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新鮮人》升小一、國一、高一的新生父母,也要做好銜接準備,別只懂得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面對各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只孩子需要調整自己的步調,父母也必須做好銜接的準備。究竟哪些是爸媽陪伴孩子時可以做到的事情,分別依國小、國中和高中三大階段說明如下:

很多孩子在邁入國小、國中或高中的暑假,會被安排參加銜接性課程,例如小一新生正音班、國中英數先修班,有獨到教育理念的人本教育基金會也有辦,但辦的很不同,在多年前開始推出小一新生營、前進國中銜接營、高中生見識營,希望幫助孩子做好準備,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不可諱言地,「銜接」指的是互相連接,隱含了兩邊有「斷裂」的意思。從幼兒園進到小學,孩子開始學習注音、認識國字、寫作業、考試,不再有那麼多的活動和遊戲;升上國中的孩子,更面臨了課業與生活的重大轉變,人生中第一次的大考就在前方等著,青春期的敏感和叛逆也成為生活中鮮明的標記。

另一方面,9月正式入學的小一生、國一生與高一生,將全面適用108新課綱,不但會使用新課本,也要挑戰素養導向的教學及評量。十二年國教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主軸,其中一個目的即是為了達到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銜接。

 

迎戰108課綱,爸媽要先了解小孩需求,才能做堅強的後盾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在人本舉辦的銜接性營隊中,會安排家長的座談會或選修課,最主要是肯定「爸媽要跟小孩站在一起,負責給小孩靠」。「要做到這點,是需要有些知識的,包括知道小孩的學習需求是什麼、怎麼看待小孩的學習表現、釐清每一個階段學習成長的門檻等等,」她說。

「新課綱強調素養,結合知識、能力與態度,是一連串的學習歷程,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將扮演更吃重的角色,」雲林華南國小暨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談到,父母也要試著了解新課綱的內涵,讓自己成為陪伴者、引導者,多帶孩子進行閱讀、生活體驗及社會參與。

可見,面對各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只孩子需要調整自己的步調,父母也必須做好銜接的準備。究竟哪些是爸媽陪伴孩子時可以做到的事情,分別依國小、國中和高中三大階段說明如下:

 

幼稚園升小學:邁入國小,先想清楚學習的意義

陳清圳指出,牙買加西印度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發現父母從小給予孩子「愛與溫暖」,遠比「牛奶與麵包」重要許多。在愛與溫暖中成長的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在日後的財富成就、社會地位等方面都會有比較卓越的表現。

「爸媽是孩子依靠的對象,不要把自己當成是老師在家裡的延伸,老師交代的功課,就一定要幫忙監督完成,這樣親子關係會變得很緊張,」馮喬蘭提醒,我們是在考試環境下長大的,很容易將全民的高標(例如80分)視為基本的門檻,但這是不合理的,「如果爸媽看待教育是符合正常人的發展,給自己和小孩的空間就會大很多。」

育有一子一女的出版社總編輯簡玉芬,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一個要訣:孩子進到小學之前,做爸媽的要先想清楚「學習」、「上學」、「考試」或甚至「性」等課題,對自己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就比較不會因為單一事件感到焦慮,「一旦焦慮的時候,就要回來想自己怎麼了?」

例如,很多爸媽看到老師在聯絡簿上的紅字就打小孩,可能是小孩一直忘了帶東西、上課經常說話或動來動去……。「情緒當下,先走開,」簡玉芬說,爸媽有情緒時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再處理事情,可以問問小孩「怎麼了」,而非直接動手,「不然小孩會感到很委屈,因為我們其實不知道小孩在學校的處境,以及當時的需求。」

又如小孩考試考不好,爸媽不要一味苛責孩子,而應該帶他們一起看看到底學會什麼,還有哪些需要協助的地方。

「我們要讓家長看到小孩辦到了什麼,這才是未來持續累積信心與能力的來源,而不是考90分還沒有信心,因為覺得自己還差10分,」馮喬蘭說。

 

小學升國中:對話取代命令

「從國小進到國中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變化,有時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大發脾氣,」馮喬蘭繼續談到青少年,這群「不大不小」的孩子有能力卻又很脆弱,他們需要探索自己、體會挫敗、慢慢長出自己的模樣,但在升學的制度與壓力下,他們完全沒有去做各種嘗試的機會。

十二年國教以減輕升學壓力為目標,但從理想上的「全面免試」到實質上的「超額比序」,國中教育現場仍很難鬆綁,加上管頭髮、抓襪子等威權管理,有孩子形容升上國中彷彿進了「監牢」,怎麼能過得快樂或活得有可能性?

馮喬蘭指出,雖然在這麼多「被迫」的情境下,人還是有主體性的,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在圍籬中仍擁有看見陽光的能力。以威權管理為例,有些規定不合理,但做出要求的大人是天生的惡魔嗎?或者,他的出發點其實是良善的?「你也許不『認同』,但可以『認識』對方認為的良善,看事情不只有一種觀點,就能保有自主和信心的過下去。」

面對難以理解的青少年,大人很容易有挫折感。在人本專為新手國中家長設計的「爸媽的選修課」裡,發現爸媽擔憂的問題都差不多,不外乎是小孩考試、沉迷電玩或交男女朋友怎麼辦……。
 

馮喬蘭建議,爸媽在面對問題或做出決定的時候,可以試著掌握下列三個原則:

1. 先考慮清楚「親子關係會往正向或負向走」,問問自己,有什麼樣的事情會重要到必須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或甚至這個孩子在爸媽心目中的形象及評價?

2. 釐清自己真正關心的是什麼問題,譬如小孩交男女朋友,究竟是擔心交男女朋友這件事、害怕小孩疏忽課業或影響小孩的未來?實際上是否真的會有影響?(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銜接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3. 練習揣摩小孩的感覺和想法,不要光忙著自己下決定,卻完全不了解小孩的感覺及想法。

陳清圳認為,國中的課業比國小困難許多,會產生很大的學習落差,因此,父母要用對話取代命令,陪伴孩子改變生活習慣,包括:注重大量閱讀、自主規劃、安排讀書時間、做筆記,以及善用科技工具,將3C產品轉為數位學習,例如查資料、做報告等等,才能陪孩子順利度過充滿壓力的國中生活。

 

國中升高中:多元高中,努力探索自我與世界

「新課綱上路後,國中升高中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高中有將近1/3的選修課程,」陳清圳強調,以前升大學只要把學科顧好就好,新一波的教育改革從知識、能力到素養,素養將會是一連串的學習歷程,通常與大量閱讀、生活情境及社會參與有關聯。

陳清圳認為,父母不能再一直逼著孩子背誦,必須要回到生活情境去思考,未來的考題會很靈活,而且會融入時事與情境,「如果只懂得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孩子在適應高中也會有問題。」

此外,隨著每一所高中開出不同的校訂及選修課程,國中升高中的選擇,將不再只根據會考的成績排名,也要考量學校的特色資源,是否適合孩子去就讀。例如,不同的學校可能在第二外語、國際教育、數位學習、專題研究或創客教育等方面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陳清圳建議,父母要很清晰地跟孩子對話,在生活中引導他們了解自己的個人特質、興趣及性向在哪裡,同時盡量給予較多的資源,去幫助他們做進一步的發展。

 

※延伸閱讀>>
 
 

 

Photo:Alexas_Fotos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王信惠、黃晨宇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