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闖禍了? 孩子天生就會「找麻煩」,請協助他由「他律」內化成「自律」

孩子也需要「自尊心」的,他們會從我們的語氣中讀出「我闖禍了」、「要被罵了」的訊息,「落跑」只不過是本能,大人怎麼會天真的覺得大聲斥責、不斷重複「不可以__」,能夠協助孩子完全懂得要「自我停止」不對的行為出現呢?他們的自尊心也會受傷啊。
  • 文/ 谷卓
  • 2019-04-18 (更新:2023-01-05)
  • 瀏覽數51,470

老公一人進廁所,馬上發出惱人的叫喊「哎呀!Jivan!」接著把我喚過去,「告狀」Jivan人贓俱獲的案發現場,「又」是洗手乳亂按壓一通,地板上一攤一攤黏液Jivan聽到自己的名字被cue,很不識相地跑過去被挨罵,默不吭聲看著爸爸舀水、刷地,邊做邊唸。

我也沒說話,看看地板又看看Jivan,覺得不是時候。「跟你講過多少遍了,不可以」肯定沒用,否則這樣的狀況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三歲兒子的眼裡盡是調皮,他從我的注視中落跑。

老公問我:「你允許他這樣做嗎?」我說:「怎麼可能!」「那你知道他會這樣玩洗手乳嗎?」「知道啊,只要去洗手好一陣子沒出來,就是在玩泡泡,之前也請他收拾過。」我猜老公可能在納悶我剛剛為什麼沒有對Jivan進行「指正」,還讓孩子溜去玩玩具,才接著補一句:「我會再跟他說。」

 

先理解並接受孩子,引導對話,突破盲點

隔天搭公車上學,我在車上問Jivan:「寶貝,你昨天在廁所做什麼啊?怎麼會那麼多洗手乳在地上?」他沉默,應該是怕我會生氣而想逃避,於是我說:「我沒有生氣,我只是好想知道洗手乳怎麼會出現在地上。」他放開了,可愛的邊說邊動作:「我要壓、壓、壓,然後就會噴出來。」「喔!所以你是很喜歡這樣壓壓壓,看它跑出來?」我學Jivan說話的語氣。他心門大開,愉悅「嗯」了一聲。

我想,孩子喜歡研究,好事啊!既然如此有研究的精神,那為什麼我們總是要針對「頭痛的後果」來責罰孩子呢?接著我深入問:「你想要看洗手乳噴出來,觀察它往下掉到地上的樣子嗎?」「對啊!」「啊~那是因為地心引力喔,水啊、碗啊、所有的東西,都會往下掉。」Jivan發亮的眼睛、認真回溯過往經驗的表情,和我的頻率對上的模樣,比起被責罵時動人多了。

「是不是洗手台不穩,你才把洗手乳拿到地下,這樣比較好壓?」「對啊!」「那,你兩隻手在做什麼?」「一隻扶著,一隻壓。」他講得理所當然,我的恍然大悟,難怪地上會一坨一坨的!除了投入觀察噴濺出來的洗手乳,壓完一次又一次,這傢伙還記得要扶著罐子(必須說我覺得滿有sense的)。

既然癥結點已經找到,那就提醒Jivan就好:「寶貝,可是這樣就沒有手接壓出來的洗手了耶,你已經把罐子放到平平的地上了,它就不會倒嘍,所以,請記得要有一隻手去接,要記得喔!」Jivan應諾,說理後我再摸摸孩子的心:「昨天你看到洗手乳被爸爸沖掉,跟水一起流到排水孔了,對嗎?那樣ㄧ罐洗手乳很快就會用完了,可是卻沒有發揮功用,沒把手洗乾淨也沒把細菌帶走,這就是浪費。媽媽現在知道你喜歡看按壓出來的東西往下流,那我們來找回收的罐子,裝水,加一點點泡泡,再給你研究研究。

那次之後,關於愛玩泡泡的孩子,我不需要再說「不可以玩洗手乳」、「不可以把洗手乳擠到地上」、「不要浪費」種種否定句式的規矩,Jivan也能謹記正確使用洗手乳的方式,他會告訴自己「按一次就好、不能浪費!」

 

用賞識的眼光,成就孩子

在孩子學會「自律」以前,必須先從「他律」開始,明確引導孩子符合社會的規範,畫出「他律」那一條清楚的界線。

界線之內,請予孩子自行發揮的天空;超出原則,也請帶著「賞識」的眼光,去了解孩子的為什麼、好奇孩子思考的邏輯、肯定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增加「我能感」的自信心。當我們的態度,能打開孩子的心扉,教養的道理便進得去,事半功倍;否則門沒開,敲再多次、再大聲、再有權威,也是枉然。

孩子也需要「自尊心」的,他們會從我們的語氣中讀出「我闖禍了」、「要被罵了」的訊息,「落跑」只不過是本能,大人怎麼會天真的覺得大聲斥責、不斷重複「不可以__」,能夠協助孩子完全懂得要「自我停止」不對的行為出現呢?他們的自尊心也會受傷啊。

我們先安頓好自己的心吧!孩子就是找麻煩長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那些「麻煩」。賞識孩子、了解孩子,用更有效的方法,保有孩子的可愛和無限潛力,並能突破盲點,達到教養的目的;透過「邀請合作」取代「直接命令」,那麼,那條「他律」的界線,將會內化成「自律」的約束,而我們,可以不用老是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還把孩子推遠了。

 


我是谷卓!歡迎至《Jivan小天涯手記》專頁交流切磋,紀錄兒女成長、荷蘭教育觀察、夫妻愛與關係,還有日常小品文。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