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會更有溫度,「好好說話」是一門大人與孩子都必修的課題

隨著快速的年代,不論是文字或語言,溫和敦厚愈漸漸不復見。我們究竟想教給孩子的是什麼呢?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字,如果都帶著刺,或者得理不饒人,人的自省與寬容又會在哪裡呢?當我們和孩子在一起時,是否也會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呢

用愛心與人交談

隨著網路資訊充斥,不論是個人或新聞等貼文,常能觀見人性百態,有些狀況雖不一定發生在己身周遭,於是也就當作警惕或提醒,讓自己能有意識地生活著,形塑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前陣子在住家附近的早餐店用餐,這間早餐店的服務態度曾經耳聞負評,但始終不算自己目睹感受,加上因為餐點好吃,所以趁著這天早晨有個愉悅的閒暇時光,便獨自前往用餐。在點餐時,店家和原本排我前面的婆婆在款項上略有爭議,不清楚事情狀況的我,自然不便發表任何意見,但溫婉的婆婆最後默默離開;接著,換我點餐時,和闆娘交涉過程也發生數件不愉快的談話,印象最深的其中一件事是,當時我拿出悠遊卡欲支付費用,但怎麼刷卡還是刷不過,機器直發出嗶嗶聲,情況不得已且不願擔誤後方排隊人潮,我二話不說,直接拿出錢包準備取現金給闆娘,沒想到,闆娘此時追問:「我的機器早上已經刷過很多客人的卡片,就你的刷不過,你說,是你的卡片有問題吧?!」我看著她當時斜睨的眼神,心頭有許多感受,氣惱的感覺也是強烈的。


 

多一點愛心就少一點衝突

人與人間常有對話,我們跟孩子之間亦是,這兩天見一位資深中文老師在臉書貼文表示感慨,因為隨著快速的年代,不論是文字或語言,溫和敦厚愈漸漸不復見。我們究竟想教給孩子的是什麼呢?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字,如果都帶著刺,或者得理不饒人,人的自省與寬容又會在哪裡呢?當我們和孩子在一起時,是否也會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呢?記得看過一本書提及,世界上有一種人以批評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優越,通常這類的人在團體中的存在感也會愈高(當然,這種存在感也是主觀待討論的)。只是,刷了存在感,話裡或文字裡的刺,帶給別人的又是什麼呢?有本經典繪本《用愛心說實話》(和英),故事探討的即是──誠實也需要愛心來做基礎。

我想人與人間的交談,或是評論亦是,具體的建議或提醒能幫助一位朋友,甚至一位陌生人,但是怎麼說、怎麼使用文字傳達(現在Line和FB等等已是重要的溝通管道),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如同早餐店的事件,先不提我當時被破壞的好心情,後來原本已離開現場的婆婆,她的先生還特地前來幫忙婆婆出一口氣,把「理」再論回來;雖然闆娘所說的並不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如果在溝通過程中,能夠再有一些「愛心」,是不是也就能避免彼此間可能因此造成更多的衝突,還能順利解決事情呢?!相同的道理,如果我們凡事「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而不僅止於「捍衛權益」或「給予善意的建議」,那這樣以「高姿態」的本位主義方式溝通,所造成關係間的拉扯,傳承給下一代,孩子們又將會如何反應在人際之間呢?暴戾之氣是否愈無法平息呢?!

好好說話,是課題,一門大人與孩子都必修的學問。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