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讚揚與責備要拿捏妥當,表揚應占六成,讓孩子始終看到自己鮮亮和積極的一面

一般來說,讚揚與責備兩者以六比四為宜,表揚占六成,讓孩子始終看到自己鮮亮和積極的一面。當然,這也不能過於機械性,因事與因時而定。特別不能當眾責罵,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效果必定適得其反。

對於今日的父母來說,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為了培養孩子,在各方面都願意全力以赴。問題在於父母不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讓期望落空。培養孩子興趣的關鍵,在於發現然後提供必要的助力。

學習成績的確非常重要,特別在升學競爭相當激烈的當今社會,它畢竟是衡量一個學生學業水準的重要標準,也是決定孩子能否進一步深造或進入名校的必要條件。但是,父母如果持有過分重視智育的價值觀,一味只要學習成績,而忽視順勢而為地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並為此全力支持的話,那麼,孩子的專長會被埋沒,天才也許會變成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

當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學業成績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處理?大多數父母會不再支持孩子,要求孩子把精力全部放在學業上。假使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斯特瓦爾德的父親這樣做,就無法成就一位偉大科學家的兒子──一個天才化學家早在童年時就夭折了。這也是奧斯特瓦爾德父母不同於常人的成功親子教育。

 

啟發孩子的興趣,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善於「啟發興趣和愛好」,這是諾貝爾得獎者瑪麗.居禮的父母親子教育成功的關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瑪麗的父母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以自己的愛鄉土情懷和對知識的渴求,以自己作良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教育環境,使孩子們耳濡目染,受到薰陶。

在父母的影響下,瑪麗幼小的心田裡埋下了熱愛國家的種子,牢記父親的教導:「知識是壓迫者奪不走的東西」。就家庭環境來說,包括居住場所、文化氣氛以及父母的行為與人際關係等等,這些都是不明顯的教育因素,它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做父母的是要像瑪麗父母那樣,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其次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正氣、文化濃郁、人際間和諧溫馨的人文環境。

成就瑪麗的另一關鍵,由於瑪麗過度用功,導致健康出問題。父親安排她到鄉下叔叔那裡去住一段時間,以便休養恢復健康,也增長了不少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規律與愛護環境的相關知識。這趟旅程促成瑪麗更加為人類福祉提出貢獻,也更愛護環境。

瑪麗是一位聰慧的孩子,讓父母親感到欣慰。但瑪麗父母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決定不提前幾年讓瑪麗上學,就是擔心讓孩子過早地失去天真以及難以與同學合群。瑪麗父母這種作法,可以說是具有遠見親子教育典範。

 

為孩子創造一個精神生活環境,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培養獨立發展願望」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庫柏邁向成功的關鍵。小庫柏在范瑞福斯特夫婦家度過的兩年是他探究能量蓄積的兩年,為他之後探究能量發揮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養子創造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也許其他養父母都能做到。但范瑞福斯特夫婦的可貴之處在於,更注重為孩子創造一個精神生活環境,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精心教育孩子:

第一,自動自發學習。庫柏學習照相和洗照片遇到問題,範瑞福斯特沒有直接告訴他如何做,而是讓他自己廣泛閱讀,到書籍中去尋找答案。透過自己閱讀、思考、研究、實踐所得到的知識技能,要比獲取現成的知識技能印象深刻。范瑞福斯特對孩子實行的是啟發式教育,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知識技能。

第二、平等與寬容的態度。小庫柏在做科技小實驗、小製作時所惹出的小麻煩,老夫婦不僅不責怪他,反而熱情地鼓勵他,喜歡聽好話是孩子的天性。每當孩子取得成就後的鼓勵,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探索的積極性。

第三,失敗後的鼓勵。每當孩子失敗後的鼓勵,可以提高孩子再嘗試的勇氣和力量。范瑞福斯特夫婦正確地把握了孩子的心理特點,透過鼓勵、鼓勵再鼓勵,使庫柏在鼓勵中不斷地累積並發揮探索自然奧祕的能量。

一些父母對待孩子:一味表揚、誇獎,捨不得說一句稍重的話,生怕孩子受不了。或是無窮無盡的批評、埋怨,生怕孩子沉浸在讚揚聲中會造成傲慢。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有失偏頗。對於孩子來說,表揚與批評兩者都不可或缺,但應以表揚為主。

一般來說,讚揚與責備兩者以六比四為宜,表揚占六成,讓孩子始終看到自己鮮亮和積極的一面。當然,這也不能過於機械性,因事與因時而定。特別不能當眾責罵,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效果必定適得其反。

庫柏成名後回憶自己青少年時期經歷的一段話,值得每個父母省思:

「從孩子到長大成人的這個階段,是一個蓄積巨大能量的過程。如果父母總是壓制孩子的這種能量,……不僅會妨礙孩子蓄積能量,還會使孩子喪失自信。……凡是孩子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應讓他去做,這是他蓄積和發揮能量不可缺少的過程。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大有希望。

 

摘自 林仁和《寫給過度教養的一代:諾貝爾得獎者給父母的180個建議》/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成長的路很漫長,但只要有信心一直往前走,相信孩子一定會找到他自己的方向

父母可以是孩子背後支持的力量,但他的未來要自己負責,只有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

 

Photo:Boboshow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