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爸媽都該知道:讓孩子獲得思考能力,比學到多少知識更重要

有些家長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只有從書上學到的知識或者大人教給孩子的答案,才算學習。但其實,讓孩子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和大自然比書本更合適。

思考能力比知識重要

科學思考的本質是什麼?是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僅科學家需要這種思考能力,任何職業都需要。譬如做銷售,有一個單子沒有做成,要不要想想為什麼?開淘寶店,有一個商品比其他貨品更受歡迎,要不要琢磨一下原因是什麼?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有個朋友最近不理你了,你需要找出原因;手裡有點餘錢,該怎麼理財,也需要科學思考。

家長必須樹立一個觀念,就是讓孩子獲得科學思考能力,比學到多少知識更重要。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小時候最重要的是建立思考模式,獲得構建大腦認知示意圖的能力,而不是能背多少知識內容。如果只有知識,但是不知道其中的關係,那孩子大腦中的認知示意圖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堆地名漂浮在上面,而他不知道怎麼從這個地方走到那個地方去。反過來,一旦孩子掌握了構建認知示意圖的方法,也就掌握了科學思考能力,那就相當於學會了如何畫地圖,雖然他現在知道得不多,但是他會慢慢地把所有學到的知識連接起來,地圖越畫越大,越畫越詳細。

孩子的科學思考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這使他不僅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而且能把不同的資訊記得更牢。

具備了科學思考能力,孩子很容易就能找到資訊之間的關係,並且還可以從已知的示意圖出發,設計新的認知路徑,這才是創造力的源頭。

所以,你要引導孩子多觀察和思考,而不是記憶知識。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思考能力。

 

對生活和大自然多觀察、多互動

有些家長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只有從書上學到的知識或者大人教給孩子的答案,才算學習。但其實,讓孩子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和大自然比書本更合適。

孩子透過對生活和大自然的觀察和互動,學到的知識要比從書本裡學到的更生動、更深刻,也記得更牢。

譬如去參觀博物館,要盡量帶孩子去能動手參與,尤其是能互動的博物館,因為這能讓他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得到知識。在生活中也是一樣,觀察、互動不僅能得到知識,而且能鍛鍊他的科學思考能力。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是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被英國的《物理世界》雜誌評為有史以來十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回憶說,他對科學的興趣來自他父親的啟發。他講過一個故事,說他小時候跟另一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忽然看見一隻奇怪的鳥,那個小朋友就問他:「你知道這隻鳥叫什麼名字嗎?」 費曼說:「我不知道。」那個小朋友就嘲笑他說:「這是褐喉畫眉!你爸爸從來不教你嗎?」

費曼說:「我爸爸當然教我,他讓我看那隻鳥。他說:『哪怕你知道這隻鳥在全世界各種語言裡叫什麼名字,你仍然對牠一無所知。你應該仔細觀察這隻鳥,看牠在幹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看,費曼的爸爸要孩子從大自然裡學習的,不是簡單地記住一個名字,而是要觀察、思考。費曼的科學思考能力,就是這樣慢慢被培養出來的。

 

問問題,而不是僅僅給答案

孩子在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問題,對於他的問題,你不要急著給答案,而是應該盡量引導他自己去尋找證據、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甚至在他沒有問題的時候,你還可以提問題來激發他的思考。譬如有一次我女兒問我:「爸爸,為什麼所有的東西都是往下掉的?」我當然可以直接跟她說「因為萬有引力」,但這個詞對於孩子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於是我反過來問她:「不對,也有東西不是往下掉的,譬如地球,它是往哪裡掉呢?」

我女兒此前已經瞭解了一些天文知識,她說:「對啊,地球不往下掉!」

我又問:「那地球是在怎麼運動呢?」她說:「地球繞太陽轉!」

我說:「對。東西往下掉和地球繞太陽轉,其實是同一個道理。妳知道為什麼嗎?」

這就把她的興趣給激發出來了,然後我再給她詳細講解其中的原理。如果我一開始就回答「萬有引力」,她是無法真正理解東西為什麼都往下掉的。

 

摘自 魏坤琳《孩子未來腦計畫:掌握大腦發展黃金期,開發成功未來的5大潛能》/高寶

 

※延伸閱讀:

從「設計思考」、「做、用、想」的能力,培養孩子成為思考有邏輯的學習者>>http://bit.ly/2ZzmBYi

身處科技時代,孩子卻不懂科技?給孩子一場精彩又有趣的科技饗宴吧!>>http://bit.ly/2ZzDJxa

 

Photo:Đàm Tướng Quân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