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複製上一代媽媽的遺憾:任勞不任怨,不說出自己的需求也無法被滿足,當然也無法快樂

母親怨嘆了一輩子,一直活在不甘心的小小世界裡,逼自己認命,不敢多要求,家裡要裝潢時,甚至連為自己爭取什麼的意見都不敢說。
  • 文/ 南琦
  • 2019-05-06 (更新:2019-05-30)
  • 瀏覽數8,404

努力讓家人過得好,以至於自己什麼也捨不得要,是很多母親的樣貌。

好不容易子女買了點東西孝敬自己,例如一瓶香水,就說不習慣擦而收在抽屜裡,直到蒸發剩不到半點;一只名表一只戒指,就說平常做家事不方便怕碰壞,也是原封不動地躺在精緻的盒子裡;一件昂貴大衣,那當然更是放在衣櫃裡偶而聞聞嗅嗅,直到難得的喝喜酒時刻才拿出來穿幾個小時。

以上東西我母親通通都有,最後那些捨不得用的寶貝東西,大件的能燒(給她)就燒,不能燒的小物通通用鐵罐裝起來,放在她的骨灰罈旁邊。

母親怨嘆了一輩子,一直活在不甘心的小小世界裡,逼自己認命,不敢多要求,家裡要裝潢時,甚至連為自己爭取什麼的意見都不敢說。

因為房子不是她買的,裝修費不是她出的,即便她有出,也會讓自己卑微的不能有意見,因為裝修,她認為自己不懂,即使是屬於她的空間如廚房,這個使用者需求應該至上的空間。

但在裝潢過程中,又常有安撫不下來的小抱怨,就是那種很典型的「吃什麼都隨便,決定了又有意見」的那種型。

任勞不任怨,無法被滿足,當然也無法快樂。當需求無法說出口,卻怪自己不被重視,這樣的戲碼在我家常常上演。

有一陣子我很迷日本台的「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節目,我喜歡看房屋裝修過後案主家人驚喜的表情,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值得擁有更舒適的家。

令我印象較深的改裝案例是,有個阿婆辛苦了一輩子,住在極不舒適的破房子(說好聽是古宅),僅有一層的木框紙糊窗早就無法抵擋風雪,廁所當然是在戶外,而設計師只是將之改裝成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而已,但忍了一輩子已成習慣的婆婆驚嘆連連,直說「太豪奢」了,並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可以住得起這樣的房子。

為了要凸顯裝修前後的反差,製作單位刻意尋求需要整體大改裝的案子讓人有驚奇感,另有類似案例的婆婆也說出類似的話:「太漂亮太豪華了!」「我真的可以住在這裡嗎?」「這麼幸福可以嗎?」

「這麼幸福可以嗎?」聽到這話我禁不住想哭,我想起了母親。我惋惜,惋惜她沒有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快樂,我想她打從心裡害怕,甚至不認為自己值得這樣的幸福。

當家裡要裝潢時,她什麼都不敢說,問什麼都「青菜」(隨便),只有在弟弟詢問她要哪種床墊哪種棉被時,才敢稍稍說出一點。也可能她在等弟弟的主動詢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在她的觀念裡,她的需求是要家人主動發現的,如果沒發現沒主動去做就是不夠體貼,如果非要她自己開口來要,這種「要來的需求」她就不要了。

這樣賭氣的需求,我已經試過無數次了,當我接受心理學對溝通這件事的訓練多年,認為直白的表達才是溝通的不二法門時,我討厭玩心理遊戲。所以我曾經跟她說好多次:「妳想要什麼妳就直接說,妳不說,我們怎麼會知道?」

沒想到她的反應很微妙:「妳們應該要會自己看啊,我需要什麼,難道妳們不知道?看不出來?如果什麼都要我來說,那就不必了。」

這是很典型的迂迴溝通戲碼,子女需要費心斟酌、猜測,才能顯出自己的價值,我拒絕玩這樣的遊戲:「妳既然不爽說,說了更不爽,那就拉倒~~」無怪乎母親氣我,氣我的不體貼。

長大後的這些年,我花更多力氣照顧自己與自己的家,努力朝向想要的方向已無暇再顧及她,更多時候其實是擔心自己做白工,對於怨嘆一輩子的母親來說,我說什麼或做什麼,能改變什麼嗎。

節目裡這些老人家並不怨嘆,也有老人家會這樣說,更有動力要健健康康的活下去,好好享受新家。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時,內心總是激動不已。

 

摘自  南琦《母愛的傷也有痊癒力量》/橡樹林文化

Photo by Pascal Müller on Unsplash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