師看見何凱成的潛力,邀請他加入球隊。他在籃球隊、美式足球隊與田徑隊裡的表現都很亮眼。其中,美式足球更翻轉了他的人生。 

加入美式足球隊後,教練指定何凱成擔任跑鋒(Running Back)。12年級時,一場與全區域最強校隊的對決,他一再突破包圍達陣得分,幫助球隊取得勝利,也成為打破球隊多年輸球魔咒的靈魂人物。 

賽季結束後,他剪輯自己的球賽影片,連同申請入學資料寄到多所提供體育獎學金的大學。儘管SAT(學術水準測驗考試)成績不是頂尖,但哈佛大學看到他在美式足球上的優異表現,願意送他多讀一年高中(也就是13年級,PG,postgraduate at Avon old farms)、加強語文能力,最終他成功申請到全額獎學金入學,也減輕姑姑、姑丈的負擔。 

在亞洲家長眼中,美式足球是很暴力的運動,大多不會讓孩子參加如此危險的活動。但何凱成到了美國,沒有爸媽幫忙做決定,最先參加的運動就是美式足球,還因此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他感性地說:「現在回想,爸媽很早就不在我身邊,是上天給我的祝福。我必須快速長大、學習承擔,也學習認識並相信自己。」

 

從運動中成長,確立未來志向 

何凱成說,參加球隊的日子,並非一帆風順。但每一次挫折,都讓他學會很多人生課題。 

10年級時,他在各個球隊裡擔任先發,卻因一場籃球賽造成「膝蓋十字韌帶斷裂」,幾乎宣告運動生涯結束。他花了一年半時間復健,過程之苦非一般人能想像,但復出後表現更勝以往,眾人也跌破眼鏡。傷後,他更能體會尼采所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其中真義。 

大學時期,雖曾帶領球隊拿下長春藤聯盟冠軍,但因時常受傷,教練評估他穩定性欠佳,而坐了好一陣子冷板凳。好不容易重回先發,大四賽季結束前又扭傷腳,無法再上場。在場邊的日子,他才明白,球隊是一個團隊,無論先發或替補,每個人都有其角色與價值。就算不能上場,他也一樣全副武裝,在場邊為大家加油助陣,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球隊。 

他說:「運動教會了我團隊合作、領導能力與紀律,更重要的,我學會在挫敗中站起來。當一個人遭遇患難可以勇敢面對並重新振作,他終有一天會成功。」 

在運動中獲益良多的他,開始思考:將來如能回到亞洲,讓更多人體會到運動的好處,會是多麼有意義的事?

哈佛畢業後,他毅然放棄摩根史坦利、美聯(Wachovia)兩大銀行的工作邀約,選擇加入薪水只有銀行工作一半的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並派駐到北京,負責在大陸推廣美式足球。兩年後,他回到台灣,除了想多陪媽媽,也想開創與運動教育相關的事業。 

 

堅持做對的事,改變就會發生 

為了創業,何凱成投入所有積蓄,但錢很快燒完,公司也因現實因素一再出現危機。所幸,有許多人的幫忙與資金挹注,讓他持續追求夢想。例如富邦育樂總經理蔡承儒除了是投資人,也曾介紹何凱成當富邦勇士隊的體能訓練師,讓他有穩定收入支付公司開銷;大學好友、NBA現任球星林書豪也有投資,還曾遞給何凱成一張支票,沒有附帶條件,只因相信他「正在做對的事」。 

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NBA布魯克林籃網隊老闆蔡崇信,在網路上看到何凱成的故事,主動聯繫他,並以個人名義投資100萬美元。 

何凱成還提到,有好幾位工作同伴從公司創立初期就加入,就算沒薪水領也力挺到底。他除了感激,也深刻體會到,「堅持做對的事,就會吸引更多人認同你的理念,一起讓這件事成真」。 

 

用運動扭轉台灣教育觀念

2013年,何凱成創立「球學」,立志要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

初期,主要建置學生運動員比賽影片資料庫,成功送了好幾位學生球員出國讀書。後來也做全台高中籃球賽直播,台灣Yahoo奇摩、大陸鬥魚TV等影音平台都上門購買影片版權。不過,籃球賽都辦在校外,球員常得到外縣市參賽,學生、家長想到現場支持都難,且很多比賽場館設計不良,也無法吸引球迷進場。他們轉播的比賽,現場觀眾與線上觀看人數都不足,與影音平台的合作也結束。 

想改變現況,得自己辦比賽。2016年起,球學陸續辦了三次邀請賽,幫助學校化被動為主動,積極主導賽事,甚至還能獲利。但是,這樣的成果仍與夢想有段距離,球學決定自組聯盟、辦球賽。 

球學聯盟與大眾熟悉的HBL高中籃球聯賽有許多不同,例如採取區域性主客場賽制,讓同一區的學校互訪、對戰;以往球賽舉辦期間很短且賽程密集,聯盟的賽季則長達5個月,且比賽都在非上課時段;還讓學生負責直播、主持、活動表演等工作,讓比賽不再只是球隊的事。 

聯盟還設下學業成績門檻,球員的成績未達標準就禁賽,目的正是希望運動與課業能均衡發展。 

第一屆球學聯盟參賽學校涵蓋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彰化與高雄等地,不只有傳統運動名校,不少明星高中也參加。看到第一屆聯盟圓滿落幕,新竹、台南、宜蘭、台東等地的學校也陸續加入聯盟。另外,聯盟也因有了電視轉播版權費用與多家廠商的贊助,已開始獲利。 

2018年10月,第一屆「球學聯盟」開打。這是亞洲第一個校園區域運動聯盟,採取區域性主客場賽制,讓賽事走進校園,著重在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參與率。還設下學業成績門檻,球員未達標就禁賽,力求運動與學業均衡發展。 

聯盟吸引全台27所學校加入,歷經5個月廝殺,最終在2019年4月,由中正高中主場,對戰彰化高中爭奪冠亞軍。主場的中正高中幾乎全體總動員,出動校內社團、儀隊擔綱活動表演,師生與家長也穿著同樣的T恤到場應援,最終中正贏得總冠軍。 

這場比賽吸引多家媒體採訪,大陸直播平台「中國體育」也加人線上轉播,還有知名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等廠商贊助,各界名人也到場觀賽。以往在國外才看得到的「校園瘋(Pep Rally)」景象,如今也在台灣熱血上演。 

 

何凱成(Cheng Ho) 

1987年出生 

哈佛大學經濟學士學位,輔修心理系 

哈佛美式足球校隊跑鋒,曾帶領球隊拿下長春藤聯盟冠軍。 

「球學」(CHOXUE)公司創辦人、執行長。2018年成立亞洲第一個校園區域性運動聯盟,成立主旨在讓亞洲組織型運動參與率從1%提升到50%。 

著有《球學:哈佛跑鋒何凱成翻轉教育》(天下文化出版)

 

運動與學業可以並重?何凱成這樣說: 

我在台灣與美國都讀過書,看到兩個很不同的教育生態。美國把運動視為教育的一環,藉此培養優秀人才與領導者,九成企業CEO都是運動校隊出身。但台灣乃至全亞洲的教育,把運動與學業分開,只看重學業成績,大部分學生都只忙著讀書、沒時間運動。 

球學聯盟在做的,就是要改變台灣如此極端的教育觀念。我們給升學型學校的學生更多接觸運動、上場磨練的機會,讓他們體會運動帶來的益處;對於每天花8、9小時練球的體育班學生,我們則要他們減少訓練、多讀書。其實大多數的亞洲運動員都是訓練過度,這對運動生涯是很大的折損。 

過去一年,聯盟裡有100多位球員,因為學業成績不符合標準遭到禁賽。但三個月後,超過6成的球員成績大幅提升、重回球場。還有學生的數學成績從8分躍升到70分,進步之大,連他自己都嚇一跳。證明運動與學業並重發展,是能讓課業與球技一起進步的。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球學:運動不是讓孩子「動」起來而已

借鏡德國的自律教育:追求自我實現,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

攝影:關立衡

數位編輯: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6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