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長高,Seafood不可少!

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身高,是所有父母都關心的問題。很多爸爸媽媽會讓孩子多喝牛奶以補充鈣質跟蛋白質,就是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不過想要長高,「鋅」也不能少!醫師指出,如果家中正值發育期的孩子每年長高不到5公分,可能就要注意是否「鋅」攝取量不足或是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

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身高,是所有父母都關心的問題。很多爸爸媽媽會讓孩子多喝牛奶以補充鈣質跟蛋白質,就是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不過想要長高,「鋅」也不能少!醫師指出,如果家中正值發育期的孩子每年長高不到5公分,可能就要注意是否「鋅」攝取量不足或是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 

根據國外針對6歲以下兒童所做研究,生長期間補充「鋅」,半年身高可比一般孩童多約0.4公分,因此建議孩童每天可攝取大豆、黑豆食品,這些豆類食品每100公克含有3.9~4.6毫克的鋅;而堅果類每100公克也含有5.6毫克的量,其中又以海鮮類鋅含量最高,以蚵仔來說,每100公克鋅含量超過7毫克,可說是補鋅聖品。 

 

孩子不喜歡吃海鮮?或是怕過敏而不敢讓孩子吃海鮮? 

如果已經吃過某種海鮮,而且確定會過敏,就需要避免。但若只是因為聽別人說的「容易過敏」的食物,因此沒有吃過,倒是可以試試看。 

如果是孩子不喜歡吃海鮮,那爸媽可以利用在地新鮮食材改變料理方式,像是基隆在地漁產,如小卷、透抽、飛魚卵等食材,就可做出活潑創意的料理,如墨西哥海鮮薄餅、日式章魚大板燒、義式小卷義大利麵、創意海鮮比蕯、法式海鮮莎莎麵包等孩子們喜歡的菜色;假日更可以一起親子共廚DIY,「將薄餅鋪上蝦仁、花枝等海鮮,使用在市場和超市買到的當季食材,就可盡情發揮創意製作美味料理,吃在地、吃當季、吃健康。」不僅可以吸引寶貝多吃不同食物,養成不偏食習慣,又能把關孩子的營養及身高。 

當然,不可能光靠這些海鮮食物就能讓孩子長高,爸爸媽媽們也要多帶孩子出去運動、曬曬太陽以及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 

 

讓孩子愛上吃魚?學學基隆怎麼做 

說到海鮮,魚類也是攝取營養的重要來源之一,魚肉不只含有豐富的動物性 Omega-3,還擁有許多良好的動物性蛋白質、維他命 D,對孩童骨骼和牙齒發育都非常重要。但可能少部分爸爸媽媽怕魚類的汞含量過高,又或者怕小孩吃飯卡到魚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下,只好用肉類、豆類取帶魚肉了。這樣做,不但讓孩子少了幫助生長發育及讓大腦變更聰明的營養素,更浪費了臺灣海島國家與生俱來的寶貴海洋資源。 

位處「臺灣頭」的基隆市是座海洋城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與漁業資源,從大明蝦、胭脂蝦、白帶魚、鎖管到黃金蟹等,在這裡四季都能品嘗到不同的美味海鮮。 

基隆市近年更積極推廣食魚教育,吃當令海鮮,不但在校園巡迴舉辦「食魚好文化」活動,經由講師的解剖與解說,讓小朋友親自摸頭足類、認識頭足類的每個構造,共同觀察並學習頭足類家族的異同之處;更請在地餐廳主廚教學,讓學童親手烹調,透過五感體驗與舌尖味蕾,愛上基隆在地新鮮食材。 

 

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海洋文化最好的推手 

另外,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編製「食魚好文化」教學手冊與研習營,引導學童和家庭檢視生活中食用水產品的類型及消費習慣。從漁貨的來源,進而認識住家、生活圈(如市場、超市)及附近的漁港,了解四季漁產的不同及漁場及漁港位置。 

透過互動解說及教具的引導,串連起漁業文化與家鄉聯結,不但培養了健康的飲食習慣,更讓孩子進而重視海洋資源的重要,『友善食漁、永續海洋』,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海洋文化最好的推手。 

● 食魚好文化-基隆篇 尋魚趣學習地圖,讓孩子了解四季漁產的不同及漁場及漁港位置 

● 食魚好文化教學手冊,點此下載 

 

從海洋到餐桌  一起來體驗基隆海洋文化 

基隆市另不定期推出「食材微旅行」活動及夏季「基隆鎖管季」、「基隆潮境海灣節」等活動,規劃系列相關親海的漁村體驗行程,從海科館出發,沿途解說在地歷史、穿草鞋體驗潮間帶、漁村手做鎖管一夜干、八斗子魚寮老街巡禮、到在地食材餐廳吃特色海鮮料理...,一家大小可以在基隆一邊玩、一邊感受漁村文化。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