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MIT和哈佛的兒子,律師爸爸林春發:當孩子的推進器,而不是開路先鋒,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念書是自己的事」

林柏翰與林晉毅兩兄弟,前後同時被美國名校和台灣的醫學系錄取,傳為佳話。林春發與太太許雅慧開放的態度,是教育研究中「民主型教養」的經典。他們教養孩子的心法是什麼?

五月大學申請放榜,嘉義高中平靜的校園頓時變得熱鬧。創校95年以來,首度出現應屆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就讀科學班的林晉毅同時被陽明大學醫學系錄取,優異的表現令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三年前,林晉毅的哥哥林柏翰也寫下嘉中的紀錄,首位應屆考取麻省理工學院(MIT)、同時考上台大醫學系,目前就讀MIT大三、雙主修電腦科學與生物工程。兄弟倆前後同時被美國名校和台灣的醫學系錄取,傳為佳話。

兄弟倆的爸爸林春發是執業律師,小兒子錄取哈佛之後,好多人向他請教教養孩子的方法。林春發開玩笑的說:「教養業務好像比法律業務更熱門一些。」

兄弟倆的求學路有許多共同點:國中念數理資優班、高中念科學班,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中研院的培訓計畫等,展現出高度的科學天賦和興趣。但深入訪談林春發和太太許雅慧後發現,父母並沒有相關的科學背景,「在孩子參加國際奧林匹亞之前,完全不知道奧林匹亞是什麼。」令人格外好奇,究竟他們如何培養出兩個如此優秀的孩子?林春發夫妻分享幾個他們教養孩子的重點心法:
 

心法1. 觀察孩子的興趣,投其所好

許雅慧觀察,哥哥林柏翰好奇心重、喜歡動手拆解玩具,後來家裡有報廢的電器用品就丟給林柏翰拆開研究。假日時全家常往戶外跑,林柏翰對昆蟲和花花草草很感興趣,會近距離觀察。這些都啟蒙了他對生物和科學的興趣。

《未來Family》越洋採訪林柏翰,他表示:「興趣和天分兩者相輔相成。有天分的話學得快,表現比別人更好,也因此益發有興趣,帶來正向循環的效果。」小時候媽媽帶他去圖書館借書,會鼓勵他:「自然科學的書很有趣,要不要借回去看看?」他愈看愈有興趣。


心法2. 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孩子3、4歲時,許雅慧每天說故事給孩子聽、陪他們閱讀。大一點之後,帶他們到文化中心圖書館,待一整個下午,讓他們自己選想看的書。除此之外,他們也大量借閱學校及圖書館的書,多方涉獵。小學中年級時看了非常多的書,自然科學、文學、武俠小說都看,題材不設限,增廣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

許雅慧表示,大量閱讀的效果在日後的求學過程中顯現出來,孩子們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於未曾接觸的學科,自學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父母能夠教孩子的有限,而他們從書本中看到的高度和吸收的養分,能讓他們在未來受用無窮。」
 

心法3. 讓孩子知道念書是自己的事

許雅慧指出,孩子念小學時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知道讀書是自己的事。」小學時,父母要花費較多時間和心力關注功課,國中後就不用再管功課了,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心理的支持和情緒的輔導。

但「不管功課」並不是指完全撒手不管。孩子補數學和自然,許雅慧會找資源、幫他們找老師,會關心孩子們上得怎麼樣、課程內容會不會太難或太簡單、有沒有學到東西。「至於要怎麼讀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不過,許雅慧對成績還是會要求。
 

心法4. 成績好,可獲得更多資源

許雅慧認為,成績對一個學生來說很重要,「在中學以後,優秀的成績能夠讓孩子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林柏翰國中參加科展,都獲得嘉義市第一名;國二時獲得學校推派參加「國中科學奧林匹亞」,全國錄取30幾位國中生、進入國手選訓營,角逐國手的資格。林柏翰才發現,原來在嘉義之外,有這麼多厲害的高手。而這也是許雅慧夫妻倆第一次認識什麼是奧林匹亞比賽。

林春發指出,參加國中科奧對兒子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為期半年的培訓時間學到很多的東西。這一年林柏翰雖然未入選國手,但爸媽不斷鼓勵他:「參加國中科奧真的很棒,政府出錢、教你這麼多東西。」國三他捲土重來,終於獲選國家代表隊,高一時代表台灣到印度參加「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15歲以下學生參與的國際科學比賽,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的其中之一),獲得金牌。

林柏翰表示,之所以能一路堅持,除了有目標、高度興趣之外,同儕間的鼓勵和扶持也很重要。他說:「選訓營認識的同學,大家會互相鼓勵、問最近做什麼好玩的。」這些因素發揮綜效,有助於達成目標。


鼓勵孩子嘗試、接受挑戰

送孩子出國,原本不在他們的規劃裡。但林春發總是鼓勵孩子嘗試、接受挑戰,「有機會就去拚,拚到了就是你的;拚不到,你也學到一個經驗。」只要敢闖,沒有非得國內或國外的限制。

從決定申請到送件截止,只有短短四個月時間,時間緊迫。林柏翰除了趕緊考托福、SAT/ACT,整個申請過程全部自己來。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不錯,但委託代辦申請國外大學費用動輒二、三十萬起跳。許雅慧跟兒子說,家裡沒有這筆預算,鼓勵他自己申請,「如果你有辦法靠自己把這些文件都準備好,我們也才相信你有辦法在國外獨立生活。」

林柏翰形容:「爸媽總是扮演『推進器』,而非『開路先鋒』的角色。」他們不會幫孩子做決定,只會幫忙分析利弊得失,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他們不會過度介入或強迫我,所以我也很願意聽他們的建議。」

訪談下來發現,林家父母開放的態度,可說是教育研究中「民主型教養」的經典,全力支持孩子的發展。

 

 

爸媽是孩子挫折時的最佳浮力

兩個小孩求學看似一帆風順,其實也曾遭遇挫折。

林柏翰高二時已是生物奧林匹亞的國手、也是物奧國手備取。但在參加彰雲嘉區物理學科能力競賽時,只得到第六名、進不了全國賽,回家後躲在被窩裡痛哭。許雅慧把他從棉被裡拉出來,告訴他該吃飯還是要吃飯、該上課還是要上課,不要因一次比賽失利被打敗、失去信心。

許雅慧說:「父母在孩子面臨低潮或挫折時,要適時給予鼓勵和支持。」

林晉毅在接到部分美國大學的拒絕信時,也是非常傷心。許雅慧安慰他:「我們的眼淚一樣,媽媽懂你的感傷。」許雅慧形容:,「當孩子陷在低潮,如同即將溺水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浮力!」

林柏翰說,第一年在MIT念書不太習慣,有時會想家,緊密的家庭關係給他很大的支持力量。每週固定視訊通話,「能夠看到爸媽和弟弟,和他們講講話,帶給我很大的慰藉。有時一家人三方視訊、四方視訊,滿有趣的。」

 

林春發一家小檔案----

爸爸林春發,執業律師、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

媽媽許雅慧,家庭主婦,有時兼任法律事務所助理。

大兒子林柏翰,1998年次,嘉中首位應屆錄取MIT,目前就讀MIT大三。2013年「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金牌;2015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金牌;2015年「國際物理奧林匹亞」國手備取第一。

小兒子林晉毅,2000年次,嘉中首位應屆錄取哈佛大學,生物奧林匹亞的選訓營。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6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