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很乖,他一定不會吸毒!」大部分吸毒者的父母,從沒想過自己的孩子會接觸到毒品…

近年來新興毒品及校園毒害等訊息頻傳,而伴隨著網路發達,青少年及兒童接觸訊息方式更加難以掌握,新北市警察局少年隊員警透露,在三重地區查獲的一個毒品藥頭家中,當場發現多名少年在裡面,而這些在藥頭家進出的少年,天真的和查緝員警說,有免費的零食、飲料可以吃,有冷氣和wifi可以享受、一起和朋友打電動,「又不是在做壞事」...

「我的小孩很乖,怎麼可能會去吸毒?」這是很多吸毒青少年家長被通知到警察局的第一時間反應。「我有跟他說毒品不能碰」、「一定都是交到壞朋友的關係」。但是前面兩個問句,往往也是這些家長的盲點。

近年來新興毒品及校園毒害等訊息頻傳,而伴隨著網路發達,青少年及兒童接觸訊息方式更加難以掌握,新北市警察局少年隊員警透露,在三重地區查獲的一個毒品藥頭家中,當場發現多名少年在裡面,而這些在藥頭家進出的少年,天真的和查緝員警說,有免費的零食、飲料可以吃,有冷氣和wifi可以享受、一起和朋友打電動,「又不是在做壞事」,而涉案少年的家長對於孩子進出藥頭的住居所渾然不知。傳統校園單純「口號式」的宣導,往往無法真正讓青少年建立起有效心房。

 

青少年、校園毒品最主要的染毒途徑來自於「同儕」

不論從警政署的統計數據顯示,或是第一線查緝員警的經驗都可以發現,青少年初次染毒的主要途徑,多是來自於「同儕」之間。國小以下學童染毒,因國小環境相對單純,則源自於家庭環境的影響為主。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同儕的影響多來自「進出不良場所」、「結交壞朋友」,伴隨而來的還有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溝通不良」、「疏於管教」等情形。

其實許多案件的父母一直到孩子被取締、查獲的當下,才知道孩子的交友狀況,甚至因為網路時代,平常乖巧、就讀名校或生活圈相對單純的孩子,也會因為「網友」加上前述家長「溝通不良」、「疏於管教」的關係,對於孩子的了解和掌握不清楚,進而在孩子透過網路接觸到「毒友圈」,從而接觸到毒品時,後知後覺。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發現,多數家長和青少年對於毒品的認知與毒品產生的危害,往往一知半解,因為不了解毒品的真正危害,「只吸一次不會上癮」、「好奇試試看量少沒關係」的想法,加上網路似是而非的訊息「毒品只是藥物濫用」、「吸菸、喝酒對身體的危害不輸毒品」,和新興毒品透過外觀改變,以沖泡式咖啡、軟糖、果凍等形態,「可愛、無害的外表」或是「動漫、名牌」包裝的外觀,降低家長及孩子的戒心,等到接觸成癮,已經難以回頭,無法自拔了。

 

「預防、宣導、偵查」,三管齊下

政府為了打擊毒品犯罪,其中以新北市政府特別成立「毒品防制辦公室」,由衛生局、教育局、警察局等局處參與,從預防工作開始,因應網路興起,傳統毒品販賣網絡移轉至網路,強化網路巡查,同時由警察局與教育局建立校園聯繫通報機制,透過接觸學生最密切的學務主任、教官等提供相關情資,包括校外學生聚集,可能作為交易、吸食毒品的場所,通知員警前往查訪外;另組成專業的宣導團隊進入校園巡迴,強化學生「識毒」、「辨毒」的能力。

另外也召開「高關懷青少年通報中心」,透過教育輔導的手段,將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引導回正途,避免偏差行為發展為犯罪行為。同時在偵查端,取締查緝到案的涉案學生,同時透過數位鑑識的技術,向上溯源,將毒品上游阻斷,並將偏差行為及涉毒品案件學生轉介關懷輔導,甚至進一步引入相關醫療資源予以協助。

 

「溫水煮青蛙」讓人難以自拔,預防勝於治療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隊分享,一位L姓少年的真實案件,L姓少年從105年5月到107年4月總共查獲涉及4件毒品案件,另外還包括了妨害秩序、傷害等案件,在短短2年內(包括遭收容於少年觀護所內6個月)的時候,總共涉及了9件刑事案件。而追溯該少年的狀況,其實是從吸菸開始,到第一件毒品案件進階為吸食K菸,上癮之後,為了滿足毒癮所產生的金錢需求,L姓少年逐漸發展為持有及販賣毒品等案件,落入毒品犯罪的循環中。

而該少年與他的家長也因為在染上毒癮、被查緝取締要面對司法程序的過程中,因為被警察機關查緝、移送到後續開庭審理等程序,整天窮於應付,該名少年原本因為毒品危害造成腦部病變,再加上面對司法流程中產生的心理壓力,因而罹患精神疾病,最後於107年底自殺身亡。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於擔任副市長期間,即基於過往治安的經驗,吸毒人口多從吸菸作為「入門」,從而開始接觸毒品,因此從減少未成年的吸菸人口著手,從源頭降低接觸毒品的人口,透過衛生局、警察局跨局處協力查緝販售菸品給未成年,「減少吸菸人口就是減少潛在的吸毒人口」。

 

防制毒害,從建立心理防線開始

青少年時期開始發展社會關係、尋求同儕認同,同時因為身心發展,面對急速變化帶來的壓力,如果不能從小建立正確觀念,認識毒品危害從心理和生理,無法有健康的管道排解壓力,一旦不慎,就容易以吸食毒品的錯誤方式疏解壓力、建立認同。多項國外研究也顯示,青少年因處於生理發育期間,對於「藥物濫用」較成年人更容易成癮。同時毒品造成的生理改變是永久性難以回復的,而生理的損害又會回饋到心理。因此,「從頭、從心」作起,建立孩子對毒品的認識、對毒害的瞭解,多關懷孩子,當發現孩子出現不正常的狀況時,立即介入瞭解,建立心理防線,才是「避免毒害」的最佳解。

 

▼新興毒品多透過「可愛、有趣」的包裝,降低戒心

 

▼海洛因的注射針筒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