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小學重態度,中學重品性、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選擇|2019未來教育國際論壇新北場

108課綱上路,臺灣教育正在與世界接軌,然而改變是巨大的,而未來是未知的,為了協助身在其中的校長、老師與父母們更了解世界的教育趨勢,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及教育夥伴tutorJr、未來教育發展協會,於6/3(一)在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共同舉辦2019未來教育國際論壇「未來已來,改變看得見」。

【2019未來教育國際論壇】新北場
接軌矽谷創新學校與臺灣教育現場

108課綱上路,臺灣教育正在與世界接軌,然而改變是巨大的,而未來是未知的,為了協助身在其中的校長、老師與父母們更了解世界的教育趨勢,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及教育夥伴tutorJr、未來教育發展協會,於6/3(一)在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共同舉辦2019未來教育國際論壇「未來已來,改變看得見」

 

 ↑現場湧入540位老師、家長、關心教育的夥伴

上午的論壇,邀請全美前1%的創新學校:Bullis Charter School(BCS)創校負責人 Wanny Hersey分享如何利用主題式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跨領域自主學習意識。而接下來的臺灣教育現場,分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以大腦神經專業告訴父母與家長,孩子不一定要贏在第一步,但是可以贏在轉折點。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柯華葳分析數位學習的與自主學習的意義,未來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 tutorJr總經理黃嘉琦分享了科技賦能教育的現況,藉由Big Data、臉部辨識系統、VR與AR等AI技術,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不分科的跨領域全人教育,培養世界公民
Bullis Charter School(BCS)是一所位於矽谷的明星學校,這所學校以抽籤招生,錄取率僅千分之一,創校負責人Wanny Hersey說,創校時全校只有170名學生,而現在為了維持教育品質,學生人數每年維持在1000人,世界各地的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BCS就讀。BCS強調個人成長,老師並非站在講台上講課,而是不斷激勵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並盡情發展潛能。

Wanny Hersey此次受邀來台,正是因應108課綱將為臺灣帶來重大的教育改變,她分享道:「BCS的跨領域主題式教學對臺灣老師與父母來說可能相當陌生,但是BCS已經實行15年,結合STEAM教育出很多傑出的孩子。」

例如,一位八年級學生設計出測量海龜洄游的無線溫度測量計,目前已經運用在哥斯大黎加的海灘測量,並以一個高中生的身分教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生如何使用。一位重視氣候變遷的學生,可以對著研究氣候的專家侃侃而談他對全球氣候的觀察成果。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在「創業」課程上,也能學到成本、材質、原料、租金、中文宣傳,並與各種投資人接洽,站在使用者及投資人角度思考的同理心。

BCS藉由主題式教學,設定個人化學習與訂定個人目標,採用問題導向學習法,鼓勵孩子從生活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享受探索知識的過程,孩子在專題中學習全球素養,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養成能夠面對並願意解決地球永續生存的課題。

 

洪蘭:態度形成習慣,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件事

洪蘭教授在分享專題:「態度,在培養未來能力之前」時提到,大腦神經路線會因持續不斷的練習而變粗,1988年的實驗已經發現人是可以終身學習的,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可以再生。有一個實驗室比較兩位在英國已經駕駛45年的計程車司機和公車司機,公車司機不能任意改變路線,計程車司機則要因應客人要求隨時改變,在腦部影像比較中,計程車司空間記憶的海馬迴後端大了很多,表示大腦記憶是可以依靠後天的學習去改變。

邱吉爾、畢卡索、愛因斯坦、李光耀甚至有閱讀障礙,他們無法看,卻能聽,大腦記憶空間因為訓練,將視覺空間轉移給聽覺空間,一樣可以學習。態度即是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不斷反覆強調,不能靠演講或課程來培養,因為要反覆強調,所以訓練的壓力不可過重,過重就會難以持續,過輕則失去訓練的意義。

洪蘭教授說,「所以不要再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笨?」人的大腦會因為環境而不斷改變,每個人都是經驗的整合,家長與老師需要知道「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小學重態度,中學重品性、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選擇。因為教育沒有回頭路可走,所以家長老師的引導很重要,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地球的手。

 

柯華葳:謹慎評估進入數位學習的領域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柯華葳在「如何提升數位自學力?」的演講中談到,數位自學可以定義為「在網路上讀寫算、解決問題」,透過搜尋、瀏覽、整合的方式,網路資訊多元而豐富,如何選擇資訊、並判斷資訊將是數位學習首先會面對的問題。

柯教授說,「數位學習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她以國語實小五年級課程「火星人你好嗎?」為例,國語實小曾經在這一課試驗數位學習,學生們針對火星提出非常多的疑問,校長與老師發現,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讓孩子進入數位資訊海洋中學習,真假資訊和大量的資訊,考驗孩子判斷的能力,而非僅是複製貼上的動作,因此父母師長不能再有「討論3分鐘後說出答案」的觀念,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需要時間慢下來思考與判斷,網路世界非常快速,數位學習必須慢下來。

 

黃嘉琦:科技實現「因材施教」的理想
未來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 tutorJr總經理黃嘉琦說,「108課綱」與「2030雙語國家」是目前教育的兩大變動,然而教育中最困難、也是目前教育改革希望達到的,即是發現孩子的潛能。

發現孩子潛能,該如何因材施教,更是師長與父母的挑戰。在素養導向與雙語教學的變動下,若都變成孩子的補習項目,父母與孩子的壓力都很大。而素養,根本無法補習而學到。

透過科技的進步,Big Data、臉部辨識系統、VR與AR等AI技術可以創造「科技賦能教育」的環境,基礎知識被碎片化,孩子的學習反應也能被紀錄統計,老師開始能夠利用科技分析孩子的興趣與喜好,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學習,實現因材施教的理想。

在上午的論壇的演講中,可以發現時間與科技是現在教育者最重視的主題,借鏡國際教育趨勢,老師與家長也改變自己的思維,藉由科技與數位的力量,迎接未來教育的來臨。

 

※2019未來教育國際論壇台中場 延伸閱讀>>

未來世界會怎麼變,我們不知道,我們也不能給孩子答案,但我們能引導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以成績代表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教育該做的是讓孩子去做各種嘗試——失敗才會懂更多

數位編輯: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