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緊扣生活,養成好習慣

沒有孩子不愛玩,把孩子生活中缺乏自律的事變成遊戲,是最快提升孩子動機和主動參與的方式。久而久之變習慣,就能養成自律性。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請孩子刷牙、寫功課,孩子拖拖拉拉;但一聽到「我們來玩……」反應馬上不一樣?

去年《紐約時報》引述一份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研究報告指出:「玩,發自孩子的內在動機、激發孩子積極參與、並從探索中獲得喜悅。」既然如此,孩子有沒有可能從玩的過程中,培養自律性?

美國密西根大學兒童認知發展博士葛溫.德沃爾(Gwen Dewar)認為:「任何時候我們邀請孩子跟著規則玩遊戲,就是在幫助他們練習自我控管能力。」

紐約大學幼教碩士、前寶血幼兒園園長何翩翩指出:「遊戲教自律的好處是,孩子可以獲得正向回饋──成就感就是自律的動機。」
以大人常跟孩子玩的遊戲「老師說」為例。傳統玩法是「老師說摸頭,孩子就要跟著摸頭」,這是讓孩子練習跟著指令做。
相同的遊戲如果「逆向操作」、改變規則,可以變得更好玩。例如,遊戲規則換成「老師說摸頭,孩子不能跟著摸頭」,訓練孩子克制衝動、再進行動作。

 

把缺乏自律的事變成遊戲

目前國內的自律遊戲比較少,不過從事兒童職能治療工作長達20多年的張旭鎧(阿鎧老師),則相當擅長以遊戲帶孩子。他認為:「針對衝動性控制的訓練,目標比較偏向讓孩子遵守規則。但孩子不見得會知道,什麼時間該刷牙、睡覺。」張旭鎧強調:「孩子哪件事缺乏自律,就把哪件事變成遊戲,這是最快提升孩子動機和主動參與的方式。久而久之變習慣,就能養成孩子自律。」

張旭鎧也指出,藉由遊戲教自律,不分年齡、時間、次數。加入時間限制就變「他律」,有壓力孩子就不想玩了。只要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玩,適時調整遊戲難易度、增加挑戰性,讓孩子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就是最好的獎勵。父母不用太過拘泥於「遊戲的形式」,因為「只要孩子覺得好玩就是遊戲。」

針對父母常面臨的孩子自律問題,張旭鎧將自律表現統整為時間管理、責任感,和人際關係三大範疇,並提出具體方法。

 

 

時間管理遊戲1:倒數計時

情境:媽媽預告1分鐘後要出門,但是孩子繼續玩自己的,或是動作慢吞吞。

遊戲目標:教孩子認識秒和分的概念、感受1分鐘是長還短。

適合年齡:3~4歲(開始認識時鐘就可以玩)。

準備道具:碼表、小時鐘。

何時進行:隨時隨地。等車、等紅綠燈,都能玩。

玩法:

1. 給孩子看小時鐘上的秒針,熟悉每1秒鐘的間隔有多大,抓一下每秒的節奏。

2. 收起時鐘,拿出碼表,請孩子閉上眼睛,父母和孩子比賽誰先數到1分鐘。

3. 孩子開始數,數到1分鐘,大人按下碼表。

4. 孩子睜開眼睛,看看數到的數字和碼表是否一致。

進階版:父母發現給孩子時間限定後,孩子動作可以加快,遊戲就能拉長到3分鐘、5分鐘……以此類推。

小提醒: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賽倒數,增加趣味。

 

時間管理遊戲2:生活作息表

情境:父母請孩子做什麼孩子都不願配合,而且動作慢吞吞。

遊戲目標:引導孩子規劃時間、安排生活、規律作息。

適合年齡:10~11歲(開始學習安排時間就能玩)。

準備道具:A3圖畫紙、各式顏色筆(依孩子喜好)、尺、貼紙。

玩法:

1.讓孩子先以「日」為單位,設計表格。或是利用電腦,孩子發想、父母幫忙繪表、列印出來也可以。只要看得懂,表格形式不限。

2.請孩子自行編排計畫表。在空格裡填入要做的事、想做的事,最後將整張表填滿。

進階版:

1.父母故意把行程順序放錯,例如「睡覺」放在「洗澡」前,讓孩子自己發現,增添趣味,也能訓練孩子下次更仔細檢查。

2.和孩子討論計畫表編排順序。例如「運動完再寫數學可以嗎?」

3.編排前父母先拋出問題:「這週有沒有事情需要先完成呢?」引導孩子思考排序。

小提醒:

1.只要孩子有意願,生活大小事都能做成計畫表。

2.孩子編排順序若不恰當,父母別急著糾正。如果影響不大,下次討論時由父母引導、孩子自己檢討、父母給建議、讓孩子自己調整,避免降低孩子執行動力。

3.執行計畫表先從「日」開始、再進入「週」。慢慢進階。

4.生活中現有的材料都能製作計畫表。例如白板、便利貼,讓孩子發揮創意。

 

責任感遊戲1:牙膏猜猜樂

情境:媽媽催促孩子刷牙。孩子正在玩的事情被中斷,刷牙本身又很枯燥,孩子更不愛刷牙了。

遊戲目標:讓孩子主動刷牙、訓練孩子規律的做該做的事。

適合年齡:2~3歲(聽得懂話就能玩)。

準備道具:不同口味的牙膏數條、可愛牙刷數把。

玩法:

1.請孩子任選喜歡的牙膏口味開始刷牙。刷完之後吐一口氣讓爸媽聞,猜孩子剛剛用了什麼口味的牙膏。

2.爸媽看狀況決定當天要猜錯還是猜對,增加趣味。

進階版:

1.讓孩子混兩種口味的牙膏。爸媽猜是哪兩種口味。

2.讓孩子任選牙刷使用,爸媽猜猜用了哪一支。

3.帶進時間觀念,告訴孩子什麼時間點該刷牙?飯後?睡前?洗澡後?

小提醒:

1.父母可以訂時間限制,超過就不能玩,並告訴孩子,不刷牙時父母的態度。

2.父母請不要太認真,例如跟孩子爭辯哪個口味的牙膏才正確。有達到孩子刷牙的目的就好。

3.遊戲卡關時,試試讓孩子跟著你一起買牙膏牙刷,參與意見。

 

責任感遊戲2:一字一休

情境:孩子老是不愛做功課,媽媽三請四催還是不去寫。

遊戲目標:主動寫功課、思考如何有效率的完成作業、時間管理。

適合年齡:6~7歲(開始上小學、學寫字就能玩)

玩法:

1.請孩子開始寫字。寫一個字,就可以休息1分鐘。

2.父母從孩子寫完一個字放下筆開始,計時1分鐘。1分鐘到了,請孩子回座位。

進階版:當孩子反映1分鐘休息時間太短了,帶孩子思考,該怎麼辦?慢慢把時間延長到2分鐘、3分鐘……以此類推。

小提醒:若孩子為了爭取更多休息時間,主動提議寫完一行再休息、全部寫完再休息,代表孩子對於時間控管已經有概念了。

 

人際關係遊戲:禮貌收集機

情境:孩子見到阿姨、叔叔不主動打招呼,有時候也不太清楚如何稱呼對方。

遊戲目標:主動打招呼、幫助孩子更留意打招呼使用的字句。

適合年齡:5~6歲。

玩法:

1.請孩子今天試著記憶和誰打了招呼、打招呼的內容是什麼、如何稱呼對方。

2.父母以口語或畫圖方式,帶孩子回顧一整天下來打招呼的對象和內容。

進階版:進入小學,開始請孩子帶著筆記本,收集並紀錄一天當中的「打招呼」內容。

小提醒:每個孩子的氣質都不同,有些孩子開口較難。學齡前孩子的父母可以多給口頭獎勵。另外,他人給予孩子的回饋,也是一種成就感和動力。

 

Photo:Victoria_Borodinova , CC Licensed.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6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