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人會生病,大多是因為累積太多的擔心和恐懼

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指出,很多疾病的根源來自心裡,如果只是對症下藥,疾病往往反覆發生,卻無法根治,唯有從心裡根絕煩惱憂慮擔心,身體才能漸漸康復,疾病也不再上身。│健康新知就在未來親子

引用柯尚志醫師\尚志塾遠絡療法創始人\作者:陳炫名醫師

認知「利我」、「無知的言動」是煩惱之本

柯醫師認為人因為追求「利我」產生「無知的言動」,而造成煩惱產生身體的症狀;而心的本性是無明,一直追求「私心」而產生痛苦~因為這些追求的過程,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並不是都會一帆風順的,所以一旦不順遂,心就產生負面能量,造成身體的種種症狀。而治療的方法是要讓病人認知「利我」、「無知的言動」為煩惱之本,再認知「私心」、「無明」為痛苦之本,以「利他」的觀念來取代私心和改變;而在環境影響的部分就必須用「平衡」的方式來調整。

柯醫師在福岡開業時,有一位男性病人被診斷是肺癌轉移性肝癌,被醫院宣布只剩三個月的生命,病人有嚴重的腹水及癌性疼痛,而且身體相當虛弱,家屬希望柯醫師能幫病人減輕一些疼痛。柯醫師說他願意竭盡所能幫病人治療,但也要求病人要盡力地去幫助比他痛苦的人(利),病人答應且照做了,結果病人體力逐漸恢復,疼痛也減輕了,最後病人多活了十個月;而且病人表示這十個月他過得非常幸福,他非常感謝柯醫師這段時間的治療。

在尚志塾課程訓練時,有一位醫師報告一個案例:有一位女性在林口長庚醫院檢查出癌症,醫師判斷她的生命只有三個月,可是她並沒有灰心喪志,毅然地辭掉工作,全心投入某宗教的義工活動,在那段期間她幾乎忘了身上有癌症;幾個月過去了發現身體沒有異樣,又回到長庚醫院檢查,結果醫師說癌症消失了。病人非常高興所以又回到了職場,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癌症又復發了。柯醫師解釋,當病人全心投入義工不求回饋是一種「利他」的表現,是燃燒自己,所以她的生命力變強,癌症就消失了;但後來又再次進入職場,又產生了「私心」、「無明」,所以癌症又復發了。

 

「了解自己」進而轉化生命,才不會時好時壞

柯醫師說他在門診時,有時病人一踏進診間,他就突然會有一種感應;有時 會說一些好像跟病人症狀不相關的事,但是病人都會被震撼到。因為這些事情確實對病人影響很深,病人都會感動到流淚,覺得柯醫師居然這麼地了解自己,於是就全然地相信柯醫師的治療,當然治療效果也都很好。柯醫師說這是醫者的能量,是他完全燃燒自己,一心要為病人付出所獲得的,他說如果我們也能為病人如此付出燃燒自己,也能獲得這種能力。另一方面,病人的那些事件所造成的心靈創傷,也正是和病人的症狀有相關。

可是我並沒有柯醫師那種感知能力,然後我發現日本已故的水博士:江本 勝博士,生前致力於藉由研究水的結晶變化,驗證想法模式會決定情緒起伏、好壞的心理狀態,情緒會影響細胞的活動力與變化,影響健康。且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細胞質的百分之九十幾是水分,人的想法會影響這種細胞液,然後又影響其他細胞的重大生命功能。江本勝博士透過實驗證明想法改變了水的結晶,印證了只要有煩惱、恐懼、焦慮,人的波動就呈現緩慢的(低頻率);當人類的波動到高頻率(利他、無我),很多潛在能力會被開發出來。

這樣的研究跟柯醫師的說法不謀而合。但是江本勝博士也認為這樣的想法不 是所有人都接納,醫界沒有很認同,所以他藉由「水的結晶」的研究發現來說服他們這個真相。而MRA(波動測定器)就是根據波動原理來檢測人體的頻率狀態,江本勝博士的團隊運用這樣的檢測儀器檢測人體波動變化;他說,檢測波動就像在人的生命中敲門並獲得資訊,開啟第三隻眼睛看見生命潛在的訊息,在我診所就有一台這樣的儀器。

藉由這台儀器檢測波動頻率狀態,再經由波動輔導分析與病人對談,可找出 疾病與心靈的相關性。利用這台儀器檢測並加以治療,發現疾病的產生正如柯醫師所說,人是因為「私心」,追求「利我」造成煩惱而產生身體的症狀;但病人通常無法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治療疑難雜症時也必須讓病人「認清自己」,「了解自己」,進而轉化自己的心境,如此疾病才可能痊癒,否則我們常見到的狀況 是時好時壞,還會再復發。

 

【案例一】因為擔心、恐懼,身體就開始產生「痛」的症狀

六十三歲張女士因為坐骨神經痛來接受遠絡治療,病人在接受十二次的遠絡治療後,基本上症狀已經好了八成以上;但是有一天病人的症狀突然又更嚴重,幾乎回到未治療之前的情形,詢問病人的作息及工作狀況,病人並沒有特別改變。於是我們做波動儀器檢測和波動分析輔導了解,發現原來病人半個月後必須到美國幫女兒坐月子;一想到十一月美國北方那天寒地凍的地方,她必須自己去超市買坐月子的東西,得一個人提重物,擔心自己的體力無法負荷,更擔心腳會痛得讓她沒辦法做事,愈想愈焦慮愈恐懼。現實的狀況是她不得不去,內在潛意識的她卻非常地不願意去,她的身體就開始產生了「痛」的症狀;因為痛就可以 「合理的」不用動!

當她看到自己心靈深處呈現的恐懼與真實想法後,她明白地笑了;後來病人在美國的女兒事先幫她安排了好朋友負責接送購物和提重物,解除了她的擔憂、讓她安心,然後她就順利地去美國幫女兒坐月子。後來打電話追蹤詢問張女士的狀況時,她說沒有痛了!我想到柯醫師所說的:「所有的症狀都是假的。」

 

【案例二】原來是渴望愛,希望有人陪伴

七十三歲老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建築師,在退休之後約六個月,身體產生手抖、動作遲緩的現象,被醫院神經內科診斷為巴金森氏症,服用藥物兩年多,並沒有特別的改善,經人介紹到我們診所接受遠絡治療;經檢查病人四肢肌肉張力並沒有僵硬(rigidity)的現象,所以以遠絡的角度看,病人是巴金森氏症候群。這類病人服藥效果並不好,但遠絡效果好,於是病人開始遠絡治療;經過兩個月,病人有明顯改善,可是突然有一天症狀又開始出現......。

透過儀器檢測和了解病人最近的生活狀態,儀器檢測他的能量頻率狀態發現,病人的內心非常渴望愛。他的個性較內向不善交際,所以不喜歡跟社交活躍的太太出門,退休後常常是一個人在家;因為大部分的時間沒有人陪他、跟他說話,所以他就讓自己埋首於家中院子園藝的栽植整理。

突然又開始出現症狀的那一天,原來是返台探親的女兒孫子一家即將回美國,病人內心離別孤單的感受升起,心靈情緒受影響,肉體症狀就產生了。後來也檢測他太太的頻率狀態對照,發現在病人必須治療的時候,太太為了陪同他來就必須從百忙中抽出時間,這是病人可以獲得「陪伴」的時光,病人內在潛意識知道如果完全痊癒了,這樣的陪伴就沒有了。太太其實也發現了這個現象,可是她說不可能為了先生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不可能放棄她喜愛的社團活動,所以即使知道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如果能夠溫暖智慧地溝通協調家人的相處模式(調整環境的平衡方法),病人內心渴求的愛與陪伴的需求得到滿足後,症狀應該就可以不再復發了。

摘自  陳炫名 《來自天上的醫學:治痛革命,神奇的遠絡療法!》/木果文創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把孩子養得胖呼呼可不是好事,胖娃娃可能衍生性早熟、長不高等問題,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候選人」

止咳前,先分清你家小孩是哪一種咳?

Photo:Veri Ivanova,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