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保有初心及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愛、鼓勵、與同理」

我們都期許孩子能發自內心地努力、做好事,也期望孩子能真正愛上閱讀,而非為了獎品而讀。或者,在初期用簡單的獎勵品吸引孩子,然後漸漸將注意力轉移到閱讀本身的樂趣上,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

愛的鼓勵

老師:「借最多書的人就可以當『閱讀小博士』,跟校長喝一次下午茶。」

孩子:「那我看完這些書,有什麼獎勵嗎?」

媽媽:「讀完一本書,就可以蓋一個章,集滿十個章,就可以換一次玩電腦時間。」

為了鼓勵孩子閱讀,類似的「代幣制」 容易隨之出現,也往往能在短時間內收到不錯的成效:孩子為了獎金而積極借書,或是為了電腦遊戲,迅速讀完十本書。

發現「隱藏危機」 了嗎?孩子是為了「外在誘因」 而閱讀的。

有了誘因, 孩子比較願意做, 也才能達成某種「期望中的行為」。當孩子年齡漸長,誘因是否就得持續擴大?曾遇過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說:「我不喜歡補習班的英文老師,可是我很想去上英文課⋯⋯」 原來,是為了「連續上幾年就可以得到一台iPad」 的代幣,可怕吧?孩子從小就建立這樣的價值觀,內在動力的生長空間被外在誘因啃蝕殆盡,著實令人擔憂。

擔任過兩年的中年級導師,我親眼見證了一間「沒有獎懲制度」的教室,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關鍵就在「愛的鼓勵」,舉其中一則真實故事:

某節下課,一位孩子看到同學的椅子沒靠,便順「腳」 把它踢進桌子;上課後,我請那位孩子上臺,口沫橫飛地誇獎他熱心、主動、為善不欲人知、生活習慣好⋯⋯那位孩子受寵若驚地瞪大雙眼,嘴角卻翹得老高。

接著,我話鋒一轉,開始與全班討論:如果我是椅子,希望被怎麼對待?如果我是行人,被椅子阻擋的心情如何?如果我是父母,看到小孩踢椅子的感覺如何⋯⋯那位孩子的微笑仍在,但多了幾分不好意思。

事後兩週的下課時間,所有的椅子都乖乖待在桌子下面,走道暢行無阻,一直到期末,班上的座位都不曾太亂。

我們都期許孩子能發自內心地努力、做好事,也期望孩子能真正愛上閱讀,而非為了獎品而讀。或者,在初期用簡單的獎勵品吸引孩子,然後漸漸將注意力轉移到閱讀本身的樂趣上,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

不論什麼方式,掌握「愛、鼓勵、與同理」 這些原則,協助孩子找到內心踏實又源源不絕的動力吧!

 

家庭力量大

除了以上分享的活動,爸媽也可以依家庭特性量身打造適合全家人、獨一無二的專屬家庭閱讀活動。當「閱讀」 這棵幼苗能在溫暖的家裡種下、萌芽,並且與最信賴的家人一起吸收養分、成長茁壯,未來必定能長成一棵美麗的「家庭閱讀樹」。

 

摘自: 亮語夫妻《最動人的教育:用共讀來教養,用教養來共讀》愛米粒出版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