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要記得,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日子還是要好好的過下去

關於離別、關於死亡,我們好像永遠也沒辦法做好準備,逝去的人不再,活下來的人,卻要懷抱著長久傷痛。而孩子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牽掛,如若到了那一天,先一步離開,真希望孩子能勇敢地度過,把自己照顧好。這一本書,是最深切的慈愛,即使是死亡,也不能阻隔的愛。

我離開的那天,大概會是像這樣⋯⋯

(電話鈴聲響起)

「她過世了。」

「好」

……

這種情形大概會持續好幾天,

所以妳最好離電話遠一點。

第6天:去二十四小時餐廳好好吃頓飯

妳現在需要一個好朋友,就算要立刻搭飛機來看妳也在所不惜的那種。告訴她妳需要什麼,請她聽妳說話,陪妳一起哭,天南地北地聊,或是就這樣靜靜坐著。

去妳最喜歡的二十四小時餐廳,吃個派,喝杯咖啡,聊一些跟死亡扯不上邊的事,或是直接告訴她失去我是什麼感覺。告訴她,我以前是怎麼讓妳發笑,或是怎樣把妳逼到快要抓狂。

沒有規則,沒有對錯,好朋友會懂的。而真正的好朋友會記得幫妳帶一盒面紙。妳沒必要獨自經歷這一切,現在不要,未來也不要。

 

第17天:點頭和微笑

妳會常聽到人們這樣說:

我可以體會妳有多難過。

時間會撫平一切。

她已經去了更好的地方。

一切都會沒事的。

她不會想看到妳這麼難過的。

到了這把年紀,至少她過得很充實。

 

拜託不要這樣回答:

(雖然我知道妳非常想)

天啊!你是我失散多年的兄弟嗎?不然你怎知道我有多難過?

到底需要多少時間?直到她又活過來的那一天嗎?

真的嗎?你憑什麼這麼肯定?

所以你願意簽名掛保證嗎?

你說的對,既然她永遠不會回家了,不如來開派對吧!

其實也還好,她不愛冒險,應該要再多活二十年才對。

 

第231天:慶祝妳的生日

直到這天來臨前,死亡對我來說沒什麼難的。我總是拿死亡開玩笑,表現得好像自

己很幽默的樣子。

但今天我做不到。

我不在了,沒辦法喚妳的名字。

我不在了,沒辦法送妳一張儲滿現金的禮物卡,上頭還有小黃金獵犬的圖案。

我覺得很抱歉,自己只能躺在墳墓裡,不能進廚房幫妳做一個糖霜蛋糕,不能給妳一個擁抱。我只能想像妳現在的心情。

這個生日對妳來說一定很不好過,但妳別忘了,死掉的是我,而妳還活著。在這一天,妳為我感到遺憾就夠了,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可悲。

感覺真是糟透了。

真希望我能陪在妳身邊。

 

第450天:照鏡子,用我看妳的方式看自己

有時候妳會忘記自己有多棒。

我真恨自己不能在妳身邊時常提醒妳。

總有一天妳會變老,

當妳回顧以前的照片,妳會看見自己有多美麗。

 

第2000天:做個好夢

我不是要偷窺,也不想打擾妳的生活,只是順道過去看看妳。妳醒來後可能會忘記我在夢中說過的話,但請試著留住這個夢的感覺。很久沒有唸妳要整理房間了,希望我的來訪能提醒妳,並且讓妳知道,我會永遠愛妳。

 

第14000天:別實現什麼遺願清單

會寫遺願清單的人,通常也比較愛現。他會不斷告訴朋友,自己去過哪些地方和做過哪些事。難道妳還想再聽他炫耀一次他的秘魯之旅?得了吧!

就算完成清單上所有項目,妳也只是把自己逼入死角。這麼說吧,完成清單,就代表妳可以去死了嗎?妳剩下的時間要做什麼呢?再列一張願望清單?

那些玩不起高級行程的人怎麼辦?難道他們只能列一張比較遜的清單,像是「有一天我想拜訪奧勒岡的比佛頓市」?

坐下來讀一本好書,喝杯茶,和妳一起散步,才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比親眼看見泰姬瑪哈陵,或是坐船遊覽挪威峽灣,或是去瑞士滑雪更好。

我們並肩坐著,隨便閒聊日常瑣事,那才是我真正想念的。

「最好別實現」清單

  • 遺願清單
  • 替爛人工作,或是和爛人一起工作
  • 自我厭惡
  • 優柔寡斷
  • 不敢說出真畫
  • 心懷惡意
  • 老師跟別人起衝突
  • 結交酒肉朋友浪費生命
  • 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第20000天:籌備一場理想的死亡

我們一生都在籌劃,婚禮、生日派對、早午餐、紀念日、休假、旅行、家庭聚會、浪漫的週末,為什麼最後就停下來了呢?花點時間想想妳要用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吧。

到了那個時候,妳會在哪裡?穿什麼衣服?跟誰在一起?有好聽的音樂嗎?到時會發生什麼事?或者妳希望會發生什麼事?

請謹記在心,無論妳身邊有多少人陪伴,

到最後都只有妳自己一個人面對死亡。

這是妳的個人秀。

摘自  蘇西.霍普金斯《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三采文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要害怕跟孩子談「死亡」,陪著孩子一起擁有面對人生的勇氣

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

Photo:pexel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