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業繁重,國英數該怎麼讀?名師提點7重點,主科拿分非難事

從國小升上國中,學生將面臨一次學習難度上的大落差,加上三年後也將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課業壓力突然變得沉重起來,如何提前做好一些準備,順利銜接學習?

「青少年的困難,在於很難『活在當下』,幾乎一直被要求『思考未來』,」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談到,對六年級邁入七年級的孩子來說,揮不去的焦慮是三年後的國中教育會考。

什麼是讓青少年最頭痛的國中課業?《人本教育札記》主編王士誠表示,在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前進國中銜接營」國文課堂裡,每年都會詢問:「你們覺得國小和國中的國文課,什麼差最多?讓你覺得最難?」結果,最常出現的答案年年相同,就是「文言文」。

英語和數學則是國中生表現最兩極化的科目。根據109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人數統計,英、數兩科的待加強(C級)人數各約占27%、28%,儘管近年努力減C逐漸看到成效,但學習M型化的問題仍比其他學科嚴重。

《未來Family》透過人本教育基金會與三名國中教育現場老師的分享,針對國文(文言文)、英語、數學及提升記憶力等四大學習面向,整理出下列值得參考的學習方法:

 

國文領域:閱讀理解從小扎根,用方法「猜」懂文言文

準備工作1. 加強基礎閱讀理解能力

如果白話文的閱讀能力夠,文言文的學習不會有太大困難,」高雄市福山國中國文教師黃尹歆指出,老師在訓練學生理解文言文都是循序漸進的,教科書的編輯也是由淺入深,只要跟著老師步伐,應該沒有適應上的困難。

反之,若孩子在國小沒有養成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造成閱讀理解能力不足,那麼,上國中後面對國文科文字量的大幅增加,會有吃力的感覺,學習文言文會比閱讀能力強的人感到更困難。

黃尹歆建議,在國小儘早培養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可多方涉獵,國中生多卡在「文化背景知識、常識不足」,若能多讀「成語故事」、「中國古典小說兒童版」,將有助於減少國文科篇章理解的隔閡。

準備工作2. 練習「語感」,大膽猜測,小心求證

看不懂文言文,先大膽地猜猜看,但絕非胡猜一氣,而是以過去建立的中文語感為基礎,」王士誠分享,除了對照上下文,看看猜出來的意思,放在句子裡順不順外,也可以試著想像具體情境,思考那個意思用在現實情境裡是否合理。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中的「時」,猜猜看是有時、當時或時常……,來回推敲幾次,不用背註釋就能拆解出正確的意思。

準備工作3. 作文基礎要打好,練習硬筆字

另外,作文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硬筆字的正確與美觀、文字表達的能力、標點符號的運用,在國小應該要打好基本功,」黃尹歆提醒,因為上國中後,新課綱明訂寫作需提升到結構完整、主旨明確、文辭優美並能書寫各類文本的訓練,倘若在國小還不能做到流暢表達,在銜接上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英文領域:學習忌支離破碎,最需銜接的是「信心」

「學英文要幹嘛?我平常又用不到!」王士誠道出很多孩子對英文課最根本的疑惑,尤其傳統上教英文經常把單字、句型、文法等拆開來學,造成學習支離破碎,孩子更不容易感覺到學習的意義。

準備工作4. 大量閱讀練理解能力

高雄市後勁國中英語教師李貞慧談到,不管中文還是英文的學習,都強調閱讀理解能力的建立,「未來學語言,不能只是單字、句型、文法的片段背誦與記憶,而應是通篇文章的理解與掌握。」

大量閱讀很重要,但閱讀時不要一個個單字去查,而是推想整篇文章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

李貞慧建議,新課綱重視跨領域的學習,家長平日提供給孩子的英文閱讀素材應盡量多元化,最重要的是從中感受英文閱讀的樂趣。她鼓勵家長帶孩子到敦煌、三民、誠品等實體書店,選擇不管主題上或難易程度上都適合孩子的書,大概控制在一頁約5字左右的生字,對孩子來說有點小小挑戰,又不至於太難。

準備工作5. 製造聽說讀寫的英文學習小環境

「父母可以協助孩子的是,為孩子製造聽說讀寫英文的環境,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去補習班,也可以多多和孩子在家裡看英文發音的影片、看英文書籍,聽英文歌曲也很好,」李貞慧強調,學英文的目的,不是為考試拿高分,而是真正學會用這個語言與人溝通。

 

數學領域:需要多想,建立學習的能力及圖像

究竟,國小和國中數學有何差異?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旗下帶公益性質的數學繪本與課程)前教學長賴友堂認為,國小數學題目單純,很多小孩是靠記得上課老師的解法,又做了足夠的題目,只憑聽和背是走得通的;但國中學習內容開始複雜艱深,反覆練習的成效會變得很低。

準備工作6. 建立學習的能力與圖像

「國中數學不是光聽就可以懂得,它需要想,」賴友堂強調,一個人要學好數學,就不能只依賴聽講的方式,而必須建立自己學習的能力與圖像。他提出迎戰國中數學的三大法寶,分別是圖像思考、虛擬實境及自我覺察。

第一招:圖像思考,小孩研究題目時可以把內容轉變為圖像去想,比如商品打7折是抽象的,但如果用一個數線把錢標上去,立即一目了然。

第二招:虛擬實境,其實也是類似的意思,尤其現在國中會考題目愈來愈長,經常會結合生活情境,需要自己進入想像的情境,只要弄清楚題目在講什麼,通常就知道答案。比如考題提到漱口水瓶和瓶蓋兩個不同單位,就要清楚地勾勒題目的景象,才不容易產生混淆。

第三招:自我覺察,指的是答題時要想像為什麼不能光憑直覺去做。比如一個常見的速率問題:「上山速率是每小時2公里,下山每小時6公里,問平均速率是多少?」答案是總路線除以總時間,但為什麼不能直接2加6除以2,是要被釐清的。

準備工作7. 學習安排讀書計畫與分配時間

新北市新泰國中數學教師劉繼文補充,國小可能每天都有數學作業,只要把聯絡簿上面的作業完成就行了;國中不會每天都有數學作業,可能一個單元結束或一個禮拜會有一個小測驗,檢核學習成效,自己能夠安排讀書計畫與分配時間是一個重要課題,也可以善用科技,透過均一教育平台等自學數學。

 

記憶練習:運用思考與理解,要能從大腦中提取訊息

另外,國中需要大量記憶基礎知識,練習好如何「記憶」,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顯示,當人們對一件事情的連結愈多,就愈容易記起來。王士誠舉例說明,背「八國聯軍」時,如果只是反覆唸誦「俄德法美日奧義英」,連結就只有唸誦時的「字音」;改為一邊唸一邊寫,連結就又多了書寫的「字形」,按理說會比單純只有字音要記得牢。

此外,從「問問題」出發,由題目開始提問、猜想,也是幫助記憶的好方法。在「前進國中銜接營」裡,曾有上課講師拋出問題:「這八個國家裡,你覺得哪個跟其他七個差最多?」孩子們幾乎一致回答日本;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既然差很多,日本為什麼要跟那七個國家一起出兵?」

王士誠指出,隨著課堂討論很自然地導向日本當時的國內外情勢、其他七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他們與日本和中國的關係等問題,孩子們對這八個國家出兵的理由,就會有更多的了解,建立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看法,還會記不住是哪八國嗎?

記憶,就是思考與理解,而不是背誦而已,」王士誠強調,當孩子不再只機械化地背誦材料,而會思考、能理解,學習的主體性才回到他們身上。這樣一來,不管是國文、歷史、地理或公民,將不再只是考試學科,而是讓他們探索及認識世界的工具。

 

Photo:Pexels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王惠英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
★填問卷
領$300