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會我們的事〉其實老師也和你一樣,不是什麼都會,也不用什麼都懂

我突然明白孔子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每一次孔子遇到任何問題和想法,他都不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把這個問題拋出去讓學生開始思考及討論,最後他才會做個總結。然後我才明白為何《論語》會是一本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寫的書,以及其中為何那麼多孔子丟問題給學生,和學生們共同討論的篇章。

從上學期開始到〈華僑高中〉陪伴一個論語教學社群的老師們,建置他們的論語選修課程,上學期兩次,這學期三次,下學期老師跟我預約四次,看來一付欲罷不能的樣子。

對於《論語》這本書我完全是個遜咖,甚至沒有整本讀完過。但我的專長是教材教法,我再怎麼遜也比孩子們厲害,所以如何設計課程帶著孩子們深入思考論語中句子的意涵是絕對沒問題的。

上學期給了一些閱讀歷程及討論式教學的基礎理念,這學期和下學期開始帶著老師們建置課程,從學期課程大綱到單一堂課的設計,循序漸進地帶著老師們做。

我按照自己的習慣給綱架,然後帶著老師們討論。果然如我所料,對於大多我想建議的事,在我講之前所有老師們都說完了,所以課程大綱變為按照三次段考區分成的三大主題,一學年六大主題,由淺入深。

有趣的是,許多事情我只要延緩說,其他老師們便會在討論中為任何問題提供好答案,和我所想的一樣。接著就會獲得:「老師,你真的好厲害喔~~我們從這個工作坊真的學到好多東西喔~~~~~。」這樣的評價。然後我就會跟他們說:「呃......其實都是你們說的,你們自己都會啊!我只是幫你們統整跟歸納,再補充一些關鍵小技巧而已。」

跟任何一堂課一樣,只要把說話的空間讓出來,任何答案都會自己出來,你只要等待,然後適時給予引導,最後再跟大家說「你們好棒」就好了。不管底下坐的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一樣。

上次講完課程大綱,第一大主題是「孔子」。老師們選定了電影《決戰春秋:孔子》、《親愛的孔子老師》這本書的一篇文章,以及論語裡的部分句子作為第一大主題的文本。接著這次討論進入課程細節。

我們在現場閱讀了《親愛的孔子老師》這本書,並選定了一篇文章。文章選定後,直接敲定可用此文章帶學生討論的題目,此堂課的課程設計便完成。

我沒說的是:其實現場閱讀到這本書時,我差點落淚。

現場只翻了四篇文章,我突然明白孔子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每一次孔子遇到任何問題和想法,他都不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把這個問題拋出去讓學生開始思考及討論,最後他才會做個總結。然後我才明白為何《論語》會是一本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寫的書,以及其中為何那麼多孔子丟問題給學生,和學生們共同討論的篇章。

原來,孔子是最早最早開始進行「討論式教學」的一個人,難怪他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不只我發現這件事,老師們在閱讀本書時也發現了。於是在這一主題課程中,我們把整個課程設定成讓孩子們了解孔子是這麼「親切」的一個老師形象,而非高高在上的「聖人」。而如果我們能用同樣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思考及討論,或許我們才能真正離孔子的精神,再近一點。

雖然心嚮往之,但我仍稱不上了解孔子或《論語》,所能傳遞給孩子的或許不及其內涵的千分之一,但是只要打開門,用同樣的方式帶領孩子們領會一些些,或許就有了意義。

而其中更美好的是,我知道我不需要「什麼都會」,但在準備的過程中,和大家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再學習一些些,再多明白一些些,然後放開心胸和孩子們一起思考、討論,其豐厚的收穫,將遠大於一切。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