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教學系列〉南澳國小:海洋總動員

南澳國小動畫教室主題式教學結合了自然課、國語課、再生藝術、表演藝術及動畫製作。一週的課程,成就感與滿足感充滿每個學生和老師的心裡。

南澳國小教室裡,牆上投放著孩子們在主題式教學課程裡學會的動畫影片。影片上,兩隻憨態可掬的小海豚分別從教室的桌面跳躍出來,彷若看著3D電影般令人驚訝。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影片是一群小學五、六年級的小朋友製作的!

除了以海豚為教材的「置換動畫」,作品中還有孩子自己當主角,騎著掃帚飛行的「人體動畫」。最精采的是孩子們製作出的「偶動畫」,有主角、配樂、旁白配音、還有劇情。

南澳國小老師林婉茹是這班孩子的導師,她與自然課老師、藝術課老師、以及動畫專業老師吳彥杰,帶著兩個年級、共27個孩子,共同完成這一週的主題式教學──動畫教室。

林婉茹說明課程進行方式。課堂一開始,先讓孩子觀看海洋汙染的生態影片,引導這群生長在山上的孩子認識海洋生物、認識汙染的嚴重性,再延伸淨灘裝備、垃圾分類、垃圾藝術領域,並結合心智圖學習。這些基本知識建立後,孩子要發想故事,學習起承轉合的寫作結構,為之後的動畫劇本做準備。

林婉茹笑說,說故事考驗孩子的敘述邏輯與結構技巧,還得考慮故事的主角畫不畫得出來……孩子寫劇本寫得呼天搶地、做動畫錄旁白也玩得驚天動地,完全忽略下課鐘聲。成果展上播放每一組的影片時,底下專注觀看、相互討論、以及歡樂的掌聲,成就感與滿足感充滿每個學生和老師的心裡。

 

講故事寫劇本,上課變得好好玩

動畫教室主題式教學結合了自然課、國語課、再生藝術、表演藝術及動畫製作。一週的課程,學校打破年級限制,兩個年級的孩子兩兩分組一起上課,老師與孩子們都感到很新鮮。

實際做動畫前,老師先教孩子什麼是片頭、配樂、旁白,最後各組要討論出一個海洋動物生態故事,再編成劇本。林婉茹說:「收到學生交上來的劇本時,我改得很少,上課時也大多以引導為主,雖然有些情節發展因邏輯不夠成熟而偏離主題,但孩子在課上熱烈討論、發表意見、最後加以整合,團隊意識因而提高。」

經過生態學習、海洋教育、發想故事與撰寫劇本後,接著便是實際操作拍攝動畫了。動畫老師吳彥杰指出,在實際操作動畫課的兩天時間裡,可以看到泰雅族孩子對音樂的喜愛與天分。「孩子在學習配樂時特別開心,理解很快,選出的音樂與節奏非常合適;而旁白錄製更是熱鬧,孩子們個個爭相錄製,每個都想聽到自己的聲音出現在影片裡,」吳彥杰說。

其中一支學生製作的山豬動畫影片,短短2分多鐘,劇情講述人們在山林亂丟垃圾,垃圾被山豬無意中吃下,山豬又被部落勇士打獵烹煮,人們吃了之後卻生病了,來強調環境汙染的危害。

林婉茹表示,此次動畫的主題為「海洋總動員」,目的是希望在動畫學習中,融入海洋垃圾與生態影響的自然環境教育。但校內學生都是泰雅族,習慣山上的環境與故事,所以在眾多海洋劇本中出現一個山豬劇本。為了鼓勵孩子的積極性,老師仍讓這組學生以熟悉的角色去發展故事,做更多不同的嘗試。

 

教學過程強調美學與影視傳達的素養教育

在大學教育裡,影視傳達是一門專業學科,必須花四年時間完全投入學習。吳彥杰表示,讓孩子從小接觸,反而是「投入時間最少、效果最大」。

吳彥杰說,現在每個人都能在YouTube、抖音等各種平台開設自己的傳播管道,任何科目、領域都能使用視覺拍攝去傳達創作者的理念及想法,因此建議孩子愈早接觸愈好。「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足夠多的字、看得懂App選單並加以使用,小朋友接觸後自己有興趣,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自發去拍攝練習、下載最新軟體、並實際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具有意義,」吳彥杰說。

15分鐘,孩子就能學會並製作出人體動畫;1小時,就能拍出像是海豚跳出桌面的置換動畫。科技的進步使得過去必須使用專業設備、進剪接室的影片製作,只要利用平板或手機下載App就能上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吳彥杰特別強調美學的培養與影視傳達的素養教育。

「美學不會有城鄉差異,偏鄉孩子做出的動畫與城市孩子做出的動畫,不見得誰的比較好看。我們重要的職責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引導他們擁有正確的影視傳播觀,而學習動畫製作則是幫助孩子掌握、表達自己觀點的工具,」吳彥杰說。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李易倫老師:12歲的宜蘭囝仔 關懷家鄉開麥拉!

共玩創作:影像教育帶領孩子擺脫自卑、表達自我

 

數位編輯: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5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