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經營的太用力,弦容易斷,不如各自保留空間,不要被彼此的關係捆綁

關係經營的太用力,弦容易斷,氣球容易破,不如各自往後退一步,讓自己也有不靠關係的生活,不要被關係捆綁,我們還能擁有別的朋友,做感興趣的事,看各自喜歡的風景,把自己照顧好,再給其他家人養分。
  • 文/ 南琦
  • 2019-05-10 (更新:2019-05-23)
  • 瀏覽數4,421

如果門診遇到陪同個案前來母親問我:「我還能為他(她)做什麼」時,我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幾乎要奪眶而出的眼淚。

我深知教養子女的不易,孩子辛苦,盡責的父母也不好受。有時候不是誰做錯了什麼,而是現在的情況無法彼此靠近。

孩子急需獨立,但經驗不夠,一方面想長大,一方面應付著社會現實又徬徨無助生悶氣,這個氣也就蔓延到身邊家人的身上了。過去親情的基礎也許不夠(這也是個案求助的原因),百孔千瘡的,有個案的母親會告訴我,她過去太忙於工作,忙到沒有時間傾聽孩子想說什麼,的確是忽略孩子了,但,生活辛苦豈是她所願意的?如果那時不拚,哪有現在衣食無缺的生活。

母親這樣想不能說她錯,但孩子受了委屈,當然也不是孩子的錯。

有的母親會說,「我之前和先生是有點問題,不過現在已經沒事了……」。她女兒的問題正是因為過去父母婚姻失和的關係不佳,長年成為母親的情緒宣洩對象,不是抱怨父親有多對不起自己,就是把女兒當成制衡另一半的武器,甚至要求女兒去跟蹤父親,所以女兒此刻才會坐在治療室裡療傷。母親是刻意淡化問題沒錯,但她不是故意的,這麼說是為了安撫自己與女兒,這麼說她才會好受一點,我又怎能苛責母親呢。

也許,等到女兒也成為母親之後,她就會理解身為一個女人在感情中的苦。但如果這女兒還年輕,離成為母親還有一大段距離,或者這女兒不會踏入婚姻不會成為母親,那麼她有沒有機會體會母親的苦呢。

所以這段期間我試著協助這樣的受傷兒女,如何試著切斷過去傷痛對自己的不良影響,整頓好自己,並對未來抱著改變的期待。

種種家庭的傷,多半都是關係的傷,裡面沒有絕對的壞人,這個一起寫下的劇本太爛,節奏無法統一,以至於愈演愈尷尬,下不了台。

我顧不了太多人,只能先保全眼前我的個案,讓她先專注地做久違的自己,過程中難免暴衝了些(壓抑許久的話終於能對家人說),脾氣大了些(曾經受過的傷要試著讓毫不知情的家人知道),自我中心了些(要為自己趕點進度啊),再也顧不得家人的感受,這些逐漸生成的力量是好事,在開始萌芽之初難免不受控,就像個急著飛的青春期孩子一樣,讓父母無所適從。

我常挨青春期女兒莫名的白眼,那多半是當我在教訓她:沒在約定的時間回家也不給個訊息;說要回家吃、準備了晚餐又說自己和同學吃過了,諸如此類的事情時,她那桀傲不遜的眼神。明明是自己的錯,才她唸幾句居然給我白眼:「妳那是什麼態度?翻什麼白眼?」

「我沒有翻白眼,那不是白眼好嗎。」真是睜眼說瞎話。

所以,在看到彼端的母親淚眼汪汪的樣子,我又怎能視而不見,又怎能殘忍地對她說,「她今天這樣還不是妳害的」。

關係經營的太用力,弦容易斷,氣球容易破,不如各自往後退一步,讓自己也有不靠關係的生活,不要被關係捆綁,我們還能擁有別的朋友,做感興趣的事,看各自喜歡的風景,把自己照顧好,再給其他家人養分。

「我還能為他(她)做什麼?」這個母親的疑問必須得到解答,否則她無法放下。

「妳做得夠多了,太多了,如果這樣沒什麼效時應該開始試著不做什麼了。」我這樣說。

「接下來她想自己去試,做父母也要開始試著什麼都別做,讓她去摸索,碰撞,這樣才能累積自信。」我得這麼說才能安撫母親的罪惡感,讓她知道,不做什麼才是最不簡單的事情。

現在孩子什麼都不需要妳做,妳只需要當個重要的存在,讓他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家裡一定會有妳在,妳可以容許她什麼都不必說,包容她的一切,她帶著這樣的理解,一定可以穩穩地走下去。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